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新生儿脐带残端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5月间出生16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对照组80例新生儿采用脐带夹法进行结扎,3天后常规松脐带夹,让脐带残端自行脱落;而观察组采用脐带夹结扎,3天后行二次修剪法对新生儿脐带残端进行处理。然后对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不同方法处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指标主要包括两组新生儿脐部出血情况、炎性分泌物、残端擦挂、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窝完全干燥时间等。结果观察组采用二次修剪法处理新生儿脐带残端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脐带出血、炎性分泌物的新生儿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采用常规松脐带夹处理新生而脐带残端的人数,脐带脱落时间与脐窝完全干燥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脐带残端处理,采用二次修剪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脐部感染,脐部渗血的发生率,也可避免护理不当所致擦挂损伤,而且愈合快,出院后护理方便,值得临床进行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游离显微削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ALTP)修复前臂残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们对8例前臂离断毁损伤残端创面采用削薄ALTP修复。术中在显微镜视下根据筋膜层血管网走行及受区需要削薄皮瓣,术后早期开始残肢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本组8例皮瓣均存活,皮瓣切取面积为6.0 cm×5.0 cm~9.0 cm×7.0 cm。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皮瓣外形不臃肿,质地柔软,皮瓣感觉功能恢复好。残端安装假肢适配良好。结论采用削薄ALTP修复前臂残端创面,可保留更多前臂长度,皮瓣外形美观,质地耐磨,具备感觉,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癌患者应用带蒂大网膜垫的方式将十二指肠的残端进行缝合关闭,并对其临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自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癌并幽门梗阻患者共计3例,在征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其进行临床调查与研究。方法对十二指肠残端关闭有困难者,应保留足够血供良好的大网膜,将其剪裁好、折迭3-4层,制成一个周径大于十二指肠残端约0.5cm的大网膜垫,将其填塞并覆盖在十二指肠残端,并用1号线将大网膜垫缝合固定在十二指肠残端前后壁上。在缝合固定网膜垫时,勿损伤网膜垫血管。然后十二指肠前壁戳一小口置硅胶管行十二指肠引流,右上腹引出体外并行负压吸引。结果经过治疗,3例患者均在Ⅰ期愈合,治疗效果十分满意。结论对于胃癌并幽门梗阻的患者应用带蒂大网膜垫关闭十二指肠残端的方式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对其进行推广并应用。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残胃癌与同期近端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并资料齐全的残胃癌62例(溃疡术后38例,胃癌术后24例)、近端癌组4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同时比较根治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创伤程度(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分析根治术对残胃癌的预后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Borrmann分型、血清CEA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残胃癌与近端癌患者中位年龄分别为64和60岁,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0.6%和17.7%,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比例分别29%和12%,低分化癌比例67.7%和56.4%,根治切除率79.0%、89.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回归分析表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为根治术的独立影响因素,而残胃癌不是根治术的独立影响因素(P=0.227)。在根治前提下,残胃癌组与近端癌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残胃癌组与近端癌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31个月(P<0.05),根治切除后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40个月(P>0.05)。对残胃癌患者,接受根治术和非根治术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7个月(P<0.05)。结论残胃癌较近端胃癌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导致根治率降低,预后不良。根治性切除能显著改善残胃癌预后,较近端癌根治术相比,残胃癌根治术并不增加患者的手术创伤。
简介:目的评估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的后交叉韧带(PCL)重建的技术和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16例(16膝)患者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PCL断裂。关节镜下对原PCL残端不做切除,采用自体四股胭绳肌腱两切口法,单束重建PCL,采用悬吊钢板和生物可吸收挤压螺钉解剖复位固定重建韧带。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4~14个月,平均(7.4±2.1)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61.3±8.7)分,提高至随访时的(91.7±6.3)分(P〈0.05)。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综合评定由术前异常(C级)9膝、显著异常(D级)7膝,改进为随访时正常(A级)11膝、接近正常(B级)5膝。16例患者均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的PCL重建术对关节内干扰小,可能有利于重建韧带血供和神经支配的重新获得,手术操作简捷,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术野血凝块残留继发结石的可能。方法:总结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应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210例肾盂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术野有血凝块残留但未刻意清理100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术野血凝块彻底清理110例。结果:经皮肾镜取石术加术野血凝块彻底清理组手术时间(60.5±9.4min)明显长于血凝块未清理组(40.7±10.4min);经皮肾镜取石术加血凝块清理彻底组发热率(1.8%)低于经皮肾镜取石术未彻底清除血凝块组(5.0%); 经皮肾镜取石术加术野血凝块彻底清理组拔造瘘管时间为术后(48.2±1.8小时)明显短于经皮肾镜取石但术野血凝块未清理组(57.3±1.4小时);经皮肾镜取石术加术野血凝块彻底清理组住院天数(4.9±1.3天)明显短于经皮肾镜取石未清理术野血凝块组(5.9±1.6天);追踪随访:经皮肾镜取石术加术野血凝块清理组12月内结石复发率(2.7%)明显低于经皮肾镜取石术未清理术野血凝块组(15.0%);13-60月内经皮肾镜取石术加术野血凝块彻底清理组结石复发率(21.8%),明显低于经皮肾镜取石术未彻底清理术野血凝块组(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8月收治的16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并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93%,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17.28%低,(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安全性更高。
简介:摘要:在胆道系统临床疾病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十分常见,二者常常相互关联,形成复杂的临床表现和管理挑战,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难度。常规内科治疗比较保守,无法将结石完全清除干净,因此,现阶段,手术成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式。基于此,本文以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为媒介,了解其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这对于临床实践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