简介: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综合评价他喷他多治疗慢性非癌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ScienceDirect、FDA等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采用改良版Jadad法评价纳入的文献质量.以总体反应有效率、数字疼痛评分(NRS)均分变化和治疗突发不良事件(Treatment-emergentadverseevents,TEAEs)及终止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应用Stata12.0软件对有关他喷他多治疗慢性非癌性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出文献39篇,符合标准6篇纳入Meta分析,共包括4799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1.与安慰剂相比,他喷他多组50%总反应有效率有显著差异(RR=1.31,95%CI(1.16,1.48,P〈0.0001);他喷他多治疗组的NRS评分平均改变量较安慰剂组改变显著[SMD=-0.37,95%CI(-0.54,-0.21),P〈0.0001];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腰疼、关节痛等躯体疼痛和DPNP方面,他喷他多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组(P〈0.0001);3.他喷他多的试验总终止率显著低于安慰剂;因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OR=1.28,95%CI(1.20,1.36),P〈0.0001],其中胃肠、恶心、呕吐、及便秘的发生率均高于安慰组.结论他喷他多在治疗慢性非癌性疼痛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但是有-定的安全性问题.
简介:探索烟酒成瘾者的差异表达基因及成瘾机理。基于烟酒成瘾者的基因表达数据,利用方差分析方法分别提取吸烟成瘾与饮酒成瘾样本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根据其对应的生物过程对成瘾机理展开研究。吸烟成瘾的特征基因数量为197,饮酒成瘾的特征基因数量为77,七条基因在吸烟和饮酒特征基因中均有出现。TMEM53基因和TLN2基因的表达量对吸烟与饮酒均成明显的负相关;IGFBP7、FN1、HNRNPA2B1、FLJ59422、SYNJ1基因对吸烟与饮酒均成明显的正相关。其中TLN2、FN1、IGFBP7、HNRNPA2B1均与癌症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故烟酒成瘾可能对癌症的发病和治疗产生影响。
简介:目的:研究豫北地区汉族无偿献血人群血小板抗原(HPA-1-5、15)系统多态性,构建一定规模的血小板HPA基因资料库,为临床提供匹配的单采血小板。方法:随机采集豫北5地区500名汉族无偿献血者外周血,用PCR-SSP方法进行HPA-1-5、15系统基因分型。基因及基因型频率采用直接计数法检测,HPA基因频率的群体分布情况采用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与其他地区和种族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豫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PA-1-5、15血型系统基因分别为1a0.985、1b0.015;2a0.924、2b0.076;3a0.469、3b0.531;4a1.000;5a1.000;15a0.532、15b0.468。HPA-1-5、15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aa0.970、1ab0.030;2aa0.848、2ab0.152;3aa0.222、3ab0.494、3bb0.284;4aa1.000;5aa1.000;15aa0.282、15ab0.500、15bb0.218。与中国汉族人群相比,豫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PA-3b、5a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国少数民族人群相比,HPA-3b、5a也升高,但HPA-2a降低(P﹤0.05)。与国外不同种族人群相比,HPA-1a、2a、3a、5a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豫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PA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与其他地区和国家资料相比,HPA显示出种族和地域性差异。豫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PA-3、15最具多态性。这为研究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开展血小板同型输注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多中心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检测数据差异,为改善检测方法和质控水平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采用的低、中和高浓度他克莫司质控液产品在国际参考实验室的检测标准分别为(4.70±0.325)μg/L、(8.46±0.548)μg/L和(13.50±0.966)μg/L。将低、中、高浓度的他克莫司质控液样本通过冷链寄往全国34家器官移植中心,每次3个样本量,不同时间段重复完成2~3次寄送,共得到240个质控液样本的检测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得到的低、中、高浓度组数据分别为(4.79±0.605)μg/L、(8.49±0.948)μg/L和(13.99±1.604)μg/L。相比之下,国外数据在低、中和高浓度3个水平的测试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较小。国际参考实验室对低、中、高3个浓度他克莫司质控液检测的标准差分别约为0.3、0.5和1.0,被本研究定义为"国际水准";而本次行业内调研数据的标准差分别约为0.5、1.0和1.5,暂被定义为"行业内水准"。结论建议拟定目前"行业内标准"即低、中和高浓度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检测误差允许范围分别为±0.5、±1.0和±1.5,要求每批次的检测样本中均应有1~2个"质控液",在使用新批次的"检测试剂"前必需用"标准液"重新定标,每个月均需用"标准液"重新定标并保持和临床医师的沟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联合检测梅毒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20.8-2021.10,选取疑似梅毒血样117份进行研究,分别应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Ab)进行检测,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与联合检测方法的结果。结果:临床综合诊断显示,有42例梅毒患者。TP-Ab联合TRUST检测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均大于TP-Ab单一检测、TRUST单一检测(P<0.05)。结论:联合检测梅毒血样的特异性抗体及非特异性抗体,可提升疾病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探究其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择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之间确诊为高脂血症的患者126例为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析组63例,行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组63例,行常规治疗,对比组间治疗效果。结果:分析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高密度脂蛋白(LDL-C)指标均低于比较组数据,P<0.05有意义;且分析组患者的各项炎性因子数据均低高于比较组,P<0.05,存在临床比较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之后,能够大大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炎性因子,提升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门诊就诊患者的80例高脂血症患者纳入研究,参照组为健康饮食联合运动干预,试验组以此为基础联合阿托伐汀治疗,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和参照组相比,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前者(97.50%>82.50%)、血脂水平优于前者,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前者相近(2.50%>0.00%),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高脂血症患者治疗中,以健康饮食、运动干预为基础配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模式,可有效增强患者治疗效果,降低血脂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SOF/VEL)治疗中国慢性HCV感染者真实世界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中国北方某县开展一项开放标签、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共入组299例患者,其中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61例,代偿期肝硬化73例,给予SOF/VEL12周方案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5例,给予SOF/VEL加利巴韦林12周(22例)或SOF/VEL24周(43例)方案治疗。在基线、治疗第4周、治疗结束、随访12周时分别检测病毒学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肝脏弹性检测等。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与实验室异常。采用调整后意向性分析(mITT),主要研究终点是随访12周时HCV RNA检测不到率(SVR12)。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One Way ANOVA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291例患者在完成治疗并随访12周时HCV RNA检测不到,SVR12率为97.3%(95%可信区间:95.4%~99.3%)。其中基因1b型97.4%、基因2a型96.4%,基因型未检出者100%获SVR12。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患者SVR12率分别为98.1%、98.6%和93.8%。伴随病毒学清除,可见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等肝脏生化学指标好转,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可见肝脏硬度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未见显著肾功能异常。最常见不良反应是疲乏、头痛、上腹不适和轻度腹泻,总体不良反应轻微。病死1例,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与抗病毒治疗无关。因不良反应提前中止治疗4例;复发4例,其中3例检测到耐药相关变异。结论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治疗不同基因型、不同临床阶段或既往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史的中国HCV感染者均可获高SVR12,治疗安全性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孟鲁司特钠与氯雷他定联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综合临床价值。方法:将我科50例CVA患者随机划分至A组(25例,仅服用孟鲁司特钠)与B组(25例,于服用该药物的基础上联用氯雷他定),并对比数据指标,分析不同用药方案有效性。结果:经对比,2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而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对更高(P<0.05)。结论:合理应用孟鲁司特钠与氯雷他定,有助于更好控制CVA患者症状体征,巩固整体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肾移植受者妊娠期CNI血药浓度变异性对移植肾功能及妊娠和胎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肾移植手术的育龄期女性受者术后妊娠情况,共有14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成功妊娠并分娩15次,均为自然受孕。自怀孕前3个月至分娩后3个月,受者每月随访监测CNI剂量和血药浓度、血清肌酐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并根据CNI血药浓度谷值计算变异系数(CV)。观察受者妊娠和胎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新生儿情况,分析CV与移植肾功能和妊娠并发症的相关性。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受者妊娠前后各时间点CNI血药浓度、血清肌酐和eGFR水平及CV,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法。采用成组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妊娠晚期高CV和低CV受者妊娠年龄、移植妊娠间期、移植肾功能不全、先兆子痫和胎儿早产情况。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例受者成功妊娠年龄(31±5)岁(21~39岁),移植妊娠间期平均(71±43)个月(22~157个月)。14例受者CNI血药浓度妊娠后逐渐下降,妊娠中期最低;CV在妊娠早期最高,为(45±30)%,与妊娠前、妊娠中期和晚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妊娠过程中,血清肌酐先下降后上升,妊娠中期降至最低,为(62±11)μmol/L,与妊娠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受者妊娠过程中出现无症状蛋白尿(尿蛋白++),分娩后转阴。3例受者分别于分娩后7个月、10个月和9年出现移植肾功能不全。14例肾移植受者妊娠过程中有2例出现先兆子痫,1例在分娩后即缓解,1例在分娩后4个月缓解;4例受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予碱化尿液及增加饮水量后均好转。分娩方式包括自然分娩2例,剖宫产13例。15例新生儿中,1例为低体重儿,2例早产儿胎龄分别为32周和36周4天。妊娠晚期CNI血药浓度高CV受者移植肾功能不全及早产发生比例高于低CV受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04和9.231,P均<0.05)。结论肾移植术后妊娠早期CNI血药浓度CV明显升高,妊娠晚期CNI血药浓度CV>50%的肾移植受者可能更容易发生早产和移植肾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