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炎发热湿热内郁证患者采用蒿芩清胆汤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2月-2017年11月接收的肺炎发热湿热内郁证患者70例纳入至本次研究中,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完成平均分组,分别是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乙酰氨基酚缓释片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接受蒿芩清胆汤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平均退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是77.14%,研究组是94.29%,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退热时间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肺炎发热湿热内郁证患者治疗期间,应用蒿芩清胆汤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够缩短退热时间,在临床中值得不断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清胃散加赤芍、陈皮、木通、栀子对我院中焦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探寻新用途。方法通过清胃散加减方对我院(地处丘陵地区)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中医门诊患者胃部湿热致胃火牙痛,口苦,口干,二便不利患者的600张处方统计。其中单用清胃散300例,清胃散加味方3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男性255例,女性345例。年龄18~60岁。观察其治疗效果。疗效分为显著改善,改善,不明显。结果与结论通过为期2疗程(6天)的用药,对照组有效率82.00%;治疗组有效率91.67%。由此分析得出清胃散加赤芍、陈皮、木通、栀子对丘陵地区胃部湿热患者的有效性良好。值得在类似地区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甘露饮加减在阴虚湿热型角结膜干燥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45例于本院2016年7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阴虚湿热型角结膜干燥症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3例(46只眼),对照组22例(44只眼),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实验组采用甘露饮加减疗法,观察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及疗效。结果实验组中医症状总评分为(9.25±2.10)分,对照组总评分(5.10±1.04)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0.145);采用甘露饮加减治疗的实验组总有效率97.8%,对照组77.2%,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虚湿热型角结膜干燥症,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即甘露饮加减治疗临床症状得以有效减轻,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采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妇炎康复片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0例口服妇炎康复片治疗,对照组100例妇炎康片治疗。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妇炎康复片对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04例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与接受西医药物治疗的对照组相比,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96.15%>84.62%)相对更高(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3.84%<11.54%)和复发率(0<5.77%)相对更低(P<0.05),而腹痛症状消失时间(4.36±1.08)d<(8.75±1.69)d、恶心呕吐消失时间(3.71±1.24)d<(6.82±1.55)d以及饱胀消失时间(4.92±1.35)d<(9.46±2.13)d相对更短(P<0.05)。结论在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湿热型湿疹患者应用除湿解毒汤+马齿苋外敷+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湿热型湿疹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38例行常规西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8例行中药内服外用联合针灸治疗者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治疗14天后的临床效果。结果①实验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实验组治疗后细胞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湿热型湿疹患者实施湿解毒汤+马齿苋外敷+针灸治疗,可加快促炎因子吸收,促进抗炎因子分泌,有效解除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热祛湿方联合激素对湿热证晕眩中医症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资料查证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0例湿热证晕眩患者,依照中西医治疗策略方法的不同,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西医抗生素单独治疗和联合自拟中药方湿热敷中医药治疗,临床比对和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其副作用及其中症候积分。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优良率95.00%(15/20)明显低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95.00%(19/20),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25.00%(5/20)明显高于观察组复发率5.00%(1/20),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中医症状积分程度情况上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祛湿方联合激素对湿热证晕眩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的疗效及其安全性,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减少中医症候积分,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总结了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湿热条件下的吸湿行为及影响吸湿的因素;综述了湿热老化对复合材料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其作用机理。多数树脂基复合材料吸湿的初期阶段符合费克定律,吸湿会造成树脂基体的塑化、水解,产生裂纹以及纤维/树脂基体界面破坏,从而降低材料的性能。最后对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湿热老化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