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9 个结果
  • 简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天在布鲁塞尔以《1.关于费尔巴哈》为标题,匆匆写成的供进一步研究用的笔记。理论框架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批判了唯心主义、特别是旧唯物主义,明确提出'‘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新的实践观;第二部分运用新的实践观在批判分析中阐述科学世界观、历史观中的重大问题。包括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关系,以及社会本质、人的本质、哲学的功能等基本原则等;第三部分论述了新唯物主义的阶级性质和历史使命。代表资产阶级的旧哲学家们不懂得实践的巨大作用,只是这样或那样去解释世界;代表无产阶级的新唯物主义则以通过社会实践'改造世界'为使命。三部分构建起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科学框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所科学阐述的关于科学世界观、历史观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我们今天仍然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费尔巴哈 提纲 历史唯物主义 起源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在阐述“三自信”的同时,更加强调文化自信,凸显了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文化自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维向度来看,我们的文化自信都有来源。文化自信之意旨,既在于从文化视角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更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使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日臻成熟、更加完善;也在于实现全面的文化自强,争取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标签: 文化自信 四个自信 文化强国 中国方案
  • 简介:马克思(以下简称)写于1845年春.这份原以为题,写在马克思1844年~1847年的笔记本上,它在马克思生前未曾发表,恩格斯在1888年出版单行本时,作为附录首次公诸于世."从此那些唯心主义者包括机械论者们都为之胆怯".恩格斯高度评价这一笔记,认为这是一份"非常宝贵的,包含着新的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文件"[1].这一包含新的世界观的天才萌芽就是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实践观点是贯穿马克思中的根本的观点.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邓小平 单行本 “三个有利于”标准 实践观
  • 简介:鸦片战争代表着“中国”历史的中断,鸦片战争后“天下”为“世界”所取代,“中国”史融入了“世界”史。从这一语境中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我们提出和回答四关键问题:中国近代是谁的“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是哪种意义上的“科学”。从这里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化”构成了中国融入“世界”的同一过程的侧面。

  • 标签: 中国近代史 新民主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 列宁主义中国化 “巴黎手稿”
  • 简介:邓小平以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为导向,结合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党所处环境和肩负的历史任务的变化,对“执政党应该是什么样的党”进行了认真的思考。邓小平认为,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应该是一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政党、一实事求是的政党、一有健全党规党法的政党、一有权威的政党。与此同时,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探索,恢复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主导了领导干部制度的改革,进行全面整党,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维护中央权威,坚决惩治腐败,并开启了党内法规体系制度化建设。这些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巩固和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也为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益借鉴。

  • 标签: 邓小平 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 简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同党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共同创造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李大钊是这一哲学的启蒙者,毛泽东是这一哲学的奠基者,而邓小平是这一哲学新阶段的开创者。“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学术进展,毛泽东就提出并阐释了大量哲学学术问题,足以驳斥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贬低为政治话语的论者,也足以证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政治性和学术性的统一,对这一哲学的研究,具有完全的合法性。

  • 标签: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毛泽东哲学思想 哲学学术创新 显性和非显性形式
  • 简介:多年来,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工作受到党史界、学界的普遍关注,研究成果丰硕,进展突出。不论从事这一领域的整体研究或局部研究,研究者均注意到:邓小平在整顿期问提出的“三项指示为纲”源自毛泽东在1974年下半年先后作出的三项指示——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和学习理论反修防修。不过,在肯定邓小平将三者联系在一起并把它们放在“纲”的位置的同时,研究者对毛泽东是否将三项指示联系起来尚存在不一致的意见。

  • 标签: 毛泽东 年谱 辨正 1975年 邓小平 整顿工作
  • 简介:1946年8月14日,联共(布)中央作出《关于〈星〉和〈列宁格勒〉杂志》的决议,日丹诺夫就此作了报告,对杂志发表左琴科的小说和阿赫玛托娃的诗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个决议和日丹诺夫的报告曾对我国文学界产生过巨大影响。长期以来,人们虽然知道这个决议和报告体现了斯大林本人对文艺问题的看法。但并不清楚他对这个问题有哪些具体指示。这里发表的斯大林1946年8月9日在联共(布)中央组织局会议上的讲话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值得关注。

  • 标签: 联共(布) 中央组织 斯大林 杂志 会议 同志
  • 简介: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献遗产中,保存着一份恩格斯学习波斯语时留下的4页语法摘录。这份学习笔记约写于1853年5月到6月间,摘自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爵士的《波斯语语法》。这份手稿不但为考察恩格斯学习外语的一般方法提供了新的证据,也是恩格斯“曼切斯特岁月”的学习和工作经历的真切见证。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随着东方危机和克里木战争,恩格斯和马克思敏感而严肃地将目光转向了东方,他们既关注欧洲列强的殖民战争在东方社会经济中造成的直接后果,同时也关注东方战争的进程及其结果对欧洲各国外交关系和内政问题产生的重要影响。

  • 标签: 恩格斯 波斯语 “曼切斯特岁月” 东方研究
  • 简介:薄一波至少在1994年10月、12月,以及2004年8月三次直接提到'始于毛,成于邓'。这一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提法因其深刻的时代背景、特定的指代对象和丰富的内涵实质,加之精准的表达而被广泛传播,但要对其引申使用则需进行具体分析。

  • 标签: 始于毛 成于邓 薄一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二历史决议或决议)是改革开放之初党史和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文献,决议不仅对党史和国史上若干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作出了符合史实的正确结论,而且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目标。之所以能够这样,一重要原因在于,确立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考察历史可知,在决议酝酿、发起、起草和通过的过程中,邓小平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关键角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把握好邓小平对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就抓住了《历史决议》的本质。

  • 标签: 《历史决议》 毛泽东思想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邓小平 科学认识 社会主义现代化
  • 简介:在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特殊经济条件之下,研究服务劳动的生产性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我国学者在此问题上论述颇多,但始终难以观点一致,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一颇具争议的命题。笔者试图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点出发,确定判断劳动生产性的标准,从而在分析我国一些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明确我国现阶段服务劳动的特殊性。

  • 标签: 服务劳动的生产性 劳动价值论 生产劳动的规定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是当前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遵循。在新形势下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要把握好底线思维、话语体系和理论创新等三维度:在底线思维维度上,要把握主流意识形态发展正确方向,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与时俱进;在话语体系维度上,加强对外思想交流,在求同存异中打造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在理论创新维度上,应贯彻落实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深入阐释,不断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

  • 标签: 习近平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理论创新
  • 简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2周年之际,在全党全国人民兴起学习贯彻“三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要时刻,中央有关部门联合召开“三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究讨论会,在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全部出席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这样高规格的理论研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开会的时间选在“七一”,全体在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发表讲话,这说明我们新一届党中央对党的理论建设的高度重视。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三个代表 理论基础 执政党 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
  • 简介:第四伟大发现: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说,“‘科学社会主义’,也只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才使用,因为空想社会主义力图用新的幻想欺蒙人民,而不是仅仅运用自己的知识去探讨人民自己进行的社会运动。”①话虽不多,却对我们准确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非常重要。政治理论研究者不能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

  • 标签: 空想社会主义者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史考 无产阶级专政
  • 简介:关于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基础,各种教科书都归之于马克思的“伟大发现”。殊不知,这一提法的首倡者恩格斯只是在举例子的语境中才这样说的。因为,马克思自我认定的一大发现——“无产阶级专政”,就没有在恩格斯的“伟大发现”说中占有位置。所以,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对马克思盖棺论定的评价是,有“永垂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相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而言,马克思至少有七伟大发现:(一)人类社会历史规律的研究路径;(二)劳动;(三)人类社会历史的工艺学基础;(四)无产阶级专政;(五)劳动人道主义;(六)剩余价值;(七)唯物史观。这七伟大发现的实现,有着历时性先后顺序,在内容上也存在着逻辑层次关系。而在七伟大发现中,处于核心、基础和本质地位的,是马克思对“劳动”的发现。

  • 标签: 伟大发现 研究路径 劳动 工艺学基础 无产阶级专政 劳动人道主义
  • 简介:重视生产力的发展是唯物史观对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唯物史观就是基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科学论断。邓小平理论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三代表”要求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并首次将代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提升到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度,并构成“三代表”的重要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

  • 标签: “三个代表” 执政之基 中国先进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政党 发展要求 根本任务
  • 简介:本文运用雷蒙·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概念,分析英国后朋克乐队"四人组"和"斯克利蒂·波利蒂"的反霸权的艺术实践过程。他们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很有影响,但至今尚未得到充分的分析和讨论。文章首先总结乐队出现以及了解并熟悉霸权概念的历史条件,其次通过分析他们挑战政治与音乐主流观念的歌曲,考察支乐队相关音乐实践的反霸权意义。文章还指出乐队在用作品表达激进性的同时也与当时的音乐产业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妥协。与此前研究不同的是,这篇文章没有局限在"基础/上层建筑"的静态模式,而是把乐队的作品置于音乐产业的发展轨迹中进行动态地讨论,深入地剖析了他们与社会现实互动的非常复杂又充满矛盾的过程。

  • 标签: 四人组 斯克利蒂·波利蒂 霸权 文化唯物主义
  • 简介:习近平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十重要关系的精辟论述,站在当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战略高度,全面分析国际形势和我国外部环境的变化,明确新形势下对外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主要任务,阐释了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科学依据,提出了国际事务中的“中国方案”、“中国理念”,提出了我国应对国际局势与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基本途径,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时期对外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中国特色 大国外交 关系
  • 简介: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初所提出的英国殖民主义在印度的“双重使命”思想,有其特定的话语背景和历史背景。他晚年对英国殖民主义在印度的作用只有否定意义上的评价就是缘于这种特定的话语背景和时代背景的变化。这种情况都是马克思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对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发展的一定阶段上英国与印度关系考察中具体运用的基础,其间没有所谓历史观和世界观的重大转变,更没有所谓受“欧洲中心论”影响的问题。因此,我们务必要把马克思的相关思想发展置于特定的话语背景和历史背景及其变化中来把握,万万不可“望文生义”,随意发挥。

  • 标签: 英国殖民主义 双重使命 话语背景 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