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实施持续泵注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2例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所收治的危重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41例。其中参照组采用传统分次注射,实验组行持续泵注方式,对比两组患者营养相关指标、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未见差异(P>0.05),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肱三头肌皮肤褶皱厚度、氮平衡较高,实验组便秘、低血糖、应激性溃疡、胃管梗阻、胃潴留、呕吐、吸入性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较低,组间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实施持续营养泵注鼻饲方法能够保障患者营养摄入,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应予以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溶液复苏后大鼠肺脏HSP70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Sham)、休克组(Shock)、乳酸林格液组(RL)、高渗盐溶液组(HS)、高渗盐己酮可可碱组(HS-PTX)。模型成功后分别使用RL、HS、HS-PTX行液体复苏疗法。复苏24h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肺脏,采用免疫组化来评估肺脏的Hsp70表达水平,用Elisa方法检测肺组织内TNF-α和IL-6表达水平。结果IL-6、TNF-α水平HS-PTX组与HS组、RL组和Shock组比较,肺组织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较Sham组略显升高。肺组织Hsp70表达水平测定HS-PTX组较HS组、RL组和Shock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HSPTX可以减少IL-6、TNF-α的表达,对肺组织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HSP70表达增加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保湿预处理对隔夜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效果,为提高清洗质量寻求最佳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夜间急诊使用的手术器械870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有290件器械,所有器械回收后甲组将所有器械拆卸至最小单位浸泡在多酶清洗液中10min,乙组在器械关节处喷洒多酶清洗液保持10min,丙组在器械关节处覆盖含有多酶清洗液的白毛巾保持10min,保湿处理完成,流动水下冲洗后使用全自动清洗器清洗,清洗消毒完成后比较所有三组器械清洗效果。结果目测法结果显示,甲组合格率为87.04%,乙组合格率为91.11%,丙组合格率为100%,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40,P<0.01);隐血试验法检测结果显示甲组合格率为76.30%,乙组合格率为84.07%,丙组合格率为95.56%,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51,P<0.01);三组间器械ATP荧光检测法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夜医疗器械采用多酶清洗液浸泡后再进入清洗流程,可提高清洗质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恢复良好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植物生存、死亡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GCS评分分别为(5.5±1.6)分、(5.6±1.4)分;术后GCS评分分别为(14.3±2.7)分、(10.2±2.5)分;治疗后观察组的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周围静脉营养的穿刺不同部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入住并进行胃肠外营养液治疗的378例早产儿所使用的静脉穿刺部位(腋静脉组、四肢浅静组、头皮静脉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分别对其首次穿刺成功率、保留时间、三组出现并发症发生率行对比性研究。结果选择使用腋静脉(A)组、四肢静脉(B组、头皮静脉(C)组,三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留置时间A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其它2组,A组>B组>C组有差异(P<0.05);三组出现并发症比较A组显著低于B组、C组,(P<0.05)。而B组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产儿胃肠外营养选择腋静脉穿刺与四肢静脉、头皮静脉穿刺部位相比较,其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优于头皮静脉及四肢静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4例接收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注药速度不同分为A、B、C三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A组T6阻滞出现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出现时间均短于B组、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两组患者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高于B、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两组患者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最低血压值显著低于A组,且最低血压值出现时间晚于A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B组与C组患者的最低血压值、最低血压值出现时间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时,注药速度与麻醉效果存在一定的关系,尤其是控制在15~20s之间,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较为持久,且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的针灸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6年1月—2018年1月患者6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并且将这些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可以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对两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评价临床应用辨证分型针灸治疗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经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在临床中发挥积极疗效。结论在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应用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发挥实际应用价值,临床疗效较好,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发挥优越性。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PACHEⅡ评分、BalthazarCT积分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6.67%,肠外营养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肠内营养组患者的感染率低于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0%)和病死率(23.33%)与肠外营养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6.67%)和病死率(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两组间在住院时间、PACHEⅡ评分、BalthazarCT积分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且不会增加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等级医院急诊科医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取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急诊科医生15名、20名和25例,同时从不同等级医院选择非急诊科医生各20名作为对照;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同等级医院不同科室医生的心理健康评分,对比不同等级急诊科医生心理健康评分。结果不同等级医院急诊科医生心理健康评分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急诊科医生心理健康评分明显高于非急诊科医生,统计学比较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急诊科医生的心理压力较大,且级别越高的医院,急诊科医生心理压力越大,需要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缓解急诊科医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负担,不断提高急诊工作质量和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96例无痛人工流产患者,按照患者住院的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观察组通过1.5μg/kg的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通过0.5μg/kg的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清醒时间、镇痛效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6%,组间比较,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患者经1.5μg/kg瑞芬太尼麻醉,麻醉效果较好,且术后清醒时间较早,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蜂蛰伤早期不同的局部处理方案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1月—2018年9月,以本院的200例蜂蛰伤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而后接受局部处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予以碘伏创面消毒+酸碱中和局部处理方案)与研究组(予以碘伏创面消毒+冷湿敷+定位拔刺局部处理方案),评价标准细胞因子及创面情况、预后情况、脏器功能。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细胞因子与各项创面情况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除病死发生率,研究组患者的其他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脏器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碘伏创面消毒+冷湿敷+定位拔刺局部处理方案的实施可提高蜂蛰伤的处理效果,改善预后,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32例,对照组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带锁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3.8%;对照组优良率为8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分别为(72.8±10.2)min、(86.2±15.1)mL、(6.7±1.5)个月;对照组手分别为(75.7±13.5)min、(85.9±18.3)mL、(6.9±1.6)个月;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均有良好的效果,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均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不同联合阻滞方法治疗拇指再造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拇指再造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的60例接受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联合CSEA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肌肉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以及麻醉用药量方面并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改良Bromage评分、椎管内局麻药用量、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未出现呼吸障碍,在辅助用药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6min血压下降达到峰值,患者心率加快,同对照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一样,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联合CSEA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能够降低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术的麻醉用药量、麻醉时间以及提高麻醉效果和放松肌肉等作用,同时手术不受时间的限制,有助于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方法干预的效果。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我院急诊科自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确诊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0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对照组(n=50例)、观察组(n=50例)。纳入对照组中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纳入观察组中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平均(2.1±0.3)d,住院时间平均(18.5±0.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各类并发症总发生率8.00%(4/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综合护理方法干预的效果确切,可加速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于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