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36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放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加口服替莫唑胺治疗。治疗1个余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随访1~2年,比较两组1年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结果两组在血液毒性、急性脑损伤及远期脑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均不明显(P>0.05);随访1~2年,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72.2%、2年生存率为44.4%,较对照组的44.4%、11.1%明显提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恶性脑胶质瘤患者,临床采用口服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的1~2年生存率,不良反应相对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洗涤红细胞、去白红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效果,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3月收治治疗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n=90),随机分为输注洗涤红细胞、输注白红细胞治疗的实验1组和实验2组。对比2组患者治疗期间实验室指标(Hb、RBC、Rtc、TBIL)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组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实验指标情况对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组间Hb、RBC、Rtc、TBIL治疗后对比治疗前,P<0.05差异显著。结论针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洗涤红细胞、去白红细胞治疗均可改善症状体征且疗效明显,基于价格因素考虑,洗涤红细胞治疗具有优选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合并贫血的糖尿病患者病情观察和疗效监测中的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有贫血的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贫血(Hb>90g/L)30例,中度贫血(Hb为60~90g/L)18例,重度贫血(Hb<60g/L)12例,同时选取本院同期住院的无贫血的糖尿病患者30例做为对照组,采用南京神州英诺华DH-60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实验对象的早晨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比较,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各种贫血的糖尿病患者组的空腹血糖与无贫血的糖尿病患者组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贫血(Hb>90g/L)的糖尿病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与无贫血的糖尿病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贫血的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无贫血的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贫血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不能真实反映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不能作为临床观察疗效、监测病情变化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AMI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其中出现fQRS的9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出现fQRS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各类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单源室性期前收缩、多源室性期前收缩、偶发室性期前收缩、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心室扑动/心室颤动、连发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单形/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fQRS与AMI后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其可作为AMI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警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总结有效预防策略。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中的80例恶性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进行研究,记录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原因,总结预防策略。结果80例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1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其中穿刺点感染发生率为2.50%,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为5.00%,导管堵塞发生率为1.25%,静脉炎发生率为1.25%,导管滑出发生率为2.50%。结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因素有多种,临床应该针对不同原因进行相应处理,以保证置管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治疗老年胃肠恶性肿瘤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2017年收治的90例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n=45)患者接受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观察组(n=45)患者接受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对比两组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效果、毒副反应、治疗后1年内生存率。结果组间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毒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组间治疗后1年生存率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胃肠恶性肿瘤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价值,近期疗效显著,具有实施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应用于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86例肝脏肿瘤患者,在常规磁共振平扫的基础上,采用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患者实施扫描,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肝细胞癌患者的ADC值与肝转移瘤患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肝转移瘤患者ADC值均明显低于肝血管瘤患者(P<0.05);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患者ADC值均明显低于肝囊肿患者(P<0.05)。结论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为肝脏良、恶性肿瘤的临床鉴别提供良好参考依据,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微血流显像(SMI)与超声造影(CEUS)在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8例患者共179个可疑甲状腺癌的微小结节进行检测,分别采用CEUS及SMI方法,参照病理结果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诊断128个(71.51%)恶性结节,51个(28.49%)良性结节;CEUS诊断结果有114个(63.69%)恶性结节,65个(36.31%)良性结节;SMI诊断结果有119个(66.48%)恶性结节,60个(33.52%)良性结节。两种检测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EUS及SMI均具有较高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但SMI检测成本较低,且无无创进行,故SMI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普通磁共振检查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出本院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期间诊治的52例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普通磁共振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检出良性病变14例,恶性病变30例,诊断符合率为84.6%;普通磁共振检查检出良性病变9例,恶性病变27例,诊断符合率为69.2%;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普通磁共振检查,对比差异显著(P<0.05)。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普通磁共振检查,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普通磁共振检查相比,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可明显提升诊断符合率,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停搏患者的护理干预对其抢救成功率影响。方法招募及干预时间段为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选择120例恶性心律失常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中心化方法将这120例恶性心律失常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恶性心律失常者得到的是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恶性心律失常者得到的是综合护理干预,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护理满意度各维度得分及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停博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恶性血液病病人化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35例患者,对照组25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化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够改善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比奥与巨和粒治疗恶性实体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比照。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2月90例恶性实体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巨和粒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特比奥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改善率;血小板恢复正常水平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需要血小板输注的例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疾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恢复正常水平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计数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需要血小板输注的例数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特比奥治疗恶性实体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恢复血小板水平,缩短恢复时间,减少血小板输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艾滋病(AID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抗逆转录病毒+穴位注射治疗效果的方法,为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和降低治疗费用提供依据。方法对照组30例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D4+T细胞计数和HIV裁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D4+T细胞计数和HIV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D4+T细胞计数较对照组高(P<0.01),HIV裁量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对于合并有恶性肿瘤的艾滋病患者,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表现为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胸腺肽治疗的患者其CD4+T细胞计数改善幅度和HIV裁量控制幅度优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射频热疗联合恩度、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率。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合恩度、顺铂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射频热疗联合恩度、顺铂药物灌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改善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P<0.05。结论恶性胸腔积液采用射频热疗联合恩度、顺铂治疗的方式可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同时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均采取临床护理,按照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入研究组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分期胸前中置入引流管来引流胸腔积液,40例研究组患者则同时在胸腔双侧置入引流管引流胸腔积液。对比两组的置管时间、呼吸困难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置管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同时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引流并进行临床护理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置管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并发症预防和心理变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6年1月开始纳入病例,将符合临床诊断及本研究入组标准的患者纳入临床研究,病例纳入至2017年3月截止,期间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恶性肿瘤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别定义为常规组(n=41)和舒适组(n=41),常规组于患者临床介入治疗期间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措施,舒适组患者临床介入治疗期间给予舒适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护理实施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评价并比较两组护理实施效果,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实施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实施前其SDS与SA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护理实施后,两组患者SDS与SA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舒适组患者SDS与SAS评分改善更优,组间差异比较(p均<0.05);常规组和舒适组护理效果满意率分别为58.53%和87.80%,组间差异比较(p<0.05);常规组与舒适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8.05%和34.15%,组间差异比较(p<0.05)。结论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