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胃肠外营养不同穿刺部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早产儿胃肠外营养不同穿刺部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霍燕凤张玉荣李金馥李燕霞

霍燕凤张玉荣李金馥李燕霞

(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儿科甘肃酒泉735000)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周围静脉营养的穿刺不同部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入住并进行胃肠外营养液治疗的378例早产儿所使用的静脉穿刺部位(腋静脉组、四肢浅静组、头皮静脉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分别对其首次穿刺成功率、保留时间、三组出现并发症发生率行对比性研究。结果:选择使用腋静脉(A)组、四肢静脉(B组、头皮静脉(C)组,三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留置时间:A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其它2组,A组>B组>C组有差异(P<0.05);三组出现并发症比较A组显著低于B组、C组,(P<0.05)。而B组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产儿胃肠外营养选择腋静脉穿刺与四肢静脉、头皮静脉穿刺部位相比较,其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优于头皮静脉及四肢静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产儿;胃肠外营养;腋静脉;头皮静脉;四肢静脉

【中图分类号】R4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7-0072-02

随着临床营养治疗学的不断发展及静脉营养液配制水平的提高,胃肠外营养支持方式现以周围静脉为主[1]。其具有应用方便、安全性高、同时可避免由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优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78例中,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腋静脉、四肢静脉、头皮静脉进行穿刺留置针。其中男206例,女172例,平均出生体重2750±750g(1000~3500g),平均胎龄35.3±1.3周,平均日龄4.3±3.6天(8h~21天)各组患儿在性别、日龄、体重、胎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原发病有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肺炎、黄疸、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1.2方法

1.2.1腋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将患儿置开放式辐射抢救台上,将一侧手臂轻轻拉直背伸位,使腋窝呈水平暴露,左手拇指及其余四指轻握该侧三角肌下缘使腋窝处皮肤绷紧,充分显露腋静脉(位于腋动脉搏动点的内侧,外观呈蓝色无搏动,可由协助者在固定患儿的同时,用食指按压腋静脉的近心端(腋中线的腋窝下约2~3cm处)),消毒6cm×8cm范围两遍后将留置针在腋动脉下方0.3~0.5cm处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将留置针针芯拔出,软管轻轻送入,用3M透明贴膜固定,标明日期及操作者,手臂恢复自然位置[2]。

1.2.2四肢静脉和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按常规方法操作[3]。穿刺成功后每日记录留置针置管部位、保留时间和并发症,及时处理不良反应,输液结束后用10U/mL的肝素液正压封管。

1.3观察指标

对三组静脉留置针首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留置后并发症及保留时间进行分析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部位留置针首次穿刺成功率结果比较(表1)

2.1三组患儿不同部位首次穿刺成功率的比较

三组出现并发症例数比较A组显著低于B组、C组;B组、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A并发症发生率(13.33%,8/60)低于B组(51.67%,31/60)、低于C组(58.33%,3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7,P<0.01)。

3.结论

通过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的对比研究表明,新生儿选择腋静脉穿刺留置针留置,其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它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优于头皮及四肢静脉穿刺部位留置针留置。尤其适用于早产儿及需要长期静脉营养及输入高渗、刺激性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的患儿。是一种简单、易操作、安全、经济的静脉留置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讨论

传统的穿刺部位一般选择头皮静脉和四肢静脉留置,如额上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及大隐、足背静脉等。通过临床实践观察我们发现这些部位存在以下不足:头皮静脉表浅细小,静脉回流速度慢易发生堵管,静脉管壁薄、弹性差,持续输液使血管壁侧压增加,血管通透性增高,易致液体外渗。加上局部血管壁长时间处于药物刺激中,易并发静脉炎性反应。四肢静脉虽较头皮静脉略粗,但由于患儿四肢活动明显,易受屈曲体位、活动、哭吵、出汗等影响致贴膜松动,使留置针套管在血管内摆动、弯折、刺激或损伤血管壁,特别是关节部位更易造成留置针的移动,引起四肢肿胀,另外血浆蛋白低下的患儿易致四肢水肿,不易区分液体渗漏和体位性水肿,即使可见回血护士也不敢继续通过该部位留置针输液,以上原因均使得留置针保留时间明显缩短。

近几年来腋静脉穿刺越来越在临床应用广泛。其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它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尤其适用于早产儿及需要长期静脉营养及输入高渗、刺激性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的患儿。是一种简单、易操作、安全、经济的静脉留置方法,同时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永林,刘爱军.腋静脉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4年4月第7卷第4期中2014,Vol.7No.4B,711.

[2]赵灵芳,周露丹.范海玲腋静脉留置套管针用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输液的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4年4月第21卷第7期.

[3]涂国芳,廖惠玲,姜春,于谙罡,周红.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静脉通路的应用研究[J].四川医学,2014年2月第35卷(第2期)SichuanMedicalJournal,2014,Vol.35,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