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的认识。方法报道莆田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5月收治的1例IVLBCL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74岁。以头晕、食欲减退、乏力就诊,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经骨髓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证实为IVLBCL,予R-CHOP方案联合腰椎穿刺鞘内注射预防中枢神经系统复发,达完全缓解。结论IVLBCL罕见,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明显提高IVLBCL的疗效。
简介:摘要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DEB)由COL7A1基因致病变异引起,主要特征包括反复发作性皮肤和(或)黏膜水疱,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本文报告1例COL7A1基因c.1105 C>T(p.Q369X)纯合无义突变导致的DEB,结合本病例对DEB的发病、遗传特点和治疗进行讨论,以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肿瘤患者大剂量化疗中PICC导管的应用效果,总结一系列的护理体会,有效评估PICC导管的应用价值,借此提升肿瘤患者大剂量化疗的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方法: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肿瘤患者选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在肿瘤患者进行大剂量化疗时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全部患者科学分组后予以常规护理,应用PICC导管的同时加强导管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服务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肿瘤患者大剂量化疗中的PICC导管应用效果显著,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实验组肿瘤患者大剂量化疗中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大剂量化疗中的应用价值颇高,护理人员用心做好PICC导管护理工作,优质完成了PICC导管护理任务,使肿瘤患者大剂量化疗更加安全,随之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加快医院的现代化改革进程尤为重要。实践中积累丰富经验,提升了护理服务水平,给予肿瘤患者大剂量化疗针对性的护理支持,才能满足更多患者的合理诉求,同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各项诊疗计划的具体执行也将变得异常顺利。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特发性肺大泡综合征不同诊断方式的影像特征以及鉴别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所有的特发性肺大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2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和CT扫描,分析不同检查方式的影像特征。结果:两种扫描方式的影像学特征相似,25例患者的影像特征以单肺或双肺无纹理圆形透亮区表现为主,且两种扫描方式出现概率为100.00%;此外,大部分患者的病灶范围超过了胸腔的2/3,且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炎症表现,同时没有明显的肺部疾患基础;肺泡表现为巨大囊泡状,一部分患者能够可看到条状分隔影;部分患者能在肺大泡边缘观察到萎陷的肺组织。结论:本次研究所使用的两种扫描方式,最终图像影像特征相似,为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可以联合两种方式进行检查,从而最大限度的为临床提供可靠有效的影像学依据。
简介:【摘 要】 目的 比较大隐静脉射频闭合术与开放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54例,根据患者手术方案分为射频闭合组(82例)与开放抽剥组(72例)。射频闭合组采取大隐静脉射频闭合术联合曲张静脉点式剥脱术,开放抽剥组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加曲张静脉点式剥脱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情况与随访结果。结果 射频闭合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放抽剥组,射频闭合组术后24 h休息状态与站立状态的VAPS评分均显著低于开放抽剥组(P < 0.05)。两组手术均成功实施,射频闭合组皮下淤血发生率低于开放抽剥组(P < 0.05)。随访1年的曲张静脉完全消失率相当(P > 0.05)。结论 大隐静脉射频闭合术的创伤更轻,术后恢复快,皮下淤血并发症少,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的应用高于开放抽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