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颅脑损伤术后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颅脑外伤术后非计划性拔管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结果:因医护人员因素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70.83%,其中包括固定方法不当、管道评估能力薄弱等;因患者因素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9.17%,其中包括精神异常、意识模糊意外脱出与心理因素。结论:固定方法不当、导管固定不牢固与患者精神异常等因素均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故需要护理人员做好护理工作,妥善固定导管,并加大约束力度,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 标签: 颅脑损伤;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脑积水的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年 5月至 2019年 4月间于本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187例,依据患者是否发生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 31例、对照组 156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和病理资料。结果: 187例患者中有 31例出现外伤性脑积水,发生率 16.6%,均为正常颅压性脑积水,其中慢性脑积水患者 28例( 90.3%),急性脑积水患者 3例( 9.7%)。 两组患者年龄、去骨瓣减压术、硬膜下积液、脑室出血及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性别及硬膜外血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年龄、去骨瓣减压术、硬膜下积液、脑室出血及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患者发生创伤性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积水发生率较高,多为正常颅压性脑积水和慢性脑积水;年龄、脑积水组去骨瓣减压术、硬膜下积液、脑室出血及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发生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脑积水 硬膜下积液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目的观察密闭吸痰联合振动排痰预防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286例重度颅脑损伤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141例和观察组145例,对照组行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采用密闭吸痰联合振动排痰进行气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气道护理效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ICU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气道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ICU住院天数也短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吸痰联合振动排痰能有效减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 标签: 颅脑损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密闭吸痰 振动排痰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老年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降阶梯思维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 2018 年 1 月至 2019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52 例颅脑损伤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6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 26 例患者接受降阶梯思维方式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运动功能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 SAS、 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 Fugl-Meyer评分和 NIHSS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 96.15 %,对照组为 76.92 %, P<0.05。结论 降阶梯思维方式可有效缓解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对于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老年 降阶梯思维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临床护理路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分为两组,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为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的住院时间,抢救时间以及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认知功能以及躯体功能,护理满意率相比,差异较大(P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ICU重型颅脑损伤 应激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 系统康复护理 对于 ICU 转出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 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 选择 80 例我院所收治的 ICU 转出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8 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 随机数字表 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 对照 组, 每组 各为 40 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选择了常规的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了系统康复护理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简明智力状态检查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 结果: ( 1 )在护理工作开始之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简明智力状态检查评分没有明显的差异,在护理工作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所改善,其中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存在差异且差异极为明显( P < 0.05 )。 ( 2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 2.50%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 20.00% , 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存在差异且差异极为明显( P < 0.05 )。 结论: 系统康复护理 对于 ICU 转出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好,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护理当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系统康复护理 颅脑损伤 疗效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1998年1月~2003年10月,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81例,其中行开颅术+气管切开术93例,术后3d~4周出现呼吸道溃疡出血16例,经临床观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降低死亡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呼吸道溃疡出血 护理措施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寻求有效湿化气道的方法,以降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60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比较滴药、雾化交替法和单纯滴药法湿化气道的效果.结果滴药、雾化交替法每24h所需湿化液的量约是单纯滴药法的4.5倍;前者PaO2升高、体温控制、痰量减少、痰培养及胸片结果均显著优于后者.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采用滴药、雾化交替法比单纯滴药法更有利于患者痰液的排出、提高血氧分压,有效地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气道湿化 呼吸道感染 滴药法 超声雾化吸入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胃残余量监测的护理效果,分析胃残余量监测在此类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重要性。方法:研究人员选取了其所在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之间收治的82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监测组各41例,在给予两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促胃动力药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监测胃残余量、监测胃残余量处理,观察21天后两组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监测组患者中营养达标的例数更多,营养达标率更高;发生呕吐、返流/误吸、腹胀、腹泻等并发症的例数更少,总发生率更低。结论: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时,实施胃残余量监测是提高患者营养达标率、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良好措施。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肠内营养支持,胃残余量,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就野战条件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动态监护的相关技术开展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至2020年收治的200例颅内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通过颅内压监护仪监测患者颅内压值的同时,用眼球的视触诊与颅内压值和眼压值进行分析,并研究眼球视触诊与眼压及颅内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采用眼球的视触诊间接判断颅内压,操作简单快速,便于野外条件下操作。使用眼压监测仪来间接判断颅内压,无创、便捷,准确,操作简单,费用低,并结合GCS评分、生命体征和神志瞳孔的观察,能及时有效提高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结论 用眼球视触法先判定眼压,再用眼压仪测眼压,此方法可显著提高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和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内压动态监护 相关技术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持续颅内压监测及护理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大面积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近一年我院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给予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测及护理;选择未接受持续颅内压监测及护理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恢复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恢复良好、轻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人、死亡各占比36.00%、6.00%、20.00%、16.00%、24.00%、66.00%、26.00%、2.00%、4.00%、2.00%,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给予重型颅脑损伤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应用持续颅内压监测及护理可提高恢复效果,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大面积脑出血 持续颅内压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重症颅内损失患者术后护理期间实施综合性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研究主体来自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重症颅内损伤患者,选取时间段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使用随机方式顺利完成患者分组,每组均50例。对照组术后护理选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术后护理选用综合性护理模式。围绕各组患者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经过对各组研究主体实施不同护理模式后,从并发症并发率情况分析,观察组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从护理满意度情况分析,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对我院收治的100例研究主体术后应用综合性护理,取得疗效尤为明显,故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症颅内损伤 术后护理 综合性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效果的提升效果。方法:研究起始-截止时间分别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共纳入观察对象40例,均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分组(共两组,每组20例),一组观察组实行精细化护理,一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腹胀、腹泻、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精细化护理方案融入症颅脑损伤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昏迷状态评分,提升肠内营养支持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 肠内营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频率振动排痰机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护理中的护理结果对。方法:将我院自2020年开始到2022年接诊治疗的15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平均75例。两组患者均借助振动排痰机来进行排痰,a组机器频率设置在20-25cps范围内,b组的频率设置为30-35cps范围内,主要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排痰效果。结果:a组的排痰实际有效率(97.33%)明显比b组(89.33)更高,差异显著(P

  • 标签: 不同频率 振动排痰机 重症 颅脑损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从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4.55%)明显低于对照组(20.45%),护理满意度(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86.3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6例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就诊时间2021年9月-2022年9月,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两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以及护理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经不同护理,观察组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下降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能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减轻患者经济压力,并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ICU重症颅脑损伤 住院时间 SAS评分 SD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应用意义。方法:将本院2020年9月至2022年5月之间收治的71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联合术后基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联合术后基础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降低神经缺损。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重型颅脑损伤 偏瘫肢体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科技的迅猛进步,急诊科在处理颅脑损伤患者方面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尽管技术手段不断优化,但如何提高早期评估的准确性和护理干预的有效性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文章深入分析了颅脑损伤的基本知识、早期评估方法及护理干预策略,旨在探索更有效的护理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

  • 标签: 颅脑损伤 急诊护理 早期评估 护理干预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康复护理对ICU转出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在2022年12月,ICU转出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共计62例被列为研究对象在我院展开研究,2023年12月该研究截止。62例患者根据入院顺序的单双性被平分为2组,即为研究组(n=31)与对照组(n=31),为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干预,为研究组提供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种干预方式所呈现的临床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1)临床疗效: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高于采用系统康复护理干预的研究组,2组间的对比具有实际意义,P<0.05。(2)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出现重度压疮、肺部感染、脓毒血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2组间的对比具有实际意义,P<0.05。结论:系统康复护理在ICU转出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该措施的实施不但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还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是可广泛借鉴的护理措施。

  • 标签: 系统康复护理 ICU转出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