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学作品的形式美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辞达”的形式美,它是由文辞的内容——意义决定的,这时,文辞作为意义的物质外壳,是作品整个审美意象的合适的显现;另一种是纯形式美,它基本上是由文辞的形式——字音、字形、语感、章法结构决定的,

  • 标签: 辞达 形式美 审美意象 文学作品 作品语言 物质外壳
  • 简介:以双关语辞格及押韵修辞为例,就早期俄国形式主文学观对文字游戏翻译的积极意义进行了探讨。俄国形式主义认为形式是决定文学作品是否具有文学性的决定因素。这种彻底颠倒传统中重内容、轻形式的文学观念很难为翻译界所接受。但笔者认为在解决翻译中因内容与形式的矛盾而造成不可译问题方面,这种文学观能帮助我们拓宽思路,从而为解决某些不可译问题带来契机。

  • 标签: 俄国形式主义 文学即技巧 形式 内容 不可译性
  • 简介:<正>一近几年关于五四运动史研究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提出新的评价。如有的论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由于全面否定传统文化,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层;有的更把五四新文化运动说成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极左思想的源头。这类评价所着眼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出现过的形式主义的缺点,而最早对此提出批评,并把它同中共党内“左”的思想相联系的是毛泽东。1942年毛泽东在《党八股》中说:“五四运动时期,一班新人物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教条,提倡科学和民主,这些都是对的。……但是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就影响了后来这个运动的发展。”所谓“影

  • 标签: 五四新文化运动 形式主义 新人物 毛泽东 中国传统文化 陈独秀
  • 简介:本文认为,科学主义固然对中国文化与文论的现代性转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唯科学主义的弊端却并没有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和警惕,流弊甚广。当务之急是要对唯科学主义话语方式成为唯一的意义生成方式的种种弊端展开研究,对以科学主义为导向的中国文论研究模式的诸多问题展开反思。本文将围绕以下三方面展开:一、"五四"时期科学主义话语对于文学学科的建构;二、科学主义话语对于中国传统文论话语的遮蔽;三、警惕科学主义元语言话语霸权,倡导跨文明对话。

  • 标签: 唯科学主义 中国文论 失语
  • 简介:<正>一法国二十世纪当代文学艺术,尤其是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其形态及实质较之十九世纪末叶以前,均发生质的变化。这一质变究其原委,乃是由于文学艺术家在思维方式、话语方式的层面上和在文学艺术的观念的层面上所经历的深刻变化。诚然,尚存在许多与之有关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外部条件的作用与影响,亦不容忽略。

  • 标签: 话语方式 思维方式 后现代主义 二十世纪 语言形态 文学艺术
  • 简介:<正>20世纪后半叶以来,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全球化日益推进的客观现实在观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关于全球化的理论研究"更上一层楼",百家争鸣,蔚为大观。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在《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一书中曾指出:"仅仅在十年以前,不论是学术著作还是通俗读物都很少使用‘全球化’这一术语,而现在,这一术语已经从无人问津变为无所不在:如果不提到它,任何政治演说都是不完整的,任何商业手册都是不受欢迎的。"

  • 标签: 全球化问题 马克思主义文论 第三次科技革命 吉登斯 世界历史性 物质生产
  • 简介:文学的这种加工意识形态又窥破意识形态的功能来自作品的,作品的内在结构与社会集团的精神结构有一种异体同形关系 哥德曼认为,如果说艺术生产在艺术本文中造成艺术结构与意识形态的疏离

  • 标签: 学派马克思主义 阿尔都塞学派 马克思主义文论
  • 简介: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现实主义文论在中国的创构离不开两个重要人物——瞿秋白与毛泽东,他们在开拓、继承与发展中推进了新现实主义文论的形成,但因其所处时代背景不同,对真实性、浪漫主义有着不同的理解,文论内容呈现明显差异。

  • 标签: 新现实主义 真实性 浪漫主义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主要有经典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大文论视域。其成就在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坚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彰显建设性和批判性的双重品格、实现人民性与自由性的辩证统一、诠释文论建设的中国化倾向。研究不足包括问题意识相对弱化、文学批评缺乏整体性、参与主体出现代际裂隙等。建议从"回到马克思"、加强文论创新、注重文论实践三个层面进一步深化研究和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形态。

  • 标签: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 研究评析 视域 得失 展望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01
  • 简介:(10)对文化激进主义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文化激进主义大抵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否定传统文化与全盘西化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 标签: 思潮现当代 文论新 新视域
  • 简介:本次研讨会,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历史,总结了其发展的经验和对中国文论发展的贡献,研讨了目前存在的困境和危机,从而对如何建设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进行了详细探讨。与会者提出要面向当代中国问题发展,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借鉴国外文论资源,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从而走出国门,与国外学者进行平等的对话。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文论 中国化 对话
  • 简介:当代俄罗斯学界的文学批评家,如杜纳耶夫、叶萨乌洛夫、扎哈罗夫等人通常把宗教性视为俄罗斯文学的首要属性,甚至将诸多文学作品看作是福音书文本的衍生形态。此类文学批评通常以东正教作为俄罗斯文学的母题,隐含着借助东正教文化精神与西方文明分庭抗礼的姿态,其内在继承了19世纪霍米亚科夫、梅烈日可夫斯基等人思想的文化民族主义立场。

  • 标签: 俄罗斯文学 东正教 文化民族主义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不少学者将女性主义文论视为以颠覆与解构为特征的后现代文化思潮中的一支,如何使后现代主义对宏大历史叙事的怀疑与对本质主义的解构获得与女性主义社会批判力量的完美结合,使女性主义学者将语言研究与社会历史研究这两种微观与宏观的批评形式综合为一体

  • 标签: 分歧女性主义 后现代文化 契合分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05
  • 简介:不少学者将女性主义文论视为以颠覆与解构为特征的后现代文化思潮中的一支,女性主义文论与后现代文化,如何使后现代主义对宏大历史叙事的怀疑与对本质主义的解构获得与女性主义社会批判力量的完美结合

  • 标签: 分歧女性主义 后现代文化 契合分歧
  • 简介: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作为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现时话语,是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中产生的一种初始化形态,它的生成本身就具有一种先锋性意义,它既是世界性现代主义大潮冲击中国的产物,同时也标识着中国文学传统的“西化”进程。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研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空前繁荣,这股热潮在当时几乎席卷了整个中国文坛,一时间对现代主义思潮的质疑与争论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 标签: 中国现代主义 新文学 文学理论研究 文论 中西文化交流 现代主义思潮
  • 简介:由南京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尹晓煌与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中心主任何成洲教授主编的《全球化与跨国民族主义经典文论》一书,于2014年4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球化和跨国民族主义研究是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西方最为重要的学术思潮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该书所选译的西方当代学术名流论文,尽管视角各异,但共同之处在于对全球化语境下移民和流散人口的关注。

  • 标签: 南京大学出版社 民族主义研究 全球化时代 文论 霍普金斯大学 全球化语境
  • 简介:摘要:文学是人学,人本化探索的探索与思考是马克思主义文论历程中留下的宝贵资源,应当予以挖掘与研究。尽管“十七年”文学被认为是“‘人’与‘自我’的失落”时期。但人本化的探索仍然在夹缝中继续,比如50年代初胡风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人本化探索,50年代中期人性人道主义讨论中文论家在人性与阶级性的调和上的努力,60年代初三次调整会议为人本化语境的创设等,这其中都内含着文艺理论家们甚至文艺领导人在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人本化探索方面做出的思考与探索。

  • 标签: 十七年 马克思主义文论 人本化探索
  • 简介:<正>中国山水诗的渊源赵昌平在《中国社会科学》90年4期发表了长篇论文《谢灵运与山水诗起源》。本文通过对谢灵运诗的溯源辨体,就中国山水诗的渊源问题作了新的阐释。作者认为,从中国诗歌中山水成分的发展和谢氏创作历程来看,山水诗出于玄言诗的旧说大可怀疑。提出:魏晋以来,宴游诗和行旅诗在山水成分的比重和描写的水准上,已远远超过今日所见的玄言诗与游仙诗,而成为谢灵运模写山水的基本形式,这就是中国山水诗发生的主要源头;建安以来,随着诗歌内涵发生情

  • 标签: 山水诗 谢灵运诗 玄言诗 创作历程 中国诗歌 行旅诗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