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大入路和标准翼点入路治疗床突旁脑膜的疗效。方法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经手术治疗的床突旁脑膜患者41例,按肿瘤大小随机分为标准翼点入路组(19例)和扩大入路组(22例),比较两组在肿瘤全切、视功能改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神经损伤等围术期指标的差异。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标准翼点入路组与扩大入路组的全切率分别为74%(14/19)和91%(20/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8,P<0.05)。视功能改善率分别为65%(11/17)和79%(15/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5,P<0.05)。手术用时分别为(201.50±23.17)分和(209.50±19.37)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777,P>0.05)。术中失血量分别为(134.20±12.37) ml和(159.60±22.47) 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352,P>0.05)。术后动眼神经麻痹发生率分别为11%(2/19)和9%(2/2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6,P>0.05)。结论扩大入路可提高床突旁脑膜患者的全切率和改善视觉功能。

  • 标签: 床突旁脑膜瘤 前床突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术治疗前脑膜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前脑膜患者30例患者纳入本组研究,手术操作均在外侧裂额侧开展,分析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术治疗前脑膜的临床意义。结果30例患者肿瘤切除程度为SimpsonⅠ级切除者27例,Ⅱ级切除者3例;脑膜WHOⅠ级切除者29例,Ⅱ级切除者1例。术后出现发热症状者1例,细胞数升高者2例。术后随访3个月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采用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术时,无需开展额窦处理,使得脑脊液鼻漏发生有效避免,且开颅时对皮缘出血立即给予处理,关过程速度明显加快,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 治疗分析 前颅窝底脑膜瘤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脑血管造影、栓塞术治疗后内动脉患者的护理需求。方法实验纳入的内动脉患者均实施了脑血管造影及栓塞术治疗,在2020年12月-2022年2月范围内随机抽取100例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和常规护理两种方案的患者分别作进入整体组和常规组,比较护理方案实施各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住院时间、依从程度。结果 经护理,整体组SAS(22.75±2.46)/SDS(21.23±2.56)评分低于常规组(36.45±5.20/41.65±2.60);住院时间(3.69±1.22)和护理配合度评分(96.23±3.60)两个指标也优于常规组(5.77±2.18/82.20±3.05)。结论 整体化护理比常规护理在内动脉患者护理环节中更具推广应用优势,能够加速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护理配合积极性、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

  • 标签: 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性骨折致脑脊液漏并发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遴选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时段内创伤性骨折致脑脊液漏并发内感染患者60例,根据护理方式差异性设置分组,采纳常规护理30例(记作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30例(记作研究组),对比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区域内外沟通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影像学特点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3月,山东省耳鼻喉医院收治的36例侧区域内外沟通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22例,年龄20~67岁,中位年龄48岁。总结患者症状、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病理类型、病变的发生发展规律、手术治疗策略以及预后等。结果36例侧内外沟通肿瘤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神经源性肿瘤23例(面神经鞘8例、来源不明的颈静脉孔区神经鞘6例、舌下神经鞘3例、跨耳囊型迷路内听神经3例、侵犯中耳的听神经2例、迷走神经鞘1例),脑膜10例,Di1-2期副神经节3例。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其临床表现不同,影像学特征也有较大差异。一期手术切除16例,分期手术20例;分期手术患者中10例已完成二期手术,5例待行二期手术,另外5例患者一期术后内残存肿瘤较前明显缩小,或者内残存肿瘤退缩、外移,与脑组织间隙增宽,患者选择随访观察。肿瘤全切率与病理性质有关,神经源性肿瘤全切比例为15/17,脑膜全切比例相对较低(5/8)。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为脑脊液漏和术区感染,2例术后感染均为内感染,3例脑脊液漏均发生于非分期手术病例。结论侧内外沟通肿瘤临床较为少见,病理类型以神经鞘为主,其次为脑膜和副神经节。对于该类型肿瘤,如果术区合并感染以及颈部侵犯范围较广泛者,建议分期手术,可以降低术后内感染风险以及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并降低二期手术内部分肿瘤切除的难度,提高安全性。

  • 标签: 侧颅底 肿瘤 耳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动脉术后并发内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探究脑脊液(CSF)指标与血清学指标在内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河北省黄骅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13例内动脉手术患者,按照感染与否分为内感染组28例、非内感染组185例。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比2组患者的CSF指标、血清学指标并分析其与内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术中动脉破裂、术中CSF漏、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4 h为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内感染组的CSF水平、血清学指标水平均高于非内感染组,且患者的CSF指标、血清学指标与内感染呈现正相关。结论患者的糖尿病、术中动脉破裂、术中CSF漏、术中出血量100 mL以上、手术时间>4 h均为术后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患者的CSF指标与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可协助内动脉术后并发内感染的诊断。

  • 标签: 颅内动脉瘤术 颅内感染 脑脊液指标 血清学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总结19例骨折患者的观察护理经验并进行分析。结果19例骨折患者经有效的抢救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虽然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较轻,但如处理不及时或护理不周到,常可危及患者生命。在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恰当的护理措施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颅底骨折患者 观察与护理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折在颅脑损伤中较为常见,并常伴有其他神经性并发症,下面就骨折导致迟发性面瘫35例做如下报告。

  • 标签: 颅底骨折 面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9例肿瘤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2例并发术后再出血,3例出现脑脊液漏,8例出现神经损伤。结论对肿瘤患者进行多学科的护理及重症监护,重点加强生命征、意识的观察,早期发现并发症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肿瘤手术患者能够取得手术成功、早日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

  • 标签: 颅底肿瘤 并发症 观察与护理
  • 简介:内镜神经外科目前已经成为微创神经外科的最重要和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其中,内镜经鼻外科运用天然腔道鼻腔、在不牵拉脑组织的情况下,能够充分暴露病变,最大限度的切除病变,以其微创、术后恢复快和费用低的优势造福于广大的患者,并获得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的重视,将成为未来外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 标签: 内镜 经鼻入路 颅底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性前粉碎性骨折的手术处理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8例创伤性前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根据不同伤情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术中行重建,其中15例患者同时行额骨Ⅰ期修复。术后定期临床随访及行CT、MRI检查。结果随访3个月至2年,25例存活者均愈合良好,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脑膜膨出和内感染征象。术后死亡3例。结论前粉碎性骨折造成前颅骨缺损及硬膜撕裂进行前重建,可有效防治脑脊液漏及脑膜膨出,避免内感染。

  • 标签: 前颅底骨折 颅底重建 脑脊液漏
  • 简介:摘要侧解剖结构复杂,肿瘤手术难度大、手术风险高,需多学科通力合作,成为跨学科的复杂难题。随着40余年来的发展,肿瘤外科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在显微解剖学,术前影像学诊断,手术入路的选择,术中神经、血管的保护有了巨大的发展。本文对近年来侧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侧颅底肿瘤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骨折患者行16层螺旋CT常规扫描后,再行薄层扫描,经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法(VR)成像,并比较其显像效果。结果在对前窝和中骨折的CT诊断中,薄层CT扫描并MPR阳性显示率分别为100.0%和95.0%,与常规CT扫描相比(分别为67.9%和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后骨折的显示率,薄层CT扫描并MPR阳性显示率为100.0%,常规CT扫描阳性显示率为88.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可提高骨折的诊断率。

  • 标签: 颅底 骨折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