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经济发展与民主之间的关系是政治学重要的研究主题。1959年,李普塞特提出了"经济发展促进民主"的论断,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论断被誉为"社会科学中最杰出的理论发现"和"比较政治学中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经验归纳"。半个世纪以来,"李普塞特命题"经历了众多学者的反复检验。其间,它在倍受称誉的同时,也遭遇了广泛的批评。如有学者质疑经济发展所具有的积极效应;修正了两者之间的线性因果逻辑;以及提出了民主化的过程取向解释和外生性解释等替代性理论。支持"李普塞特命题"的学者则对各种批评进行了回应,进一步厘清了两者之间的逻辑进路,从而拓展和增进了"李普塞特命题"的理论空间与解释效力。但是,随着现实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有关该主题的争论并未终结而仍在继续。
简介:整体性视角是理解和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维度,随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系统深入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近年来学界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系统研究尚付阙如。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肖贵清教授最近出版的新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凝聚了作者多年系统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成果和心得,从整体性角度构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框架、概括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明确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提炼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指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揭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内在联系,填补了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专门著作的学术空白,为从学理和学术层面为进一步深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简介:环境法哲学的首要问题是环境伦理问题.环境伦理价值的丰富性、冲突性、选择性特征要求环境伦理价值的最基本的规范性表达是环境权利,但是,环境法的制度构建在内容上更多的是要细致而全面地规定社会主体的环境义务,这一义务是必要的和有限的.在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政策的选择上更加倾向于“适度污染的公共政策”.实践理性的环境法哲学观本质上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法哲学观,是一种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有机统一,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的法哲学观,是一种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的指导方法.在明白实践理性的环境法哲学观本质的基础之上,将其运用于我国环境法制建设有其必要性、可能性与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