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这两种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88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方案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护理干预在股骨骨折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股骨骨折治疗的78例患者,在术后对患者实行护理干预,比对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心理状态评分。结果护理后的Harriy评分(87.33±19.45)分明显高于护理前的Harriy评分(58.83±16.85)分;护理后的SAS评分(56.89±18.96)分和SDS评分(52.78±14.26)分与护理前的SAS评分(31.67±10.22)分和SDS评分(32.78±10.92)分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股骨骨折的术后康复中起着显著作用,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使得关节功能恢复更为完好,降低了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巨大压力,在临床骨折术后恢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PFP与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我院骨科在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22例,均属于闭合性骨折,其中有9例患者行LPFP固定治疗,其余13例患者行PFNA固定治疗。结果LPFP固定治疗手术所用时间为60~120min,术中患者出血量在400~800ml,骨折的愈合时间在10~20周;PFNA固定治疗的手术时间在50~100min,术中患者的出血量在200~400ml,骨折的愈合时间为10~20周;22例患者术后随访的时间为8~20个月,都没有发生刀口感染、髋内翻等相关并发症;根据Harris标准评估髋关节功能恢复,行LPFP固定优良患者有8例,行LPFP固定优良患者有12例。结论LPFP与PFNA固定均为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有效手段,但是,PFNA的手术操作更为简便,并且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相对缩短以及创伤小,更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并分析不稳定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经双极半关节置换手术及内固定手术两种不同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经数字表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甘肃省人民医院采用双极半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各5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82.6±11.2)分明显高于(73.2±10.2)分,疼痛评分(12.9±10.1)明显少于对照组(21.3±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合计8.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合计32.00%显著高于观察组,统计学上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股骨头坏死率0.00%少于对照组1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手术的风险性较低,且可显著改善疼痛,减轻患者的痛苦。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讲述相应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91例股骨远端骨折病例,其中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22例,并且所有患者都是闭合伤。在手术前,采用相应骨折类型的检查方法,确定骨折的部位、形状、位移方向,为准确确定进钉点和一次性完成进钉奠定基础。在手术后,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科学设计患者的康复计划。结果通过对所有病例进行4~23个月的随访,按HSS膝关节的评分,优等、良等、中等的病例分别为55例、22例、14例,本组总优良率大约为84.6%(55+22/91)。由此可知,所选取病例与治疗方法具有价值。结论采用髓内钉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有利于减少其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