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利用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重症医学信息平台,对于提高医护人员获取重症患者医学信息的效率以及重症患者的救治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介绍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期间,在某院区快速搭建并完善重症医学信息物联平台的实践。该平台实现了对多种重症医学装备的有效物联,具有信息集成全、搭建速度快、系统延展性好等特点,具备生命体征监测及生命支持、床旁治疗数据检索、远程诊疗和云共享等功能,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重症治疗的效果,降低与患者的接触频次,可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快速建立重症诊治信息平台提供借鉴。
简介: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建立药物警戒制度,对药品不良反应及其他与用药有关的有害反应进行监测、识别、评估和控制。"药物警戒贯穿从药物研发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其核心思想是防控用药风险,保障患者与公众安全。医疗机构是药品使用的主要场所,是药物警戒活动的关键参与方,其药物警戒体系构建是国家药物警戒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当前,正值我国药物警戒制度实施的起步阶段,为推动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国内药物警戒监测机构、相关学术团体、高等医药院校、杂志社和社会公益组织共同发起,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共同研讨,集思广益,辨析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用药安全和药物警戒等的重要理念以及前沿发展,编写了《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专家共识》,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的原则与方法,以期对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有所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查找远程重症系统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探索构建远程重症系统架构,验证已建成的远程重症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为牵头单位,青岛大学医疗集团为依托,建设以集团核心医院为中心、集团内成员单位为节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远程重症系统。通过查阅文献及现场调研论证,查找影响远程重症系统建设的原因。现场调研相关医院重症医学科实际情况,论证选择有意向的ICU以及合作第三方通讯和设备公司,通过物联网及5G通信技术建成远程重症系统。通过实际开展远程监护、可视化查房、会诊、教学等活动,验证其系统功能。结果相关人员认知不足、远程医疗执业认证要求、信息安全问题和设备信息集成障碍是影响远程重症系统建设的主要原因。远程重症系统架构包含床单元设备及音视频信息物联采集、采集信息无损安全传输、信息在远程中心实时显示、中心与各节点医院ICU工作人员实时互动、诊疗信息云端储存5个部分。经验证患者诊疗数据信息可通过5G网络专线实时、安全、无损传输。通过该系统可实现患者监护、呼吸机、输液工作站应用信息及音视频监控信息实时、稳定上传;结合远程会议连线与当地医务人员进行双向交流,可实现实时远程监护、可视化远程查房、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等功能。结论远程重症系统在医疗集团内部建设是可行的,可以安全有效地实现实时远程监护、可视化远程查房、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等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着眼疾控机构改革,分析探讨青年职工岗位成长成才情况,为促进青年职工培养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本调查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例,对近三年来入职的青年职工岗位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抽样访谈。结果90.0%的同志谈到了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部署;100%的青年职工参加了疫情防控工作;现工作岗位符合所学专业的占96.0%;能胜任现在工作的占100%;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较高占到76.0%;在能力提升方面83.0%的职工更注重科研能力的提升。结论青年职工对疾控事业职业愿景认识到位,投身疾控的志向明确,职场规划较清晰,岗位适配度高,立足岗位锻炼和成长情况良好。要进一步确立青年职工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在科所管理、业务建设、学科发展等方面予以充分关注。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行为方式、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育龄人口生殖健康状况持续下降,快速增加的由辅助生殖技术(ART)孕育的子代的远期健康状况亟待评估。因此,妇幼保健和生殖健康相关研究关注的重点亟需从妊娠期、围产期的死亡和严重疾病表型逐渐向全生命周期和全疾病谱拓展。为了满足这样的研究需求,在我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了中国国家出生队列(China National Birth Cohort)建设,计划以家庭为单位,招募3万个自然妊娠家庭和3万个ART家庭的人群,并对夫妻双方以及孕育的子代开展长期随访,收集夫妻和子代的环境暴露、生殖生育、精神心理、行为习惯等多方面暴露数据。同时采集外周血、尿液、脐血、卵泡液和精浆、精子等多种类型的生物样本。该出生队列对于我国妇幼健康和生殖医学研究具有极其重要支撑作用和深远影响。本文即是对国家出生队列的建设概况和基本设计做简要介绍。
简介:摘要对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通过胸痛中心数据填报平台实时抓取的胸痛救治患者在线上报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首次医疗接触后完成心电图检查月平均时间1.3~6.9 min,中位1.9(1.7,2.2)min,符合10 min内完成的质控要求;获取肌钙蛋白检测结果所需时间13.0~48.4 min,中位14.1(13.4,18.1) min,符合质控20 min内完成的要求;从入门至转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时间19.0~100.0 min,中位37.2(29.3,66.6) min,基本达到质控要求的30 min;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导管室率50.0%~100.0%,中位100.0%(73.3%,100.0%),符合质控≥50%的要求。胸痛中心经过积极建设主要质控指标管控良好,上报病例数基本稳定,病种分布基本合理。在转运知情告知和在低危胸痛患者后续处置上需进一步加强。提示胸痛中心建设要建立长效常态工作机制,要加强对重点质控指标的管控,胸痛中心建设要发挥区域救治体系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医学健康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为临床医学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的远程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提供数据资源和技术保障。方法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体系架构分析法和专家小组讨论法,了解国内外医学健康大数据平台研究和应用情况,在吉林省智慧医疗云服务平台、新冠肺炎远程智能防控诊断云服务平台、医学影像质控互认共享云服务平台基础上,结合目前实际和远期发展趋势,采用结合构建的方法,开展医学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实践、探索和研究。与东北师范大学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工程实验室合作建立科研数据库。结果运用现代体域网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数据处理及生命体征监测分析系统,依托网络技术,促进和发展健康管理、健康干预与促进、健康教育、肿瘤防控、慢病管理、医学营养、儿童健康管理、老年健康管理、医学护理、医学健康研究等服务功能,完善平台管理机制,探索平台建设标准和管理方法,初步建成了科学、高效、实用的医学健康大数据平台。结论①在原有信息服务平台基础上,采用结合构建方法,进行医学健康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结合实际,探索研究科学系统建设平台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可保护原有投资,降低建设成本,减少浪费;另一方面可保持原有业务的连续性,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医学健康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建设途径和发展模式;②医学健康大数据平台的功能要依据医学健康行业和社会的需求适时完善与升级;③医学健康大数据标准和平台标准的体系建设是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有效手段,包括医学健康信息获取、传输、交换、分析和处理等整个处理过程,需要对基础标准、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平台标准、工具标准、管理标准、安全和隐私标准、行业应用标准等诸多标准进行研究、规范和完善;④在医学健康大数据平台中建立科研数据库,为医学健康科研服务,拓展了平台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