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3种摘除上颌窦囊肿进路的选择。方法本组上颌窦囊肿共40例,术前均经鼻窦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明确鼻腔情况、囊肿的大小及位置。其中12例伴鼻窦炎鼻息肉者,经中鼻道自然口开放术进路行Messerkling术;21例单纯上颌窦囊肿患者,鼻内镜下经改良柯-陆进路行囊肿摘除术,另7例采用下鼻道开窗进路行囊肿摘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年,鼻窦CT冠状位扫描或鼻内镜检查,21例经改良柯-陆进路者术后无复发;12例经中鼻道自然口开放术进路者,2例复发,1例术后窦口闭锁,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7例经下鼻道开窗进路者,1例复发,2例失访。结论3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临床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酌情选用。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坚强内固定原理治疗下颌骨骨折,探索口内进路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口内进路暴露下颌骨骨折部位(除升支及髁状突骨折),恢复交合关系后,用小型太夹板作单层骨皮质固定,术后不行颌间结扎。结果35例伤口一期愈合,1例伤口二期愈合,全部病例咬合关系正常,无异常动度,无并发症。结论下颌骨骨折(除升支及髁状突骨折)应采用口内进路的单层骨皮质坚强内固定,术后不需颌间结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骨折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2月手指的口腔颌面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实验组患者进行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颌间结扎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咬合关系,张口程度,外形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效果,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病率为2.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病率为1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患者,进行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的治疗,能够帮助患者较好的恢复外形,咬合关系和张口程度,促进骨折部位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鼻内镜下尖牙窝联合进路方法对霉菌性鼻窦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治疗的74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都采用应用鼻内镜下尖牙窝联合进路方法实施治疗,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记录。结果74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其中获得显效的患者为38例(51.3%),获得有效的患者为31例(41.9%),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3.2%,而获得无效的患者为5例(6.8%)。结论应用鼻内镜下尖牙窝联合进路方法对霉菌性鼻窦炎患者,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并使患者治愈率得到提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筛窦进路切除部分上鼻甲这一术式在改善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功能的治疗作用。 方法 选取 2021 年6月至 2023年 6月罗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60 例合并嗅觉障碍的慢性鼻窦炎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规范的功能性鼻内窥镜术、药物治疗与定期的鼻内镜复诊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前提下加予“经筛窦进路切除部分上鼻甲”,比较两组患者嗅觉障碍症状评分以及改良Lund-Kennedy评分之间存在的差异。 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嗅觉障碍症状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可知,治疗前其一致性较强,(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更低,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改良Lund-Kennedy评分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改良Lund-Kennedy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评分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更低,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合并嗅觉障碍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经筛窦进路切除部分上鼻甲这一术式,能更好改善嗅裂区域通气状况,促进嗅觉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