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和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是中共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两部重要文献,其中的一些精辟见解不仅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对现今中国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决议》)相比较,《历史决议》不仅继承了前者的宝贵精神,同时由于受不同的时代背景、历史任务等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
简介: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在这一目标中,内含着两个密切联系的'四个现代化',即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与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主要是物质和技术层面的现代化,而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则主要是社会层面的现代化。毛泽东关于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的思想与关于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的思想,均具有丰富的内容,并且指导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毛泽东两个'四个现代化'思想中的一些重要理论观点,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仍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简介:邓小平关于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思想是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概括和科学总结,它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20世纪60年代初是“两个飞跃”思想的酝酿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是它的初步形成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其的成熟阶段。“两个飞跃”思想具有深刻的内涵: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我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变革农村中的生产关系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与当时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相符合的,并且,它仍然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性质。第二个飞跃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集体经济,指明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正确发展道路。“两个飞跃”相辅相成、互为联系,“第一个飞跃”解决的是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问题,是“第二个飞跃”的必要基础和依据;“第二个飞跃”解决的是由小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是“第一个飞跃”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在深化农业改革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今天仍给我们予极大的启示。
简介: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停滞与发展、危机与生机,要求我们深入研究“两个决不会”与当代资本主义修复机制。跌宕起伏的资本主义历史进程,表明资本主义存在一个自我修复机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这个机制集中体现于与垄断资本密切结合的国家政权通过立法、计划、政策等手段广泛干预各领域社会生活,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生存与发展的内在机制,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不可低估当代资本主义的自我修复能力,把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是学习马克思“两个决不会”思想和考察当代资本主义修复机制给我们的启示。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有两个基础性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非得失的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教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否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能性的三种论点(中国人学到的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人不可能读懂马克思主义原著、中国化会使马克思主义变形走样)在学理上和事实上都不能成立。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败得失的标准只能是实践的结果,而不是文本。中国革命建设的历程表明,以文本为检验标准必然导致教条主义,使主观与客观分裂、认识与实践脱离。但反对以文本为标准不是轻视文本和文本研究,对文本的误读也会造成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