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治疗中,分别以微创旋切术和传统外科手术展开治疗干预的价值。方法:病例选自在2019.07-2021.07时间内,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70例,以随机盲选法实施分组。在常规组中提供传统外科手术,在试验组中提供微创旋切术,统计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瘢痕长度及切口愈合时间优于常规组,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简介:摘要免疫治疗与传统的肿瘤治疗方式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在一些难治的癌症以及晚期癌症患者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和良好预后,但在患者中的响应率不高。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免疫系统与肿瘤相互作用过程称为肿瘤免疫编辑,并进一步细分为免疫清除、免疫平衡、免疫逃逸3个阶段。本文概述了肿瘤免疫编辑3个阶段中肿瘤微环境的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对解决免疫治疗抗性,针对性用药设计以及联合用药方案都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的综合治疗模式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6—2018年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放疗科收治的头颈部唾液腺ACC完成术后放疗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共166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男70例,女96例,平均年龄53岁(18~71岁)。中位随访期31.2个月(8.6~63.1个月)。接受根治手术者66例(肿瘤床外跨解剖区域扩大切除,追求各类切缘阴性),接受保守手术者100例(仅病灶扩大切除,不追求神经切缘阴性)。术后放疗中位剂量66 Gy (54~70 Gy)。有73例患者因切缘阳性或近切缘,9例患者因颈淋巴结转移行TP方案同期化疗。全组患者3年和5年总生存(OS)率、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LRRFS)率、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95%和95%、93%和93%、74%和66%、73%和65%。全组病例共40例出现治疗失败,其中原发灶复发7例,区域淋巴结复发5例,远处转移38例。T3-T4期、N (+)、Ⅳ期、病理分型实体型、Ki67高表达、神经侵犯是影响PFS、DMFS的预后不良因素,多因素分析只有病理分型是影响OS、LRRFS、PFS、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头颈部唾液腺ACC术后辅助调强放疗提高了局控率,推荐放疗剂量≥66 Gy。实体型病理分型是最重要的预后不良因素。
简介:摘要世界卫生组织在第4版头颈部肿瘤分类中提出了几种新命名的分化差的癌,本文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和分子改变机制等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期望有助其准确诊断及对国内病例开展深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在腺样囊性癌(ACC)肺转移结节定量分析中的应用。方法收集45例ACC患者50个肺转移结节,利用AI软件测量肺转移结节平均直径、最大直径、结节体积,并分别与计算得到的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结果50个肺转移结节均为实性结节。AI测得的结节最大直径、平均直径、体积中位数分别为8.6mm(5.9~11.8mm)、7.2mm(4.5~10.4mm)、81.4mm3(62.9~125.4mm3)。AI软件测量体积与人工计算体积在平均直径上的结果相近[(86.9±3.51)mm3与(89.50±5.14)mm3, P=0.164)],在最大直径上的结果不同[(103.0±4.60)mm3与(89.50±5.14)mm3, P=0.001]。结论AI测量ACC肺转移结节体积较直径能很好地反映结节大小变化,在结节定量分析中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有助于临床决策治疗及随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效果。方法:2015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选取20位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内肿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位,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比较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比对照组(60.00%)高,在手术之前两组的评分没有差异,手术后研究组病人的SF-36评分(93.96±2.08)比对照组(85.24±3.16)高,研究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比对照组(30.00%)低,P<0.05。结论:在治疗颅内肿瘤过程中使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的治疗效果更优,可以提升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且更加安全,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头颈部腺样囊性癌(ACCHN)是唾液、腮腺和下颌下腺的罕见肿瘤。大样本研究对ACCHN的研究很少。本研究目的是评估ACCHN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生存模式。方法数据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SEER数据库。根据性别、种族、年龄、婚姻状况、原发肿瘤部位和疾病阶段对2006—2016年报道的新诊断ACCHN病例进行分类,检查ACCHN诊断后的生存率。结果确定了1944例ACCHN患者。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59.4岁(11~94岁)。ACCHN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72.62%,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女性、诊断时无远处转移、AJCC分期较早者总生存率均显著提高(均P<0.001),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女性比男性预后好(HR=0.745, 95% CI为0.629~0.889),有远处转移者比无转移者预后差(HR=5.232, 95% CI为3.932~6.962), AJCC分期为Ⅳ、Ⅲ、Ⅱ期的较Ⅰ期患者预后更差(HR=11.418, 95% CI为6.480~20.117; HR=4.092, 95% CI为2.119~7.900; HR=2.369, 95% CI为1.206~4.651)。结论ACCHN的预后与性别、分期相关,基于年龄、婚姻状况、种族、部位的生存率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甲状腺术后头颈部不适病人采取护理的方式与效果。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甲状腺术后头颈部不适病人进行相关研究,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平均将80例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病人40例,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病人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短,且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存在临床可比性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16排DSCTA)检查的3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检查方法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50例患者发现病变血管.主要表现为轻度狭窄(占46%),其次为中度狭窄(占27%)和重度狭窄(17%),闭塞占10%。病变部位主要发生于颈动脉分叉、颈总动脉、颈外动脉等部位。结论:用16排DSCTA技术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进行检查,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创,对血管病变的诊断率高,对病变部位显示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液体活检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它能够非侵入性地反映体内肿瘤状态及预后情况。其中,新近兴起的一种标志物——循环肿瘤RNA(ctRNA)能够反映肿瘤来源的遗传信息,为肿瘤早期诊断、靶向药物使用以及预后分析提供有力依据。现阶段已有ctRNA检测试剂盒获准进入临床,例如微小RNA(miRNA)用于肝癌的辅助诊断等,越来越多具有应用前景的ctRNA处于转化应用阶段。尽管ctRNA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是ctRNA作为液体活检家族的新成员,展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发挥作用的相关机制日益明晰,将成为临床迫切需求并值得信赖的诊断工具,为肿瘤临床诊疗带来便利。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明确用低剂量碘对比剂在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检查中对于成像质量是否影响临床诊断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头颈部检查患者共60例。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人。检查时所采用的扫描参数相同,A组注射70ml碘对比剂,再注射生理盐水。B组注射剂量为50ml的碘对比剂,注射生理盐水。之后通过西门子256层双源CT分别测量出A、B两组图像所观察血管的CT值并且对得到的两组图像的图像质量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图像的血管CT值进行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