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慢性咳嗽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76例慢性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氟替美维吸入粉雾剂(全再乐)治疗,研究组在其用药基础上使用孟鲁司特钠,对比两组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EV1、FEV1、FEV1/FVC优于对照组(t=3.822/4.700/3.850,P<0.05)。结论:慢性咳嗽治疗过程中采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简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eossifieationofposteriorlongtitudinalligament,OPLL)是由于颈椎后纵韧带内出现异位骨,使得颈椎管有效空间减小,压迫颈髓,导致一系列临床症候群的产生。目前有关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退行性改变、长期反复应力失衡、外伤、先天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Tsukimoto于1960年首先报道了第1例OPLL灶压迫颈髓引起瘫痪的病人,此后日本有大量文献报道此种疾病,我国近年来报道也不少,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后纵韧带骨化使得椎管空间减小,或者直接压迫脊髓,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产生。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内耳畸形与耳蜗骨化患者耳蜗植入术的有关问题.方法对我院2002年10月~2004年2月间行耳蜗植入术的8例内耳畸形和2例耳蜗骨化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术中有外淋巴液搏动;3例Mondini畸形和1例共同腔畸形患者术中出现井喷;1例耳蜗部分骨化患者术中误将电极插入内听道后纠正;另一例耳蜗部分骨化患者植人短电极.1例Mondini畸形患者术后发生少量脑脊液耳鼻漏,保守治疗3月后痊愈,其余患者无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成功开机.结论对于内耳畸形或耳蜗骨化的患者,耳蜗植入术前详细的影像学评估,对术中困难的充分估计和正确、规范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基本条件.
简介:背景:根据我们的经验,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后相邻节段可发生骨化。我们假设,钢板距相邻椎间隙越近骨化越严重。方法:我们回顾性地复习了118例退变性颈椎病患者经前路钢板固定治疗后已获得坚强融合的侧位X线片,所有患者在此次融合术之前均无颈椎手术史。在术后侧位X线片上测量两个相邻椎间隙上钢板至椎间盘的距离,并据此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钢板至椎间盘的距离〈5mm,B组该距离≥5mm。平均随访25.7个月。将两个相邻椎间隙骨化的严重程度分为0(无骨化)到3级(完全骨桥形成)。18例患者由于肩部骨性阻挡致尾侧椎间隙无法观察,使其骨化程度不易计算而排除在外。结果:在118例头侧相邻椎间隙中70例(59%)出现骨化,100例尾侧相邻椎间隙中29例(29%)出现骨化(p〈0.001)。头侧的钢板至椎间盘平均距离小于尾侧的平均距离(p〈0.001)。无论头侧相邻间隙(67%对24%)还是尾侧相邻间隙(45%对5%)A组的骨化率均高于B组(均p〈0.001)。此外,在28例中、重度骨化者中,93%(26例)出现在A组。结论:我们发现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后相邻节段的骨化与钢板-椎间盘距离之间呈正相关。我们要尽量将前路钢板放置在距相邻椎间隙5mm以上,以降低相邻节段中、重度骨化发生的可能性。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Ⅲ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简介:目的探讨对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of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PLL)合并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ofligamentumflavum,OLF)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7月~2013年4月,15例胸椎OPLL并OLF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并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分别统计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38.7个月,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3.9±1.2、8.1±2.2及10.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术后1例患者出现浅表伤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血肿。结论胸椎OPLL并OLF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并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该术式容易造成严重脊髓损伤,对术者技巧要求较高。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宫缩素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 76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2月 -2019年 4月间,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 2组,一组实施单一的缩宫素进行治疗,将其设为单一组,另一组实施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将其设为联合组,每组各 38例,分析 2组的治疗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术后 2h出血量以及术后 24h出血量。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组,术中出血量、术后 2h出血量以及术后 24h出血量均少于单一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及缩宫素联合应用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选用宫缩素治疗,联合组在宫缩素的基础上选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出血时间、产后24h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出血时间、产后24h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患者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缩宫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显著缩短患者出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行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宫缩素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76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4月间,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一组实施单一的缩宫素进行治疗,将其设为单一组,另一组实施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将其设为联合组,每组各38例,分析2组的治疗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术后2h出血量以及术后24h出血量。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h出血量以及术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单一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 分析产后出血患者联用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米索前列醇及 缩宫素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我院 2018 年 1月至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80 例 产后出血患者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 对照组( n=40 ) 和观察组( n=40 ) 。对照组患者应用 缩宫 素治疗,观察 组患者联合应用 缩宫 素、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以及 米索前列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 的治疗效果、 治疗后出血时间、产后 24 h 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7.50%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出血时间、产后 24 h 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产后出血患者联合应用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缩宫素治疗可以取得满意 的临床效果,患者的出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 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 推广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62例产后出血患者,依照就诊时间先后将62例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进行探讨,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缩宫素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出血情况及最终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最终疗效比较,实验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出血量,药物不良反应少,具有推广实践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米索前列醇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生产的产妇126例,所选产妇均伴有产后出血症状,应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均6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缩宫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干预组加用米索前列醇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出血持续时间、术中及术后2h、24h出血量。结果: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出血持续时间、术中及术后2h、24h出血量等临床指标较常规组差异显著,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产妇产后出血较为严重时,可在应用缩宫素的基础上加用米索前列醇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对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与米索前列醇用于预防产后出血中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将我院92例存在产后出血倾向因素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米索前列醇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产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产后2h的出血量为(247.68±37.76)ml,产后24h的出血量为(271.81±42.23)ml,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存在产后出血倾向因素的产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进行治疗可更有效对产后出血现象起到明显的预防效果,值得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