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上腋窝皮肤缝压固定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和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25例,随机分组;观察组63例在缝合切口之前,推举上肢充分外展,将腋窝皮肤悬吊缝压固定一针在第二肋弓上缘骨膜处,然后加压固定;对照组62例仅常规加压包扎。各组术后均给予常规乳腺癌康复训练。于术后15天对比观察两组并发腋下积液(指大于10ml)发生例数,1个月以直立位患侧手心可以按在头顶,并且双手可以在头顶合十者视为上肢抬举功能满意,对比观察两组满意例数。结果术后第15天时观察组腋下积液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着时间进展,患者上肢功能逐步改善,1个月时观察组患者上肢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皮肤悬吊(缝压固定)有利于乳腺癌术后皮瓣贴附愈合,预防积液,是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有效方法;有利于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功能改善,是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抬举功能障碍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B超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临床探讨。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主体,在取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允许下进行本次的临床研究。60例患者所患疾病分别为乳腺癌、乳腺炎、纤维腺瘤以及巨大纤维瘤,由本院经验丰富的医生在不清楚患者患病情况下进行B超检查,判断B超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之后与患者的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得出B超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性。结果通过观察对比B超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各项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B超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性较高,准确率达到了86.36%,其判断可疑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66.67%,而假阴性率仅为3.85%。结论B超用于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率较高,临床价值较高,而且假阴性率也较低,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B超对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反应,研究B超诊断方法在诊断乳腺癌患者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初治乳腺疾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观察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按照结果将患者分为转移组、未转移组与可疑组。观察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患者接受B超方式诊断结果的影响,评判B超诊断效果。结果全部60例患者中B超方式检出淋巴结转移患者在后续病理学检查中全部得到确认,但有4例患者B超方式未检出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检出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78.95%。结论通过B超观察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乳腺癌的检查准确率较高,但是还需要辅助其他方式,B超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癌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癌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开放式甲状腺癌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围术期指标、淋巴清扫情况、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甲状旁腺误切率、术后低血钙病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2天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第5天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癌切除术与传统开放甲状腺根治术相比,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且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较低。
简介:目的:评估单孔腔镜手术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机体应激及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甲状腺肿瘤患者400例,随机方式分为单孔腔镜组(n=188)与传统腔镜组(n=212)。分别检测术前48h、术后24h、144h血清中甲状腺激素(T3,T4,TSH)水平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T3、T4、TSH均有不同变化,两种手术方式在单侧甲状腺切除T3、T4术后24h有所增高,但单孔组恢复较快;传统组双侧甲状腺全切术后24h甲状腺激素(T3,T4,TSH)水平变化较显著,单孔组手术后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比传统组下降轻微且恢复较快(P〈0.05)。单孔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P〈0.05)。结论单孔腔镜手术较传统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应激及代谢影响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泛影葡胺局部注射联合上肢弹力绷带包扎法治疗老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腋窝积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腋窝积液患者68例,其中34例(观察组)行泛影葡胺局部注射联合上肢弹力绷带包扎法+负压引流并局部加压包扎治疗,34例(对照组)行单纯负压引流并局部加压包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腋窝引流量、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观察组腋窝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89、5.831,P<0.05或0.01)。两组患者均无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泛影葡胺局部注射联合上肢弹力绷带包扎法可明显减少腋窝引流量、显著缩短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简便易行、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 ADC值)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 2015年 6月 -2017年 5月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 21例进行磁共振扫描,扫描序列为 T1WI、 T2WI、 DWI, b值 =800s/mm2,以腋窝淋巴结为研究对象即目标淋巴结,并做好标记,分别测量目标淋巴结的大小(短径)、 ADC值,所有目标淋巴结均由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26例乳腺癌患者共检出目标淋巴结 251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 97枚,非转移性淋巴结 154枚,在 b值 =800s/mm2条件下,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 ADC值分别为 0.911±0.183×10-3mm2/s、 1.385±0.329×10-3mm2/s,两组比较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大小(短径)分别为 0.92±0.35cm、 0.77±0.26cm,两组比较 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DC值有助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B超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9例为观察对象,79例乳腺癌患者均疑似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现象,对患者实施B超进行诊断,最后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观察79例疑似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B超诊断结果,观察患者的腋窝淋巴结状态。结果79例疑似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经B超诊断后特异度为78.48%,准确性为83.54%,敏感度为92.31%,且患者腋窝淋巴结的大小及血流情况均存在差异。结论针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实施B超诊断的效果显著,对于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超声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2年01月52例疑似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将病理诊断作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价值。结果:超声诊断准确性略低于病理诊断,P>0.05;非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灶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低于腋窝淋巴结,P<0.05。结论:超声诊断技术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度相对比较高,可高效鉴别病灶,可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8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43)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采用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方法,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存在,缩短手术时间和上肢功能恢复时间,保证患者早日康复,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