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患者取替莫唑胺与全脑放疗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本科室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接收的患NSCLC脑转移瘤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共50例,行全脑放疗;治疗组共50例,在参考组基础上加用替莫唑胺联合用药。观察2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缓解率、中位复发时间及生存时间与参考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KPS评分与治疗前、参考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结论针对NSCLC脑转移瘤患者取替莫唑胺与全脑放疗联合治疗可获良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I3K、AKT2两项指标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技术,对胃癌组织(160例)、癌旁组织(5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30例)中PI3K和AKT2两项指标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PI3K/AKT2的过表达,均和淋巴结转移、癌症分化、浸润以及Lauren分型存在明显相关(P<0.05),但和肿瘤大小无显著关联(P>0.05);PI3K、AKT2阳性组与生存期相关性存在显著差异;AKT2过表达被视为胃癌预后的影响因子(P<0.05)。结论PI3K/AKT2信号传导通路,诱导胃癌形成和发展,同时参与浸润转移,可作为胃癌患者的晚期事件和预测指标。

  • 标签: 胃癌 PI3K/AKT2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及术后病理评估I型子宫内膜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从而有选择地进行淋巴结切除术,为个体化、合理性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15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住院经手术治疗、术前均未进行放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病理确诊的I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样腺癌,腺鳞癌,粘液腺癌)391例,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者18例。均经术后组织学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I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病理手术分期、肿瘤面积、肿瘤浸润深肌层、脉管癌栓、宫旁及宫颈侵犯、Ki67、ca125、PR及腹水细胞学阳性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绝经、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家族史、ER、MLH1、PAX-2、Pten、P53、附件受累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R阴性、脉管癌栓是子宫内膜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R阴性、脉管癌栓阳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几率较高,患者预后较差,该I类子宫内膜癌早期患者考虑行淋巴清扫及分期手术。

  • 标签: I型子宫内膜癌 淋巴结转移 临床 病理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50%以上的患者会发生肝脏转移,但仅有少部分病人可以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近年对于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CRCLM)患者,可采用肝动脉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方案(包括全身化疗、置管灌注化疗、消融、靶向药物、放射性粒子植入等)治疗,简单分析各个方案的优势、安全性及其疗效,希望推动以TACE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在CRCLM治疗中的应用。

  • 标签: 结直肠癌肝转移(CRCLM) 肝动脉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多排螺旋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肺癌患者69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4例,选用多排螺旋CT进行临床诊断,对照组患者35例,选用常规CT作临床诊断,比较两种CT技术的扫描时间、图像分辨率以及诊断准确度。结果经比较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采取多排螺旋CT,能够有效缩短扫描时间,提高扫描速度,且图像分辨率高,诊断准确度大幅提升。结论多排螺旋CT对肺癌纵隔淋巴转移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作为临床诊断首选技术。

  • 标签: 多排螺旋CT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临床诊断 价值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患有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治疗。结果通过治疗后患者身体的情况指标,疼痛缓解程度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唑来膦酸对于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优于单纯使用唑来膦酸的效果。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华蟾素胶囊 唑来磷酸 恶性肿瘤 骨转移疼痛
  • 简介:目的探析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和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50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根据患者病理类型分为A组(乳头状癌)和B组(滤泡癌),各25例。两组均接受相同超声检查,比较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和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纵横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9,P>0.05)。A组回声、淋巴门、边界、囊性坏死、钙化、血流分型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875、5.128、8.333、9.742、17.568、3.920,P<0.05)。结论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与病理类型存在明显相关性,临床可以用于对手术效果进行判断。

  • 标签: 甲状腺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超声特征 病理类型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肠癌组织中SphK1蛋白和CD68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择的样本为我院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组织80例,以2011年5月—2016年5月为样本选取时段,对80例结肠癌组织的SphK1蛋白和CD68蛋白进行免疫组化SABC法进行检测,对其表达情况进行明确,将淋巴转移与SphK1蛋白和CD68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SphK1蛋白表达主要体现在全部结肠癌组织中,相较于结肠癌组织N0无淋巴转移,SphK1蛋白表达在N1、N2期均呈明显上升的情况,比对存在P<0.05的差异;但是CD68蛋白表达相较于结肠癌组织N0无淋巴转移,在N1、N2期均呈明显下降的情况,比对存在P<0.05的差异。结论伴随淋巴结转移在结肠癌上皮细胞中SphK1蛋白表达呈现明显提升,而CD68蛋白表达呈现明显降低,因此,结肠癌淋巴转移分期可采用SphK1蛋白和CD68蛋白表达进行判定。

  • 标签: 结肠癌 淋巴结转移 SphK1蛋白 CD68蛋白 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关系,强调ALT检测在献血员筛查中的重要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月期间采血车初筛合格(HBsAgALTTP)的自愿无偿献血者标本36758份,应用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丙型病毒性肝炎(抗-HCV)。结果36758份无偿自愿献血者经采血车初筛检测合格的标本,再次进行实验室复检,检出ALT阳性标本174份,阳性率0.47%(174/36758);检测抗-HCV阳性标本106份,阳性率0.29%(106/36758);174份ALT阳性标本检出抗-HCV阳性21份,阳性率12.07%(21/174);106份抗-HCV阳性标本中检出ALT阳性(>50U)98份,阳性率92.45%(98/106)。结论对献血者进行实验室ALT检测是非常必要的,是减少HCV窗口期感染的辅助手段。

  • 标签: ALT阳性 抗-HCV阳性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乳腺癌术后转移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2013年7月—2016年12月,选取我院3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紫杉醇注射液175mg/m2,顺铂注射液每天20mg/m2,常规治疗4个周期。结果32例患者CR3例,PR19例,NC8例,PD2例,总有效率为68.8%。化疗方案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乳腺癌术后转移临床效果确切,毒性反应可以接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术后转移 紫杉醇 顺铂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B超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乳腺疾病患者共68例,患者进行B超检查,并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依据淋巴结B超影像学检查及B超医生的诊断,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并将患者依进行腋窝淋巴结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对比活检结果和诊断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并采用Kappa检验检测B超与病理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一致性。结果经B超诊断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为57例、未转移为11例,经病理学检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61例、未转移为7例。B超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6.89%,特异度为71.42%,阳性预测值为96.36%,阴性预测值为38.46%,诊断符合率为85.29%。经Kappa检验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病理学检查结果,Kappa=0.623,P=0.000。结论B超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准确性较高,可能是替代前哨腋窝淋巴结活检诊断的有效手段。

  • 标签: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 B超 前哨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Parks或ISR)后吻合口瘘采用V-Y皮瓣转移修复的护理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V-Y皮瓣转移修复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全瘘的患者采取有效的肛门护理、排便功能训练。结果V-Y皮瓣转移能完全修复瘘口,排便功能训练能改善肛门控便及排便功能。结论术后有效的排便功能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保证生活质量的有力保障。

  • 标签: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Parks或ISR)后吻合口瘘 V-Y皮瓣转移 排便功能训练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在评估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由此确定淋巴结的清扫范围。方法本文研究了我院134名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通过对各组数据的分析整理,总结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左侧喉返神经链的转移率为15.6%,右侧为20.9%,双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率为34.3%。影响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有①肿瘤的部位,其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率胸上段58.8%、胸中段40.0%、胸下段14.3%分(P<0.01);②肿瘤的分化程度,其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率低分化57.1%、中分化36.0%、高分化21.4%(P<0.05);③肿瘤的浸润深度,其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率T4为53.6%、T3为42.6%、T2为16.1%、T1为的7.14%。有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3年生存率比没有者低(30.4%VS56.8%,P<0.05)。结论为了改善患者预后,减少肿瘤复发,应清扫胸段食管癌患者的双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

  • 标签: 食管癌 喉返神经 淋巴结切除术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超对单发原发性肝癌与单发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3例单发原发性肝癌组及单发转移性肝癌组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彩超影像学特点。结果单发原发性肝癌肿瘤组内部及周边动脉血供较单发转移性肝癌组显著增多(P<0.01),其肝动脉直径、峰值流速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而最小流速门静脉流速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单发转移性肝癌组肝动脉峰值流速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彩超在单发原发性肝癌与单发转移性肝癌血供及血流中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原发性肝癌 单发转移性肝癌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习惯越来越不好导致人群中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都大大提高,在这些疾病中肝病作为人群中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所以及早的检测出肝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肝病的检测中可以使用的方法以及技术有很多但是有些检测技术对肝病的检测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常常会造成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文主要通过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对凝血五项进行联合的检测来判断患者是否具有严重的肝病发生。通过将某医院收治的肝病患者作为此次试验研究对象然后再选定健康的体检者,通过对他们使用以上方法检测进而验证此方法对肝病检测是否具有很大的作用,从而为人类肝病检测技术的提高与创新提供有效的参考。

  • 标签: 肝病 联合检测 结果讨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单源双能量CT平扫对肾上腺乏脂性腺瘤与转移瘤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在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20例肾上腺乏脂性腺瘤与转移瘤患者进行研究。对其使用单源双能量CT平扫进行鉴别,20例患者共有32个病灶,其中有8例乏脂性腺瘤(CT值大于10HU,经病理检验得出),有12例转移瘤(经5~6个月随访证实)。对单能量CT值进行观察。结果在40~80keV的水平下,乏脂性腺瘤和转移瘤的单能量CT值相比较,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在90~140keV的水平下,乏脂性腺瘤和转移瘤的单能量CT值相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对比乏脂性腺瘤和转移瘤的有效原子序数,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乏脂性腺瘤和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单源双能量CT平扫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 标签: 单源双能量 CT 平扫 乏脂性腺瘤 转移瘤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pleuralmesothelioma,MPM)与胸膜转移性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关键表现及其在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7年来因原因不明胸痛、胸膜增厚、胸腔积液行^18FFDGPET/CT检查,后经病理证实的MPM和胸膜转移性腺癌患者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胸腔积液程度、胸膜FDG积聚形态、SUVmax及全身伴随征象,并判定MPM的TNM分期。结果:MPM组多为无或少量胸腔积液。胸膜FDG积聚形态类型比较发现,MPM组纵隔胸膜FDG积聚者明显多于胸膜转移性腺癌组(70%vs20%,P〈0.01),而两组间结节型、肿块型、不规则环形,以及叶间胸膜、横膈胸膜FDG积聚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胸膜SUVmax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全身伴随征象中,发生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者MPM组明显少于胸膜转移性腺癌组(25%vs80%,P〈0.05),而心包、胸壁和肋骨侵犯,同侧胸廓体积缩小在MPM组中明显增多(50%vs20%,P〈0.05;75%vs25%,P〈0.01)。MPM组临床TNM分期中,Ⅰ-Ⅱ期为60%,Ⅲ-Ⅳ期为40%。结论:^18F-FDGPET/CT发现纵隔胸膜FDG积聚是MPM与胸膜转移性腺癌鉴别诊断的关键表现,同时在MPM临床TNM分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恶性间皮瘤 转移性腺癌 胸膜 PET/CT 脱氧葡萄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44在胃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胃癌组织标本,采用SABC法检测标本中CD44蛋白表达,应用Pearsonχ2检验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确定CD44表达与胃癌生物学特性及其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00例胃癌标本中,CD44蛋白呈阳性表达有59例。呈阴性表达41例。胃癌组织中CD44蛋白表达范围主要在细胞浆。胃癌组织中,CD44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管浸润、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等有关(P<0.05)。结论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4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 标签: 肿瘤干细胞 胃癌 CD44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