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核磁共振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成为医学影像学诊断的重要仪器,主要用于腹部、软组织、四肢关节、脊柱、头颅的检查,也常用于全身大血管、面颈部、直肠癌的术前分期、盆腔以及乳腺的检查中。核磁共振系统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其一为软件系统,其二为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主要有操作系统(当前常用的为WindowsXP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模块(含有仪器控制、成像系统与数据采集等)、故障检查与维修系统。硬件设备则包括数据处理系统、恒场磁体、射频场线圈、梯度场线圈、计算机与图像重建系统等。为了充分发挥MRI的工作性能,降低使用成本,对其进行及时的故障排查与维修就显得尤为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脑肿瘤患者应用磁共振波谱的诊断准确率和鉴别准确率。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脑内肿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病理诊断均确诊为脑内肿瘤。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波谱,对其脑肿瘤进行诊断,并分析其类型,评价所有患者的磁共振波谱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之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本次研究中,采用磁共振波谱进行脑肿瘤诊断的准确率为89(89.00%)。而整出结果中与病理诊断结果吻合度较高。结论在对临床脑肿瘤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能够采用磁共振波谱方式,对患者的脑肿瘤以及类型进行鉴别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是一种积极的诊断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ultisliecshelieal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在胃癌术前分期过程中的应用和比较进行探究。方法选取30例已经通过胃组织活检确诊为胃癌的患者,对患者术前进行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CT检查,并与术后的的病理科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CT对胃癌N分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3.2%与78.9%。两者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层螺旋CT对胃癌N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与淋巴结转移敏感度均高于磁共振成像,在胃癌M分期的讨论中,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CT的准确度相平齐。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CT在胃癌TNM的分期中的诊断准确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CT两种方法在胃癌的检测和诊断方面都较重要,并且无法被替代,同时两种方法均有各自相应的局限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反复流产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不明原因性反复自然流产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72例,对照组采用主动免疫疗法,妊娠后联合常规保胎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联合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封闭抗体产生情况和妊娠结局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封闭抗体转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活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任何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在主动免疫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学龄期学龄前期癫痫对儿童的生态学执行功能及社会的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0例学龄期学龄前期癫痫儿童与20例健康儿童,将20例学龄期学龄前期癫痫儿童作为观察组,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儿童生态学执行功能各项指标及社会适应能力。结果①观察组儿童感情控制、任务启动、工作记忆、计划能力、抑制能力、转换能力等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儿童。②观察组儿童独立因子、认知因子、社会自制因子、ADQ分等各项指标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儿童。结论学龄期学龄前期癫痫儿童生态学执行功能明显受损,同时合并社会适应能力减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及分析核磁共振(MRI)检查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间入住我院的57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均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显示能力。结果对57例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通过核磁共振成像的检查,其中46例成像显示为内膜片,11例是通过真、假腔内流血的信号产生不一致而作出的诊断;39例患者成像显示近端破口,其中有Ⅰ型患者9例,Ⅱ型患者12例,Ⅲ型患者18例。对于主动脉夹层的分型中Ⅰ型以及Ⅱ型患者共有33例,Ⅲ型患者24例。结论核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影像学检查,对于急性主动脉夹层检查准确率高,能准确显示夹层隔膜,分辨真腔假腔。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利的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表现。方法选取我院患者进行核磁共振影像检查肝内胆管细胞癌30例,共50个病灶。观察核磁共振影像表现包括形态和边缘,密度、信号和强化特点,灶周和肝外改变,同时将病理改变与核磁共振影像表现相对照。结果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30例患者中,18例为结节型,12例为块状型。经病理检验,30例患者镜检结果,14例患者可见典型的腺癌样结构,4例患者中为中低分化腺癌,4例患者为乳头状腺癌。结论肝内胆管癌的核磁共振影像主要表现为血供少,但有极少部分肿瘤表现为血供多。肝内胆管细胞癌核磁共振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并与其病理基础相关。认识以上特征与病理改变,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正常人群与30例肝外胆管癌患者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进一步探索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在30例肝外胆管癌患者中,肝外胆管癌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1.26±0.011)mm2/1000a;而正常人群组的ADC值为(1.50±0.019)mm2/1000a,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之间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能够清晰地判断患者的肿瘤细胞及组织特征,有效地提高了临床对肝外胆管癌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因此,其在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实施磁共振成像与关节镜诊断的效果差异性。方法择本科2016年8月到2017年6月间疑似前交叉韧带损伤70例患者实施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成像与关节镜检查,分析总结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结果差异性。结果实施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完全断裂、部分断裂、胫骨端撕脱、前交叉韧带正常检测结果较关节镜无明显差异(P>0.05)。实施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敏感性为96.8%(61/63),特异性为85.7%(6/7),准确性为95.7%(67/70)。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实施磁共振成像检查效果显著,与关节镜效果相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股骨头坏死。其中,实验组采用CT诊断方法进行判断,对照组采用核磁共振法进行病情判断,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中检测的诊断准确率为87.50%,对照组中的诊断准确率为92.50%。其中,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采用CT和核磁共振的诊断方法均具有显著效果,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实施腹部磁共振扫描规范化技术方案,分析临床应用后获得图像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SignaHDe1.5T磁共振设备,8通道体线圈,呼吸门控。选择2017年1月1日作为时间节点,对此后开展的腹部磁共振检查实施规范化扫描,随机选取其中的30例作为A组(研究组),2014年未实施规范化扫描病例随机选取30例作为B组(对照组),进行图像质量比较分析。结果对两组数据使用NPar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Mann-Whitney检验,两者间空间分辨率、均匀度、伪影指标无显著差异,但对比度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施规范化扫描后获得的图像质量对比度明显优于对准组。结论腹部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化可优化图像质量,尤其图像的对比度得到显著提高,有利于提高微小病变的检出率。同时灵活应用针对病变需要的扫描序列和扫描定位方法,方能对病变显示、明确诊断提供最大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胶质瘤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2月期间诊治的36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术前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脑胶质瘤的病理结果、病变个数与部位、MRI信号表现、强化情况、占位效应与水肿情况以及周围纤维束状态。结果①病理结果显示,低级别胶质瘤11例,占比30.56%,包括II级2例,II级9例;高级别胶质瘤25例,占比69.44%,包括III级10例IV级15例;高级别胶质瘤构成比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对比差异显著(P<0.05)。②病变个数与部位单发病变30例,多发病变6例;病变部位主要位于额叶、颞叶、顶叶、枕叶、颞顶叶交界区、额顶叶交界区以及小脑。③磁共振信号表现T1FLAIR呈等、低信号14例,T2FLAIR呈等、高、低混杂信号21例;T2WI均呈稍高、高信号。④强化情况环状强化25例,伴结节状强化3例,轻度强化5例,未见明显强化3例。⑤占位效应与水肿情况占位效应伴有中、重度水肿带26例,轻度占位效应伴有轻度水肿带8例,未有明显占位效应与水肿带2例。⑥周围纤维束状态低级别胶质瘤的周围纤维束出现推移4例,浸润6例,破坏1例;高级别胶质瘤的周围纤维束出现推移0例,浸润15例,破坏10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清晰呈现病灶的实际情况,且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信号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上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实施核磁共振(MRI)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病例数共计有72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CT诊断,观察组中患者接受核磁共振进行诊断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对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骨质改变以及半月板损伤方面进行检测,观察组的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膝关节损伤症状患者开展核磁共振检查效果良好,其对各种症状的检出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