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布地德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3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者为对象,分为两组,参照组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研究组添加布地德氧气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FEV1/FVC均优于参照组各指标(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参照组75.00%(P<0.05)。研究组患儿的治愈时间、临床表现消失时间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实施布地德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消除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

  • 标签: 小儿支原体肺炎;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阿奇霉素
  • 简介:摘要为了解江苏省健康人群脑膜炎瑟菌带菌情况及菌群分布特征,采用横断面研究、按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10—11月份和2020年11—12月份在江苏省内选取4个县区作为监测点,采集辖区内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咽拭子样本进行分离培养以及荧光定量PCR分群鉴定。采用χ2检验对脑膜炎瑟菌阳性率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脑膜炎瑟菌带菌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采集到健康人群咽拭子标本1 512份,检出脑膜炎瑟菌菌株57株,总体带菌率为3.77%。其中B群为主(36.84%,21/57),不可分群次之(33.33%,19/57),C群第三(17.54%,10/57),W135群和A群分别为7.02%(4/57)和5.26%(3/57)。15~20岁组的带菌率(8.6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1.77%~3.74%)(Pearson χ2=18.211,P<0.05)。地区、年龄和免疫史是影响脑膜炎瑟菌带菌率的危险因素。综上,江苏省健康人群的总体带菌率水平较低,预示江苏省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未来可能将持续以零星散发为主。但应加强校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防控工作,并保持对已成为主要流行株的B群脑膜炎瑟菌的持续监测。

  • 标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奈瑟菌 带菌率
  • 作者: 顾晓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9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5期
  • 机构: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甘肃天水741020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对瘢痕患者采用W成形术联合术后曲安德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26例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对参照组13例单纯采用W成形术治疗,对研究组13例则联合术后曲安德注射治疗。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瘢痕患者采用W成形术联合术后曲安德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可以很好的为患者祛除瘢痕,改善患者的皮肤状态,避免患者出现术后不适,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W成形术;曲安奈德;瘢痕;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山东省健康人群脑膜炎瑟菌(Nm)的携带特征。方法于2008年4月至2020年4月,以济南市历下区、潍坊市高密市、济宁市嘉祥县、威海市文登区、临沂市郯城县、德州市临邑县6个地区为研究现场,招募16 848名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开展调查。采集研究对象咽拭子标本,对Nm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分析不同特征研究对象的Nm携带特征。结果16 848名研究对象中男性占51.86%(8 737名);共分离到Nm菌株136株,携带率为0.81%。136株Nm菌株以B群(60.29%)和不可分群菌株(23.53%)为主;临沂(1.39%)和济南市(1.14%)的健康人群Nm菌株携带率较高;13~16岁(1.60%)、17~19岁(1.10%)年龄组人群的Nm菌株携带率较高;男性携带率(1.02%)较高。结论山东省健康人群Nm携带率相对较低,B群和不可分群Nm的占比较高。

  • 标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奈瑟菌 血清分型 健康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后部眼球筋膜下注射曲安德与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Ⅱ型视盘血管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Ⅱ型视盘血管炎30例(30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5例(15眼)。A组行雷珠单抗0.05 ml玻璃体内注射和B组行曲安德0.5 ml 40 mg后部眼球筋膜下注射。随访6个月,观察注药后视力、眼压和黄斑中心区厚度。结果两组治疗后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注射后1周和6个月黄斑中心区厚度(CMT)、眼压均低于注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结论曲安德及雷珠单抗治疗Ⅱ型视盘血管炎所致黄斑水肿均有效,术后视力均提高。与雷珠单抗相比,后部眼球筋膜下注射曲安德无感染的风险,更加安全可靠。

  • 标签: 血管炎,视盘,Ⅱ型 曲安奈德,注射,眼球筋膜下,后部 雷珠单抗,注射,玻璃体内
  • 作者: 许红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靖江市人民医院,江苏靖江214500
  • 简介:目的:分析布地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20-2022年期间选取62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分析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配成观察组31例行布地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31例行布地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气促、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缓解临床症状,促使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布地奈德;特布他林;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来那度联合二线免疫化疗作为挽救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7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或不符合移植条件或无移植意愿、接受来那度联合二线免疫化疗方案治疗的复发难治DLBC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例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3例为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评估治疗结束后的近期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亚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37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0.4个月(2.7~37.0个月)。治疗结束时,所有患者的总有效率(ORR)为64.9%(24/37),完全缓解(CR)率为45.9% (17/37),24例对治疗有反应患者的中位反应持续时间(DOR)为17.7个月(3.6~33.6个月)。所有患者的中位PFS时间为11.2个月,1年PFS率为48.6%(95% CI 32.5%~64.7%)。所有患者的中位OS时间未达到,1年OS率为67.6%(95% CI 52.5%~82.7%)。在24例对治疗有反应的患者中,与7例缓解后未接受来那度维持治疗的患者相比,17例缓解后来那度维持治疗患者OS和PFS差异虽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有更好的改善趋势。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嗜中性粒细胞降低,发生率为81.1%(30/37)。结论来那度联合二线免疫化疗可能是复发难治DLBCL、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有效挽救疗法。经挽救治疗达缓解的患者继续接受来那度维持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挽救疗法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治疗结果 来那度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美托洛尔联合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开封市中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采用碘酮治疗,研究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碘酮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发作情况、心电图参数(QT离散度、QRS时限、QTc间期)、心功能[心输出量(CO)、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18%,69/71)高于对照组(80.28%,57/71),P<0.05。治疗后,两组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均<0.05);且研究组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QT离散度均较治疗前降低,QRS时限均较治疗前缩短,QTc间期均较治疗前延长(P均<0.05);且研究组QT离散度低于对照组,QRS时限短于对照组,QTc间期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O均较治疗前升高,LVEDD、LVESD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CO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电图参数和心功能,缓解心律失常症状。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美托洛尔 胺碘酮 心功能
  • 简介:摘要在长期接受局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的患者中部分发生不同程度的干眼表现,其中抗青光眼药物中的防腐剂尤其是苯扎氯对其发生起主要作用。苯扎氯造成干眼的主要机制为:直接作用于泪膜,造成泪膜稳定性破坏导致泪液蒸发增加、泪膜渗透压增高;对角膜上皮细胞、结膜杯状细胞、睑板腺细胞等有细胞毒性作用,影响了泪膜黏液和脂质的分泌;通过免疫炎症反应造成眼表慢性炎症。本文通过探讨苯扎氯可能造成干眼的机制,希望为指导青光眼用药、开发新的眼部用药防腐剂体系等提供新思路。(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420-425)

  • 标签: 青光眼 抗青光眼药物 苯扎氯铵 干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铁对深部组织损伤(DTI)小鼠巨噬细胞极化和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54只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TI对照组、2 mg/mL去铁组、20 mg/mL去铁组,每组18只。采用磁铁压迫法在小鼠背部制造DTI,从伤后1 d开始,每隔1 d在创缘皮下注射100 µL生理盐水或相应质量浓度的去铁溶液,直至取材;另取6只不进行任何处理的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取3组DTI小鼠,每组6只,于伤后3、7、14 d观察创面变化并计算创面愈合率。于其他组伤后3 d取正常对照组小鼠正常皮肤组织(下同)和其余3组小鼠伤后7、14 d创面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取正常对照组小鼠正常皮肤组织和其余3组小鼠伤后7 d创面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CD206和CD11c阳性面积百分比,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D206、CD11c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mRNA及蛋白表达。取正常对照组小鼠正常皮肤组织和DTI对照组、20 mg/mL去铁组小鼠伤后3、7、14 d创面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蛋白表达。以上实验各组各时间点样本数均为6。取RAW264.7细胞,分为进行相应处理的50 μmol/L去铁组、100 μmol/L去铁组、200 μmol/L去铁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3孔,于培养48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206和CD86阳性细胞百分比。数据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结果伤后7 d,2 mg/mL去铁组和20 mg/mL去铁组小鼠创面愈合率分别为(17.7±3.7)%、(21.5±5.0)%,均明显高于DTI对照组的(5.1±2.3)%(P<0.01);伤后14 d,2 mg/mL去铁组和20 mg/mL去铁组小鼠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1.1±3.8)%、(57.4±4.4)%,均明显高于DTI对照组的(25.2±3.8)%(P<0.01)。HE染色可见,正常对照组小鼠正常皮肤组织层次清晰,表皮厚度均一,真皮层可见毛囊和汗腺等皮肤附属器。伤后7 d,DTI对照组小鼠创面组织炎症明显,表皮有残缺,血管和皮肤附属器罕见;2 mg/mL去铁组和20 mg/mL去铁组小鼠创面组织炎症细胞减少,可见少量血管及皮肤附属器。伤后14 d,2 mg/mL去铁组和20 mg/mL去铁组小鼠创面组织炎症明显减轻,血管和皮肤附属器较DTI对照组增多。伤后7 d,2 mg/mL去铁组和20 mg/mL去铁组小鼠创面组织CD206阳性面积百分比均明显高于DTI对照组(P<0.01),DTI对照组小鼠创面组织CD206阳性面积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P<0.01),20 mg/mL去铁组小鼠创面组织CD206阳性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P<0.01)。2 mg/mL去铁组和20 mg/mL去铁组小鼠创面组织CD11c阳性面积百分比均明显低于DTI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P<0.05或P<0.01),正常对照组小鼠正常皮肤组织CD11c阳性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DTI对照组(P<0.05)。伤后7 d,2 mg/mL去铁组和20 mg/mL去铁组小鼠创面组织CD206 mRNA 表达量均明显高于DTI对照组(P<0.01),但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P<0.01);DTI对照组小鼠创面组织CD206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P<0.01)。2 mg/mL去铁组和20 mg/mL去铁组小鼠创面组织CD11c和iNOS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DTI对照组(P<0.01);DTI对照组、2 mg/mL去铁组、20 mg/mL去铁组小鼠创面组织CD11c 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P<0.01);与正常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比较,2 mg/mL去铁组和20 mg/mL去铁组小鼠创面组织iNOS mRNA 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DTI对照组小鼠创面组织iNOS mRNA 表达量明显增多(P<0.01)。伤后7 d,2 mg/mL去铁组和20 mg/mL去铁组小鼠创面组织CD206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DTI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P<0.01),DTI对照组小鼠创面组织CD206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P<0.01)。2 mg/mL去铁组和20 mg/mL去铁组小鼠创面组织CD11c和iNOS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DTI对照组(P<0.01),DTI对照组小鼠创面组织CD11c和iNOS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P<0.01),2 mg/mL去铁组和20 mg/mL去铁组小鼠创面组织CD11c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P<0.05或P<0.01),2 mg/mL去铁组小鼠创面组织iNOS蛋白表达较20 mg/mL去铁组和正常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明显减少(P值均<0.05)。伤后3、7、14 d,20 mg/mL去铁组小鼠创面组织STAT3和IL-10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DTI对照组(P<0.05或P<0.01),STAT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P<0.05或P<0.01)。伤后7、14 d,20 mg/mL去铁组小鼠创面组织IL-10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P<0.01)。伤后3、7、14 d,DTI对照组小鼠创面组织IL-10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P<0.05或P<0.01)。培养48 h,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0 μmol/L去铁组、200 μmol/L去铁组CD206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升高(P<0.01),100 μmol/L去铁组、200 μmol/L去铁组CD86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去铁可能通过增强DTI小鼠STAT3/IL-10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向抗炎M2表型极化,促进创面愈合。

  • 标签: 伤口愈合 去铁胺 巨噬细胞极化 深部组织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茶酚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CPVT)是由情绪应激或运动诱发的一种高致死性遗传性心律失常,可突发快速多态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并可能导致晕厥或猝死,预后不良。基因检测是确诊该疾病的方法。目前已发现该病与RyR2、CASQ2、TECRL等基因异常有关,其突变会影响钙稳态导致心脏正常电生理活动异常,从而引起延迟后除极,继而引发恶性心律失常。该文对儿茶酚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中新型致病基因TECRL基因的突变进行综述,通过对既往文献报道中该突变基因的认识和学习,以进一步探索该病的发病机制,学习应对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促进对该病进行精准治疗。

  • 标签: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 TECRL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绿茶多酚联合甲钴对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均行右侧坐骨神经离断后神经外膜端端缝合,制作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模型。另取6只Wistar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组以绿茶多酚50 mg/(kg·d)、甲钴50 μg/(kg·d)灌胃法给药,对照组仅以甲钴50 μg/(kg·d)灌胃法给药,连续给药2周。随后观察坐骨神经修复后的一般情况,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及组织病理形态学差异。结果术后2、4、6周神经平均传导速度和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8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周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分布均匀,排列相对整齐,密度较高,结缔组织增生较少。结论绿茶多酚可能在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方面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周围神经 神经再生 绿茶多酚 甲钴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碘酮与美托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1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静脉注射碘酮,研究组患儿则给予静脉注射碘酮及美托洛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心肌酶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患儿进行3年随访,分析两组患儿的远期存活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81.5%(P<0.05);3个月内复发率为1.8%,低于对照组的11.1%(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CK-MB、LDH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学意义(P> 0.05)。随访显示,研究组患儿两年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静脉注射治疗小儿室性心律失常能够提高疗效,可缩短复律时间,降低复发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注射 胺碘酮 美托洛尔 室性心律失常 心肌酶 儿童
  • 简介:摘要近年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在免疫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对提高患者远期生存作用方面仍有限,肿瘤免疫治疗的有效性一方面取决于正向作用的自身免疫系统对肿瘤高效的识别和特异性免疫,另一方面取决于负向作用的肿瘤免疫逃逸。吲哚-2, 3-双加氧酶-1 (IDO1)作为色氨酸代谢途径中重要的限速酶,其高表达可以发挥免疫逃逸及抑制作用,有望为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途径,文章对IDO1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 免疫疗法 吲哚胺-吡咯2 3-双加氧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泛影葡局部注射联合上肢弹力绷带包扎法治疗老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腋窝积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腋窝积液患者68例,其中34例(观察组)行泛影葡局部注射联合上肢弹力绷带包扎法+负压引流并局部加压包扎治疗,34例(对照组)行单纯负压引流并局部加压包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腋窝引流量、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观察组腋窝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89、5.831,P<0.05或0.01)。两组患者均无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泛影葡局部注射联合上肢弹力绷带包扎法可明显减少腋窝引流量、显著缩短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简便易行、安全性高。

  • 标签: 乳腺肿瘤 改良根治术 腋窝积液 泛影葡胺 弹力绷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谵妄患者脑脊液中胆碱能及单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方法纳入68例术前认知功能正常的脊柱脊髓外科手术患者,术前诊断为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占位性病变,其中18例发生术后谵妄(谵妄组),46例未发生术后谵妄(对照组),4例诊断不明确(剔除)。于病灶切除术前及术后第3天收集脑脊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浓度。结果病灶切除术前谵妄组与对照组脑脊液中Ach、NE、E、DA、5-HT的基线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谵妄组脑脊液中Ach水平[(0.63±0.26)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0.77±0.19)μmol/L](P=0.032);其他神经递质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谵妄组患者中,手术后脑脊液中Ach水平[(0.63±0.26)μmol/L]较基线水平[(0.75±0.19)μmol/L]显著降低(P=0.021);NE水平[(1.58±0.28)μmol/L]较基线水平[(1.49±0.21)μmol/L]显著升高(P=0.036);肾上腺素水平无显著变化(P=0.497);DA水平[(0.86±0.18)μmol/L]较基线水平[(0.82±0.15)μmol/L]显著升高(P=0.045);5-HT水平[(2.94±0.28)μmol/L]亦较基线水平[(2.75±0.35)μmol/L]显著升高(P=0.022)。对照组患者中,仅5-HT水平[(2.90±0.31)μmol/L]较基线水平[(2.76±0.26)μmol/L]显著升高(P=0.016),其他神经递质水平与基线水平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后谵妄患者的脑脊液中胆碱能神经递质水平降低而单类神经递质水平升高,由此可推测胆碱能神经系统活性减弱和单能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许是术后谵妄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环节。

  • 标签: 术后谵妄 胆碱能 单胺类 神经递质 脑脊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极雄激素治疗(BAT)治疗的机制和探索未来联合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方法以庚酸睾酮为实验药物,RM1细胞荷瘤后进行阉割和恩杂鲁治疗后进展的雄性C57小鼠为恩杂鲁抵抗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动物模型,通过设立阴性对照组(对照组、去势+恩杂鲁组)、空白对照组(空白注射组、空植入体组)和实验组(雄激素注射组、雄激素植入体组)观察小鼠存活情况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的雄激素含量来确认安全性和释放效率。以腹腔注射法和植入体法为BAT给药方式,治疗荷瘤恩杂鲁抵抗小鼠模型,检测体内肿瘤的大小和重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磷酸化组蛋白(γH2AX)的变化,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CD3+T细胞变化,GraphPad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结果注射法和植入体法均是有效的给药方式,并且能够显著提高血液中雄激素水平[(31.97±2.90)、(20.70±0.92) ng/ml比(1.14±0.43)、(1.21±0.34) ng/ml,F=149.653、40.399,P<0.01]和降低小鼠荷瘤大小[(907.60±55.95)、(894.71±100.65) mm3比(1 685.82±12.37)、(1 642.83±8.30) mm3,F=3.744、2.93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植入体法,注射法高浓度雄激素维持时间短但降低肿瘤大小效果好,能引起更多的DNA损伤(F=14.855,P<0.01),且能够部分提高CD3+T细胞的浸润(F=9.78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安全程度欠佳。结论植入体法与注射法给予BAT均有效,注射法效果稍好于植入体法,注射法DNA损伤程度更大且造成更多的免疫细胞浸润,未来联合免疫治疗可能具有更好的效果。

  • 标签: 前列腺癌 雄激素 模型,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10月于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21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碘酮组、美托洛尔组及联合用药组(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每组70例。观察并比较各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率,以及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功能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碘酮组(82.86%)和美托洛尔组(74.2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碘酮组及美托洛尔组(均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心博量、心输出量和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而左心室舒张早期/晚期速度峰值比值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的心博量、心输出量和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碘酮组和美托洛尔组,而左心室舒张早期/晚期速度峰值比值明显低于碘酮组和美托洛尔组(均P<0.05)。碘酮组、美托洛尔组和联合用药组的总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0.00%、17.14%和17.14%,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血清中的IL-6和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碘酮组和美托洛尔组(均P<0.05)。结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较高,对患者血压、心功能的改善更为明显,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且对于减少炎症介质表达效果更佳,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胺碘酮 美托洛尔 快速心律失常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马仑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在门诊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择期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A组)和瑞马仑组(B组),每组35例。麻醉诱导方案:A组酒石酸布托啡诺0.6 mg+丙泊酚1.5~2.0 mg/kg,B组酒石酸布托啡诺0.6 mg+瑞马仑0.2 mg/kg。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低血压和低氧血症发生情况,术前(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5 min(t3)、手术开始后10 min(t4)、手术结束时(t5)、完全清醒时(t6)MAP、心率、SpO2及BIS,无痛胃肠镜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加药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离开内镜中心后4 h与24 h时随访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2、t3、t4、t5时MAP低于B组(P<0.05),t4时心率低于B组(P<0.05),t2、t4时BIS值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加药次数及麻醉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注射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苏醒后头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的情况下,瑞马仑用于胃肠镜检查在获得不亚于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时,呼吸循环抑制作用较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标签: 瑞马唑仑 布托啡诺 二异丙酚 无痛胃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