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药剂师在发放门诊患者口服阿莫西林类药物中的指导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6月63例门诊患者掌握口服阿莫西林类药物的知识程度以及服药行为;从2013年7月1日起,药剂师在发放门诊患者口服阿莫西林类药物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药物服用指导,收集2013年7月63门诊患者掌握口服阿莫西林类药物的知识程度以及服药行为变化,将结果与2013年6月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指导前,参照组所有患者对口服阿莫西林类药物知识掌握程度为0;指导后,参照组所有患者对口服阿莫西林类药物知识掌握程度为100.00%;观察组患者对口服阿莫西林类药物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参照组。指导前,参照组所有患者均取药后离开医院,等待概率为0;指导后,参照组所有患者均首次口服后在医院等待半小时,等待概率为100.00%;观察组患者对口服阿莫西林类药物的行为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剂师在发放门诊患者口服阿莫西林类药物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药物指导,能够增加患者正确服药的行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药剂师 口服阿莫西林 药物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分析超早期脑出血采用微骨孔入路神经内镜指导下治疗临床效果,并且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这种治疗方法具有的价值。方法选择患有超早期脑出血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实验,首先在我院选择40例患有超早期脑出血的患者,这些患者患有相同的病症,将40例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一组是实验组,一组是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的治疗方法就是采用的传统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法就是微骨孔入路神经内镜,并在正确的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然后在手术完成后,时时的注意患者的恢复情况,记录准确的数据,患者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能够进行数据比较。结果手术后进行CT进行检查,检查患者脑中的血块去除情况,分析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首先就是采用传统治疗方法的实验组,其次就是采用微骨孔入路神经内镜方式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患者经过相同的天数之后进行CT检查,对照组的患者脑中的血肿清除率为85.00%相比较实验组的60.00%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很高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微骨孔入路神经内镜的方式进行超早期脑出血的治疗具有非常高的效果,能够成功的除去脑中的血块,具有很高的准确度,血肿除去的效率非常高,并且非常的简便,操作上具有直视性,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够进行广泛的推广。

  • 标签: 超早期 脑出血 微骨孔入路神经内镜 治疗 临床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步态指导下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性脑瘫患者步态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进行痉挛性脑瘫治疗的60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给予三维步态指导下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三维步态指导下核心稳定性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后的运动参数评分。结果而观察组患者的三维步态系统评价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痉挛性脑瘫患儿在三维步态指导下接受核心稳定性训练,其有助于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步态和下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三维步态 核心稳定性训练 痉挛性脑瘫 步态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保健指导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同一医院出生的婴幼儿100例,随机分为一般保健参照组组和预见性保健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参照组进行一般保健指导,实验组在一般保健指导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保健指导,在指导3个月后,分别检测两组婴幼儿智力发育、体格发育以及心理活动状况。结果参照组与实验组分别进行了3个月的一般保健指导和预见性保健指导后,参照组指导有效例数为35例,指导有效率为70%,实验组指导有效例数为48例,指导有效率为96%,实验组保健指导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也说明实验组婴幼儿的智力发育与体格发育状况比参照组好,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婴幼儿进行预见性保健指导在儿童保健上起着更明显的应用效果,更能促进婴幼儿智力、体格发育以及心理活动。

  • 标签: 婴幼儿发育和行为 预见性保健指导 儿童保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监测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对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过程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药物说明书或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制定的相关剂量要求给予β受体阻滞剂,研究组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NT-proBNP水平检测情况及时调整β受体阻滞剂使用方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73.81%(P<0.05);随访中研究组心力衰竭复发率(11.90%)较对照组(33.33%)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利用NT-proBNP检测结果指导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降低疾病复发率。

  • 标签: 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 &beta 受体阻滞剂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指导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在CARTO3指导下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7年12月在CARTO3指导下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按照心脏介入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在进入导管室后的心理状态、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0±30min和135±27min,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SAS评分显著降低、满意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发生术后并发症分别为12例和4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术中配合程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率。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房颤 射频消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围术期实施呼吸功能指导的价值。方法随机将100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于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以及呼吸功能指导干预。结果实验组肺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在围术期接受呼吸功能指导干预的价值较高。

  • 标签: 围术期 呼吸功能指导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内瘘功能指导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内瘘使用时间及内瘘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内瘘血流量、内瘘使用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内瘘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个性化内瘘功能指导有助于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 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试验并分析优质护理模式指导下的心理干预措施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医疗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断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的主体,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50例)及观察组(50例),所有患者均行断指再植术,其中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以单纯的心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以优质护理模式指导下的心理干预措施,分析并比较两种心理干预措施所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与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模式指导下的心理干预措施对行断指再植术后的患者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医疗意义,其护理有效率更高,护理服务更优质,患者的情绪改善情况更佳,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心理干预 断指再植术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患者在出现了早期临床症状后即症状发生之后的6~24小时以内,及时实施头部DWI检查,确诊为内囊预警综合征。将我院接诊的40例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都要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要少于对照组。结论DWI指导下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有良好的效果,适宜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 DW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科门诊于2015年4月—2016年9月间接诊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70例,采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将70例孕妇随机分成A组和B组(n=35)。A组予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B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的胎儿情况,比较相关护理指标。结果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和B组的28.57%相比更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A组的胎儿情况明显优于B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施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可改善胎儿的情况,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凶险性前置胎盘 优质护理 效果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营养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初产妇及新生儿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12月期间本院确诊的104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产妇产前常规给予血糖控制治疗、开展健康教育指导、运动及饮食干预、血糖监测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联合营养指导,观察两组产妇妊娠结局情况,并监测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7.41%,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5.56%,显著低于对照组(18.52%),组间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初产妇增加心理干预联合营养指导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并降低新生儿并发症风险,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心理干预 营养指导 妊娠期糖尿病 初产妇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监测NT-proBNP水平指导β受体阻滞剂治疗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本院诊治的100例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研究组有50例,通过监测NT-proBNP水平指导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照组有50例,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对于醛固酮以及利尿剂等药物的使用比对照组少,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组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监测NT-proBNP水平指导β受体阻滞剂治疗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能够起到重要的评估作用。

  • 标签: NT-proBNP水平 &beta 受体阻滞剂 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病(AECOPD)的急性加重是COPD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环境污染物和其他原因所导致。降钙素原(PCT)是一种在细菌感染病例中显著增加的物质,已被广泛研究作为AECOPD患者的诊断、预后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已有文献试图调查血清PCT水平是否可以区分细菌和其他原因引起的AECOPD,以及是否可以将PCT作为佳抗生素治疗的指南、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干预及管理。本文就上述问题做一综述,详述如下。

  • 标签: 降钙素原 慢性阻塞性肺病 急性加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指导与健康指导联合使用对子宫内膜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子宫内膜炎治疗的患者100例纳为研究对象。在随机抽签分组的基础上,根据对其实施的护理方法途径的不同,将其均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施以心理指导与健康指导。将患者护理前后的SAS(焦虑量表)、SDS(抑郁量表)评分、依从性、生存质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护理前,组间对比显示患者SAS(焦虑量表)、SDS(抑郁量表)评分以及生存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组间对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依从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炎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提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以心理指导与健康指导的方法有着较好的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心理指导 健康指导 子宫内膜炎 依从性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精神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的心理干预。干预2周后,采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积极心理学理论 康复期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