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患者采取中医特色护理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7年 4月 ~2018年 4月收治的 94例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患者接受的护理模式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中医组,每组各 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 | 护理,中医组患者接受中医特色护理,观察并比较对照组和中医组的护理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中医组的护理有交 率 45例( 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 35例( 74.47%),中医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 .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患者采取中医特色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了患者的身体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在虚寒性胃溃疡患者实施艾灸与按摩法,探究分析其对于临床护理的作用。方法:从我院病例系统中抽取59例虚寒性胃溃疡患者(抽取时间段为2020年6月-12月),随后按照资料排序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30例、B组(观察组)29例;对A组按照常规护理,对B组施加艾灸和按摩法护理;实验结束后比较两组最终结果并深入展开分析。结果:护理后B组临床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对虚寒性胃溃疡患者实施艾灸与按摩法护理,通过按摩相关穴位,帮助患者舒缓情绪,减轻生理疼痛感,有效调理脾胃,同时配合艾灸改善其相关症状,促进身心放松,从而快速恢复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贴敷疗法对虚寒性、寒湿性腹痛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辩证为虚寒性、寒湿性腹痛腹泻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上述患者分为试验组(n=30)、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口服药止泻、调理肠道菌群、补液维持体液及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试验组给予中药贴敷疗法+常规治疗。观察两组腹痛停止时间、便次减少时间、大便性状改变时间,不良反应,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腹痛停止时间、便次减少时间、大便性状改变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中药贴敷疗法可快速改善虚寒性、寒湿性腹痛腹泻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适合应用于虚寒性、寒湿性腹痛腹泻患者的临床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原发性痛经应用针灸配合中医护理的效果。 方法 : 选取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9 月我院收治的 72 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36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法,实验组采用针灸配合中医护理法,对比患者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价。 结果 : 实验组临床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 ( P < 0.05 ),且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痛经时针刺单穴十七椎即时止痛的效果。方法将本组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穴组和多穴组,单穴组在疼经时取穴十七椎。多穴组取穴足三里、三阴胶、中极,中医寒凝瘀血型可配加关元、气海、肾俞,气滞血瘀型可配加地机、太冲穴。单穴组在痛经发作第1天开始针灸,每天1次,1个月经期连续冶疗3天,1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多穴组于经前5—7天开始针灸,每日一次,连续5天,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痛经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痛经程度比效,单穴组的疼痛程度明显比多穴组减轻,P<0.01。两组痛经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单穴组总有效率98.93%,多穴组总有效率89.13%,单穴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多穴组,P<0.01。结论对原发性疼经患者在痛经发作时针刺十七穴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不用选择多穴。方法简单方便,见效快,不良反应少,为临床运用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穴位优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指导和治疗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按摩方法调理月经不调和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中医门诊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其中研究组痛经25例,月经不调14例,采用中医按摩法治疗;对照组痛经23例,月经不调16例,采用常规手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痛经25例,治疗总有效率96%;月经不调14例,治疗总有效率85.7%;对照组痛经23例,治疗总有效率78.3%;月经不调16例,治疗总有效率7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按摩治疗法对调理月经不调和痛经的疗效显著,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