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肠道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性、诊断技巧及治疗方案的认识。方法对我院一粒肠道弥漫性淋巴瘤致回肠-升结肠型肠套叠特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为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过程肠镜活检呈现假阴性,疾病发展到后期肠道出现不全性肠梗阻行手术治疗切除后活检得以确诊,该病诊断困难,往往发展到后期引起其他相关症状后才发现,延误治疗最佳时机;活检钳选择、活检技术、标本选择、NBI的使用以及特殊染色方法都成为提高活检阳性率的关键。结论肠道淋巴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预后差异大,提高活检率可为治疗争取时间,目前美罗华与CHOP联治疗方案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率。
简介:对于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阳性患者,EGFR-TKIs是治疗的基石。然而,在取得疗效卓越的同时,获得性耐药问题也相继出现。针对这些TKIs获得性耐药患者,后续如何治疗尚未有标准治疗方案,如何有效克服获得性耐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目前,针对TKIs获得性耐药的中药研究越来越多,部分取得较好疗效。通过研究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阳性患者产生EGFR-TKIs获得性耐药的机制以及耐药后采取的中西医治疗策略,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5年138例首次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资料,随访至发病后3个月,以改良的Rank量表评分(mRS)评价患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MRS>2)与预后良好(MRS≤2)组进行比较。结果(1)RDW与患者预后情况相关。(2)预后不良(MRS>2)与预后良好(MRS≤2)组相比,RDW值更高。(3)Hunt-hess级别越高,患者预后越差。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升高的RDW与预后不良相关,或可成为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情况的因素之一。
简介:目的:研究探索在诊断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中采用尿液巨细胞病毒DNA联合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检测的诊断价值,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5月本院收诊的90例疑似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尿液巨细胞病毒DNA和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对患儿进行检测,比较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与治疗前后患儿检测结果。结果:尿液巨细胞病毒DNA检测的阳性率58.89%(53/90)、特异性62.22%(56/90)与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检测阳性率51.11%(46/90)、特异性61.11%(55/9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阳性率78.89%(71/90)、特异性91.11%(82/90)与两种单一检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尿液巨细胞病毒DNA和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诊断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中采用尿液巨细胞病毒DNA联合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检测的临床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尿液干化学法+未离心尿液直接镜检+复检规则实施白细胞检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来我院就诊需要做尿检的120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白细胞检测采用方法为尿液干化学法+未离心尿液直接镜检+复检规则)和对照组60例(以单纯的尿液干化学法进行尿液白细胞检测)两组,观察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液白细胞检验的阳性率为36.67%(22/60),对照组患者的尿液白细胞检验的阳性率为33.33%(20/60),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的检查总错误率为1.67%(1/60),对照组的检查总错误率为15.00%(9/6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干化学法+未离心尿液直接镜检+复检规则在实施白细胞检验中具有较高的检验价值,操作方便灵活,检验结果准确可靠,能够有效的避免误诊率及漏诊率的发生,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普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