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骈文是政治权力运作的重要工具,以艺术的形式进行政治表达,是政治活动与书写美学相结合的产物。骈文书写与政治运作的深层关系,在于它不局限于政治运作过程的文字记录与呈现,而是其本身就是政治运作审美化的体现,以审美的形式赋予政治活动美学魅力。骈文书写与作者政治身份关系更密切,是他们直接参与政治运作的手段。作为政治行为的骈文书写不是单纯的文学写作,服务于政治的目的制约着书写形式,不同的政治意图决定了骈文书写内容的侧重点和艺术风格的选择。

  • 标签: 政治运作 骈文书写 互动
  • 简介:一九九一年观吴昌老草作,乃知作草如作真之理。笔笔扎实,根深蒂固,无一点画落入空虚处。又笔笔功力,不见飘忽之处,虽有虚有实,两者如一体也。

  • 标签: 书论 书法 艺术创作 艺术欣赏 草书
  • 简介:朝核问题的核心是美关系问题,美之间的博弈影响并左右着方会谈的进程。美国在既定的对战略目标下,在国内强硬派和务实派的政策转换中采取不断变化着的对策略;热衷美直接对话的朝鲜由于其弱势地位,不得不为应对美国变幻不定的政策措施而变换手法。方会谈的多边性地位及其维护谈判的公正性正在受到美双方博弈的挑战。

  • 标签: 六方会谈 美朝博弈
  • 简介: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六十多年前我在朝鲜经历的一些往事,一桩桩,一件件,就像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终生难忘。朝鲜巧遇我于1951年3月在家乡湖北钟祥县冷水镇自愿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同年8月集训结束后入。我因是中等

  • 标签: 抗美援朝经历 片断回眸 经历片断
  • 简介:本文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结合,探讨了时期西北地区鄯善、河西、高昌诸政权法制建设的特点及户籍法、奴隶身份法的几个问题。指出时期西北诸政权大多以等中央政府为正朔所在,在国家行政体制、社会基层组织、文化教育传统等方面,既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又保持了与汉晋文化的高度一致性,成为除江南以外保存汉文化最多的地区,因此才能成为陈寅恪先生所讲隋唐制度渊源的"河西因子",深深影响到北魏的各项改革,成为隋唐帝国典章制度的重要来源之一。

  • 标签: 六朝时期 西北诸政权 法律制度
  • 简介:<正>《周易》第一次见于典籍是在《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的“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因此被认为卜筮之书。《汉书·艺文志》说:“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但“十翼”的《系辞上传》却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只以占筮为《周易》作用的一小部分。《论语·子路》:“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己矣。”《庄子·天下》:“易以道阴阳。”则都是将《周易》看作哲理书。《荀子·大略》:“善为易者不占。”更认为用《周易》占筮是不懂得《周易》了。

  • 标签: 周易 汉书·艺文志 左传 卦辞 圣人之道 作者
  • 简介:"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浩浩学海、巍巍书山,不仅属于青少年,也属于当代老年人。宁波江东老年大学"读书论谈班",与这所年轻的学校一起成长,已经成为老年大学引以为豪的办学特色之一,成为学校一张靓丽的办学名片。

  • 标签: 胜日 万紫千红总是春 当代老年 朋友圈 热爱生活 学习活动
  • 简介:寺门口东吴墓是马鞍山地区发现的又一座东吴时期重要墓葬,其独特的拊葬形制为本地区仅见,也是至今发现唯一一座侧室葬人的墓葬。根据墓葬的实物资料,并结合发掘的原始记录,本文对该墓葬的形制等方面,谈一些新的认识。同时,依据现有史料,通过对所见长江中下游地区已发表的时期拊葬墓材料的梳理,就长江中下游地区时期这一特殊葬俗的墓葬形制,进行类型学方面的尝试性研究。

  • 标签: 马鞍山 寺门口 榭葬墓 墓葬类型
  • 简介:一九九四年傅山先生作《心经》、《庄子》小楷,唯见虔诚,心怀佛尼,自臻圆觉,萧然物外,百障破除矣。书与道俱,道高一尺,书亦随之。故书者,思想之影也,灵魂之体也。文非《庄子》、《史记》不快。字亦当尔尔,非《瘗鹤铭》、山谷,不足以发泄者。笔画顶天柱,浩气塞广宇。书法教育,应寓文化于书法之中。教书法不

  • 标签: 双开楼 楼书论
  • 简介:古典书论在当代书论的生产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当代书论家而言,我们需要一方面继续梳理古典书论尤其对其进行思想性解读,一方面在当下文化语境下探索当代书论的构建方式。而这些学术行动的前提必须在厘清古典书论的话语内涵的基础之上。大致而言,古典书论包含以下四个层面的涵义。

  • 标签: 书论当下 当下话语 话语内涵
  • 简介:苏轼书论两次称引“韩非子”中“窃斧”典故,对书法鉴赏活动中审美主体关于创作主体的先入之见作出一定反思。其说浅显,且语焉不详,但却有很强的思辩张力。

  • 标签: 书论 苏轼 创作主体 审美主体 鉴赏活动 韩非子
  • 简介:苏轼的诗学思想和书法理论在内在精神与创作观念上表现出互通性,“尚意”、“神似”、“无法”、“自然”是其文学艺术思想的重要内容,并作为文艺作品的品评标准。这种互通性可以从宋代社会文化背景和苏轼人生经历两个方面得到阐释。

  • 标签: 苏轼 诗学思想 书法理论 互通
  • 简介:笔、墨具有悠久的历史。从笔、墨的产生到应用,中国书法的文化性和艺术性得以发扬。因此,笔法、墨法成为古今书家经营与关注的重点。古人云:"得笔而后得墨",墨法的实践依赖于正确的笔法,笔锋的灵活善变使墨色神气迥然,墨法的运用有效地提高了书法作品的艺术性,书法作品的气韵生动更多的取决于墨法。墨法——书法创作之肯綮也。"带燥方润,将浓遂枯"(孙过庭《书谱》)解读:墨法有浓、淡、干、湿之

  • 标签: 中的墨法 书论中的
  • 简介:去年,全家到敦煌旅游。离开市区不久,我们瞬间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蓝天下,目之所及处全是暗黄色的粗砂、砾石,竟然没有发现一株挺拔的绿色植物。我沿着荒芜的路四处搜寻,期待遇见江南随处可见的那一抹绿意,然而脚下除了荒凉,还是荒凉。“春风不度玉门”多么真实的呐喊!友人告诉我,如果向北驱车数百公里,荒漠中存在着大片的绿洲,那里也有花有草,有鸟有鱼。我随之释然,看来荒漠中也有绿洲,绿洲中也有鲜花盛开!

  • 标签: 论坛 读书 教师 农村 绿色植物 绿洲
  • 简介:古代书论经前人和当今一些学者考辨为伪托者,至少已有以下一些篇目:

  • 标签: 考辨 书论 篇目 学者 古代
  • 简介:晚唐五代“逸”的书学思想在北宋得到直接延续,可以说晚唐禅宗思潮及“逸”的书法审美倾向在北宋发生了整体效应。由于“法”在晚唐的影响已被荡涤殆尽,因此,到北宋“法”已难以构成任何观念障碍,北宋书论几乎是在一种既定的文化——审美模式下来致力于自身理论体系的构建。不过,基于一种批

  • 标签: 唐法 禅宗
  • 简介:摘要:中国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辅相成。在共同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中国书法艺术代表着传统文化的精神。它将艺术和符号有机地结合成一种独特的艺术类型,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关于中国历代书法论文的选编和翻译,有很多研究者。其中大部分都是整本选译的,这对普通读者来说是可怕的,不利于中国书法艺术理论和技巧的普及。本文选取文言文图书理论中的经典段落进行双语翻译和口译,希望通过一个单一的角度来看待整只豹子,为探讨文言文图书理论的双语翻译和多重解读提供一种途径。这将有助于中国书法艺术理论的传承和普及。同时,它也是一个响应文化力量口号的慈善机构,有益于广大书法艺术爱好者。

  • 标签: 中国经典书论 双语翻译 多元解读
  • 简介:《文心雕龙》中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兹。”这里,庄老指的是玄学思想,在文学上则是指玄言诗,以孙绰、许询、庾亮、桓温等人的作品最有代表性。而山水则是指山水文学或山水诗。从这段文论可以看出,自南朝宋兴起的山水文学已超越了对老庄哲学和佛教性理的讨论,及玄言诗这种文学样式,或者换句话讲,玄言诗已进入一个更细微、更具体的表达阶段,那就是借助真实的自然事物来表达对哲学、对人生问题的思考。

  • 标签: 自然事物 人生问题 山水画 山水诗 六朝 哲思
  • 简介:山西芮城永乐宫全名为“大纯阳万寿宫”,简称“永乐宫”。唐末,此地有祭祀先祖神仙吕洞宾的“吕公祠”。元初,道教全真道将吕公祠成为纯阳观。据王鹗《大重建大纯阳万寿宫之碑》(载王宗昱编《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逮图(元朝)开创,长春子(丘处机)应诏北还,凡祖师仙迹,一为发扬。自是其功日益兴,其徒日益广。岁甲辰(1244)暮冬,野火延之,一夕而烬,识者以为革故鼎新之兆。明年(1245)有敕,升观为宫,进真人(吕洞宾)号曰‘天尊’。……”

  • 标签: 永乐宫 朝元图 三清殿 革故鼎新 万寿宫 吕洞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