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肿瘤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患者心脏异常摄取的发生率、部位和病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北京朝阳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2 000例疑诊或确诊恶性肿瘤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显像前患者禁食12 h以上,18F-FDG注射前空腹血糖水平需<6.7 mmol/L。左心室非基底段、非乳头肌部位的局灶性高摄取,高于左心室摄取的右心室摄取以及高于心血池摄取的心房摄取(左心室无摄取或低摄取时)定义为异常摄取,所有异常摄取的判定均由核医学医师进行视觉分析。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心脏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心脏异常摄取的发生率、部位和病因。结果2 000例患者年龄(60.5±13.2)岁,男性1 117例(55.85%),糖尿病患者138例(6.90%),既往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228例(11.40%)。恶性肿瘤、良性病变、未明确诊断的患者分别为939例(46.95%)、484例(24.20%)、557例(28.85%)。心脏异常摄取145例(7.3%),其中左心室、右心室和心房异常摄取分别为76例(52.4%)、18例(12.4%)和51例(35.2%)。左心室异常摄取76例中,25例(32.9%)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其他少见原因还包括肥厚型心肌病、心脏转移瘤及化疗相关性心肌损害;右心室异常摄取18例中,14例(14/18)由肺动脉高压引起;心房异常摄取51例中,20例(39.3%)由心房颤动引起。心脏异常摄取的患者中,PET/CT显像前无明确心脏疾病表现和证据的患者有71例(49.0%)。结论肿瘤18F-FDG PET/CT显像患者中心脏异常摄取并不少见,异常摄取部位以左心室最为常见,冠状动脉疾病、肺动脉高压、心房颤动是常见病因。
简介:摘要随着起搏器功能的增加、植入技术的改进,植入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pacemaker,PM)在我国的植入数量逐年增长,这对目前国内常见的起搏器术后诊室随访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提出了远程随访管理模式,使PM植入术后随访变得更加方便有效,也成为近年来的关注热点。传统的诊室随访,患者术后根据主治医生的建议定期前往医院随访检查,但该随访模式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而远程随访虽然比诊室随访方便安全,但仍存在短板,起搏器术后患者的随访模式仍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综述了诊室随访及远程随访目前的模式与利弊,提出了对未来起搏器随访模式的展望。
简介:摘要: 成人心脏术患者术后面临着低氧血症、重度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活动性出血等诸多危险因素,予以规范、精心护理及药学监护,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以及处理,确保患者顺利康复分析心脏手术后患者重返心外 ICU的原因,探讨相应护理对策。为了探讨成人心脏术后再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的原因及药物监护对策。回顾性分析在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成人心脏手术后再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2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发生原因,根据其原因制定相应的监护对策。本组 20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再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及具体原因分析,低氧血症患者 8例,重度低排血量综合征患者 6例 (心功能不全导致 4例,心包填塞导致 1例,心脏骤停导致 1例 ),活动性出血患者 2例,神志改变患者 4例。重返心外 ICU的主要原因包括低氧血症、心功能异常、神志改变、急性肾衰竭、胸骨裂开、消化道出血。结论 :心脏手术后患者转出心外 ICU,仍需要进行全方位精心护理和密切观察,做到及时发现、及早干预、及时解决问题,避免造成不可逆损害,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简介:摘要心肌灌注显像在已知或可疑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碲锌镉探测器的心脏专用SPECT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均得到提高,达到了降低显像剂剂量、缩短采集时间、改善图像质量和扩展临床应用范围等目的。笔者对碲锌镉心脏专用SPECT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心脏瓣膜病术后 实施临床护理的方法和临床疗效 。 方法 :结果: 将 2017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1 月在我院心外科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 100 例患者进行分组调查,分组方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包含患者 50 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实验组更高,两组数据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存在临床比较价值 ( P < 0.05)。 结论 : 在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的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疗效确切,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左西孟旦或多巴酚丁胺的心脏手术术后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因素,并探究正性肌力药物对AK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1至6月行心脏手术并在围手术期泵入左西孟旦或多巴酚丁胺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的相关因素,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共417例,年龄(58.2±10.4)岁,男271例(65.0%),AKI发生率为25.2%(105/41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慢性肾脏病、术前血肌酐水平高、主动脉阻断时间≥120 min,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均为心脏术后AKI的相关危险因素(均P<0.05);围手术期应用血管扩张剂、左西孟旦则为保护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肾脏病(OR=17.291,95%CI:4.335~68.960,P<0.001)、术前高血肌酐水平(OR=1.097,95%CI:1.074~1.121,P<0.001)为心脏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应用左西孟旦(OR=0.533,95%CI:0.288~0.984,P=0.044)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心脏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包括慢性肾脏病和术前高血肌酐水平,而围手术期左西孟旦的使用可能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