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肌痉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面肌痉挛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将采用围手术期护理的设为研究组(15例),将采用常规护理的设为对照组(15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远低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的46.67%(P<0.05)。结论面肌痉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且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面肌痉挛 围手术期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25例三叉神经痛病人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术后重视病情观察和不良反应的处理。结果疼痛消失23例(92%)疼痛缓解2例(8%)。结论优质护理可缓解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减轻疼痛,有利于促进病人康复。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采取患采取面神经干压榨和分支切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9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患者治愈5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7.8%;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耳鸣、1例头痛,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耳鸣、1例头痛、2例周围性面瘫,并发症发生率为27.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1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疼痛消失16例。结论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疗效观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冠脉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有心绞痛症状且有非阻塞性冠脉狭窄(<50%)的冠心病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β受体阻滞剂,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他汀类,硝酸酯类)30例及观察组(加用尼可地尔)30例,观察4周。留取用药前、用药后4周血标本,并低温冰箱保存,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一氧化氮(NO),评估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用药前、后4周平板运动心电图,评价缺血性ST-T变化[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J点后80ms),持续时间≥1min,并与上次缺血发作时间间隔至少1min,即1次发作]及运动中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观察组PAI-1水平下降,NO水平升高。观察组使用尼可地尔4周后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发生延迟,出现心绞痛时间延迟。结论尼可地尔对血管内皮具有保护作用,可有效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

  • 标签: 尼可地尔 心绞痛 微血管性心绞痛 血管内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特异性并发症,可累及肾脏、神经、视网膜、心肌等全身多个组织器官。胰激肽原酶作为一种经典的微循环改善剂,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其中的机制可能涉及保护内皮细胞、影响微血管生成和通透性以及减少组织纤维化、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在控制血糖的同时,改善微循环对于预防、延缓、治疗糖尿病各种微血管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胰激肽原酶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心肌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颈动脉斑块选择超声造影技术(CEUS)及微血管成像技术(SMI)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颈动脉斑块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接受CEUS及SMI检查,对颈动脉斑块诊断效果。结果 两组强回声检出情况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方法对新生血管诊断准确度相比,SMI较高。结论 颈动脉斑块选择CEUS及SMI检查均可准确判断疾病情况,二者相比SMI技术可更为准确地判断斑块内新生血管,检查安全无创伤,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超声造影技术 微血管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偏头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310例偏头痛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予以个性护理,分别于出入院时行疼痛评分及焦虑抑郁评分。结果 在疼痛评分及焦虑抑郁评分方面,出院时均显著低于入院时。结论 偏头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及个性护理 , 安全性高 , 能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可改善患者预后结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术 偏头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举措。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76例行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为参考对象,以奇偶法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组应用常规护理、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等数据。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有意义(P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2年1月收治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1:1分为对照、试验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试验组联合使用尼可地尔片,观察比较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96.77%vs77.42%);治疗后的NO水平更高、ET-1和CRP水平更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疗效确切,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微血管性心绞痛 尼可地尔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行微血管减压术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以回顾性实验的方式进行,将71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至研究中,分析其围术期护理对策,同时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实施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47例患者疼痛完全消失,21例明显减轻,其余3例疼痛无明显变化;另外,9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包括低颅压、周围性面瘫、听力障碍、脑脊液漏。结论:在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护理干预 疼痛情况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肺肿瘤性血栓性微血管病(TPH)的早期识别和处理方法。方法: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我们回顾分析了一组50例经临床与影像学确诊的TPH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了早期识别和处理TPH的方法。结果:早期识别TPH的指标包括高危因素(年龄、肺部基础疾病)、体循环状况监测及肺动脉超声检查等。早期处理TPH采取抗凝治疗、纠正基础疾病、控制肿瘤生长等综合治疗方案。结论:早期识别和处理TPH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有效的早期干预方法,可降低TPH的发生率并促进病情改善。

  • 标签: 肺肿瘤性 血栓性 微血管病 早期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联合微血管减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神经外科治疗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接受快速康复外科联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神经外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联合微血管减压术在神经外科治疗中效果明显,为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外科 联合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面肌痉挛患者提供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1例面肌痉挛患者分为两组内分别含有36例、35例患者的研究组、对照组(时间:2022.1月-2023.12月;方式:电脑抽号法),前组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组接受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经不同干预后的差异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心理状况缓解情况、满意度、治疗效果等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面肌痉挛患者提供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效果确切。

  • 标签: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治疗效果 应用价值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颅神经疾病如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因其症状顽固且影响日常生活,常需通过手术干预来缓解症状。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虽为常用治疗方法,但其术中视野受限,可能导致手术精确性不足,并增加并发症风险。近年来,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为这些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通过对88例颅神经疾病患者的研究,评估了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该技术在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传统显微手术,且患者的总体疗效显著提高。

  • 标签: 颅神经疾病,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
  • 作者: 王淞 李海胜 钱卫 张小容 贺伟峰 罗高兴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烧伤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创面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38 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武汉 430064,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创面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3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311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1(HMEC-1)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HMEC-1,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P311腺病毒组和空载腺病毒组,分别进行48 h相应转染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培养1、3、5 d细胞增殖活性;划痕试验检测细胞划痕后6、11 h剩余划痕面积,并计算剩余划痕面积百分比;体外血管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培养8 h血管形成情况,并测量管状结构节点数和总长度;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磷酸化VEGFR2、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及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量。取HMEC-1,分为P311腺病毒+阴性对照小干扰RNA(siRNA)组、空载腺病毒+阴性对照siRNA组、P311腺病毒+siRNA-VEGFR2组和空载腺病毒+siRNA-VEGFR2组,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24 h细胞中VEGFR2、磷酸化VEGFR2、ERK1/2、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量;体外血管形成实验观察转染24 h细胞血管形成情况,并测量管状结构节点数和总长度。取HMEC-1,分为P311腺病毒+二甲基亚砜(DMSO)组、空载腺病毒+DMSO组、P311腺病毒+ERK1/2抑制剂组和空载腺病毒+ERK1/2抑制剂组,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处理2 h细胞中ERK1/2及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量;体外血管形成实验观察处理2 h细胞血管形成情况,并测量管状结构节点数和总长度。各组各时间点样本数均为6。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结果与空载腺病毒组比较,P311腺病毒组细胞培养1、3、5 d增殖活性均没有明显改变(t值分别为-0.23、-1.30、-1.52,P>0.05)。P311腺病毒组细胞划痕后6、11 h剩余划痕面积百分比均较空载腺病毒组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2.47、-2.62,P<0.05)。培养8 h,与空载腺病毒组比较,P311腺病毒组细胞管状结构节点数和总长度均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4.49、4.78,P<0.01)。转染48 h,与空载腺病毒组比较,P311腺病毒组细胞VEGFR2、ERK1/2蛋白表达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磷酸化VEGFR2、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17.27、16.08,P<0.01)。转染24 h,P311腺病毒+阴性对照siRNA组细胞磷酸化VEGFR2和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载腺病毒+阴性对照siRNA组(P<0.01),P311腺病毒+阴性对照siRNA组细胞VEGFR2、磷酸化VEGFR2、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P311腺病毒+siRNA-VEGFR2组(P<0.01),空载腺病毒+阴性对照siRNA组细胞VEGFR2、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载腺病毒+siRNA-VEGFR2组(P<0.05或P<0.01)。转染24 h,P311腺病毒+阴性对照siRNA组细胞管状结构节点数为(720±62)个,明显多于空载腺病毒+阴性对照siRNA组的(428±38)个、P311腺病毒+siRNA-VEGFR2组的(364±57)个(P值均<0.01);P311腺病毒+阴性对照siRNA组细胞管状结构总长度为(21 241±1 139)μm,明显长于空载腺病毒+阴性对照siRNA组的(17 005±1 156)μm、P311腺病毒+siRNA-VEGFR2组的(13 494±2 465)μm(P值均<0.01)。空载腺病毒+阴性对照siRNA组细胞管状结构节点数明显多于空载腺病毒+siRNA-VEGFR2组的(310±75)个(P<0.01),管状结构总长度明显长于空载腺病毒+siRNA-VEGFR2组的(11 600±2 776)μm(P<0.01)。处理2 h,P311腺病毒+DMSO组细胞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空载腺病毒+DMSO组、P311腺病毒+ERK1/2抑制剂组(P值均<0.01),空载腺病毒+DMSO组细胞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空载腺病毒+ERK1/2抑制剂组(P<0.05)。处理2 h,P311腺病毒+DMSO组细胞管状结构节点数为(726±72)个,明显多于空载腺病毒+DMSO组的(421±39)个、P311腺病毒+ERK1/2抑制剂组的(365±41)个(P值均<0.01);P311腺病毒+DMSO组细胞管状结构总长度为(20 318±1 433)μm,明显长于空载腺病毒+DMSO组的(16 846±1 464)μm、P311腺病毒+ERK1/2抑制剂组的(15 114±1 950)μm(P值均<0.01)。空载腺病毒+DMSO组管状结构节点数明显多于空载腺病毒+ERK1/2抑制剂组的(317±67)个(P<0.01),管状结构总长度明显长于空载腺病毒+ERK1/2抑制剂组的(13 188±2 306)μm(P<0.01)。结论P311能够通过激活VEGFR2/ERK1/2信号通路发挥促进HMEC-1血管形成的作用。

  • 标签: 伤口愈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新生 人微血管内皮细胞1 P311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