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谈论临床对小儿哮喘患儿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效差异。方法随机抽选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小儿哮喘患儿,随机分为甲组与乙组。甲组(n=23)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乙组(n=23)应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将2组的病症缓解情况、治疗有效性展开评价比较。结果甲组的咳嗽消失时间、喘息缓解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均少于乙组(P<0.05);相比于乙组,甲组的治疗有效性得到提升(P<0.05)。结论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法相比,临床对小儿哮喘患儿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改善患儿哮喘病症的疗效更为直接、明显,可缩短疗程,这对于加速患儿身体康复意义重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空气压缩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6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吸氧、吸痰、镇静平喘、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再应用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5天后,治疗组有效率91.27%,对照组为77%,两组疗效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空气压缩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利于解除患者气道阻塞症状,提高氧合浓度,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了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中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34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开展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17例。对照组接受PS+nCPAP治疗,研究组接受PS+nSIMV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及血气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及通气治疗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S与nSIMV治疗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改善临床症状,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亲水涂层导尿管的应用对于改善SCI患者间歇导尿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301医院康复科2016年10月~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S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亲水涂层导尿管)和对照组(常规导尿管)各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对于间歇导尿的耐受性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其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于间歇导尿的满意度(93.33%>66.67%)、耐受性(86.67%>60%)相对更高,其并发症发生率(0<26.67%)相对更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水涂层导尿管的应用,有助于提高SCI患者间歇导尿效果,降低泌尿感染和尿道损伤的发生风险,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间歇低氧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间歇低氧组(IH组)、实验对照组(SC组)和空白对照组(UC组)。IH组大鼠循环给予充入氮气和压缩空气(每一次循环60秒,使舱内最低氧浓度达4%~6%,然后恢复至21%,8h/d);向SC组舱内循环充入压缩空气,UC组不予任何干预。应用免疫组化法(ELASA)检测各组大鼠分别在3,6,9周末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IH组大鼠3、6、9周VEGF表达均增加,并且随间歇低氧时间的延长而VEGF水平逐渐升高,从第3周[(193.16±102.13)pg/ml]开始高于SC组[(154.08±89.79)pg/ml]和UC组[(118.13±64.26)pg/ml]水平(P〈0.05,P〈0.01),第9周末IH组[(256.15±113.58)pg/ml]显著高于SC组[(154.36±90.32)pg/ml](P〈0.01),两组均明显高于UC组(P〈0.05),IH组大鼠VEGF水平与间歇低氧时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间歇低氧可以诱导大鼠VEGF表达增强,血清VEGF表达增强与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有关,提示VEGF对慢性间歇低氧有内皮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间歇洗胃法救治急性有机磷重度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均为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洗胃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间歇洗胃法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住院时间、阿托品用量以及反跳率等进行比较,并分析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阿托品用量、死亡率、反跳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患者采用间歇洗胃法进行治疗,不仅能减少阿托品的用量,而且患者的死亡率、反跳率都显著降低,住院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结合围治疗期的全方位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居家导尿术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45例,住院期间实施无菌间歇导尿(SIC),出院后实施间歇性居家导尿术(CIC)。收集两种间歇导尿方法6周内每周1次尿常规、尿培养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结果剔除出院2~3周时终止导尿3例,42例患者在SIC期间泌尿系感染5例(11.90%)与间歇性居家导尿技术(CIC)期间泌尿系感染6例(14.28%),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值0.1046,P>0.05)。结论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可居家实施自我清洁间歇导尿是一种简洁、方便、经济和有效的膀胱管理方法,为病人回归家庭和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
简介:摘要目的对化疗患者PICC置管间歇期实施网络维护管理预防感染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25例化疗患者,将70例PICC置管经网络维护管理的患者组成观察组,其余55例患者因自身原因无法进行网络维护管理的PICC置管患者为对照组,每组70人。观察组患者采用网络维护管理进行管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置管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率以及网络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感染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网络维护间隔时间明显更短,置管时间明显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化疗患者PICC置管间歇期实施网络维护管理预防感染,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并且缩短网络维护间隔时间,使置管间隔时间大幅度延长,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 【摘要】目的:Meta分析评价肿瘤患者采取间歇充气加压护理干预对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预防效果以及股静脉血流速度影响研究。方法:本文采取文献数据收集整理方式,采取线上线下双重途径进行相关文献数据的搜集,在线上主要围绕PubMed、Embase、知网、万方、维普等具有影响力的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获取与肿瘤患者VTE预防护理干预、 间歇充气加压措施干预等文献内容,并开展Meta分析,数据分析工具采取RevMan5.4软件和Stata15.1软件。结果:本研究精选20篇参考文献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展开文献间数据的 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间歇充气加压组、间歇充气加压联合抗凝药物组、间歇充气加压联合梯度压力弹力袜组中,肿瘤患者预防VTE的疗效更为显著,相比较于常规组(梯度压力弹力袜),VTE发生率显著更低,(P<0.01);与抗凝药物组相比较,单纯性间歇充气加压组VTE的预防效果较差,(P<0.01);与常规(梯度压力弹力袜组)、抗凝药物组相比较,间歇性充气加压组患者的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快,(P<0.01)。结论:在对肿瘤患者的VTE并发展预防中,采用 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具有良好的辅助降低VTE发生的作用,在预防VTE中, 单独应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VTE效果不如抗凝治疗效果,因此,不能取代抗凝治疗,在肿瘤患者VTE预防中,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联合其他干预措施共同干预预防效果更佳,降低VTE发生率更为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气压泵在治疗中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至2015年收治的100例骨折卧床患者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翻身,按摩,活动下肢等常规方法对患者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气压泵治疗仪进行双下肢深静脉气压治疗。在治疗一周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人数,比较两组患者下肢疼痛,肿胀等症状的程度对比。结果实验组中老年骨折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人数要少于对照组,同时应用气压泵治疗时,对患者下肢肿胀,疼痛等方面效果明显。结论应用气压泵预防和治疗中老年骨折患者下肢血栓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造瘘以及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261例,其中复杂性结石148例,肾盂结石78例,输尿管上端结石35例,对其方法、临床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评价。结果261例中185例肾积水较轻而行输尿管插管形成人工肾积水以便于穿刺。251例(96.2%)患者1次穿刺成功,7例(2.7%)于一周后第二次穿刺成功,3例改行开放手术。术后超声随访,6周后258例患者中218例(84.5%)结石完全清除。无胸、腹腔脏器损伤、血气胸、肾切除等并发症,发生水中毒、呼吸抑制1例。结论超声作为一种基本设备,因其对肾脏积水区域的敏感性,使术中穿刺的成功率得到提高,并有效避免大血管及脏器损伤、减少结石残留。超声引导经皮肾超-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适宜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触定点法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临床适应症和手术技巧。方法常规输尿管镜下放置输尿管导管,然后腑卧位,腰部垫高,于十二肋下缘近肋脊角处作一长约1.5~2.0cm与肋骨平行切口达皮下层,钝性分开肌层和腰背筋膜达肾周,食指探摸肾脏,了解肾脏位置、大小。根据结石在肾内的分布,按就近原则确定穿刺部位,切开定点处皮肤0.5cm,钝性分离达肾周,在食指引导下,进行肾穿刺,有落空感时,退出针芯,见尿流出,插入斑马导丝,退出穿刺针,依序扩张,直到F18,放入F16~18薄皮鞘,进镜寻找结石,进行碎石。术中自肋缘下切口放入吸头吸引,若出血多,自此切口放入纱条压迫止血,15~30分钟后松开食指观察,出血控制者,继续完成手术,继续出血者,迅速安放双J管及肾造瘘管,终止手术,并再次压迫止血直到出血得到控制,取出纱布,填入明胶海绵。术毕在肾周安放引流,一层缝闭切口。术后平卧3~5天,拍片复查,若有结石残留,则术后第七日再次手术,若结石已尽,则术后第十日拔出肾造瘘管,术后1个月,拔出双J管。结果351例全部穿刺成功,其中一针穿刺见尿者254例,二针穿刺见尿者57例,三针以上者40例。术中大出血21例,全部采用肾外压迫而缓解,术后大出血3例,2例经保守处理而止血,1例进行开放手术肾穿孔修补而止血,本组一次手术清石者202例,两次手术清石者123例,三次手术清石者14例,结石残留者12例行ESWL处理。本组病例无肾周脏器损伤,无肾周感染,全部病愈出院,平均住院16天。采用手触定点法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结石,虽较标准术式增加了一个小的切口,但损伤并不大,而通过此口一可将使原本复杂困难的定点、穿刺变得简单易行;二可进行肾脏压迫止血、持续吸引等处理,极大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因此本术式仍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尤其适宜于在那些缺少各种昂贵肾穿刺定点仪器的医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