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骨化三醇用于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肾功能衰竭患者68例,对患者给予基础疾病治疗以及相应的血液透析措施,并在此基础上给予骨化三醇口服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钙、磷还有肾功能等指标变化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68例患者经3个月的治疗后血清钙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且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血磷水平和钙磷乘积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且治疗前后相比均有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变化进行检测,无明显变化(P>0.05);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无1例发生无高钙血症、钙磷乘积增高等不良并发症。结论在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中此骨化三醇进行治疗能够明显促进血钙的吸收,降低血磷,对肾功能变化无不利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醋酸钙联合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甲状旁腺素(iPTH)在600-900pg/ml且Ca×P<55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42例,口服醋酸钙1.334g,3次/d,骨化三醇2μg,2次/周冲击治疗2月,监测血钙(Ca)、血磷(P)及iPTH。结果2个月后42例患者P、iPTH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钙联合骨化三醇冲击治疗SHPT时可有效降低P及iPTH水平。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FGF-23水平与血管钙化的关系及口服小剂量骨化三醇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growthfactor-23,FGF-23)及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选择MHD患者63例,其中已口服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3个月以上的患者有33例(占52.38%).用ELISA法检测FGF-23,化验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甲状旁腺素(iPTH)、铁蛋白(FE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用彩色超声仪检测有无心肌及瓣膜钙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有无动脉斑块形成,腰椎侧位X片查腹主动脉钙化.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3例MHD患者中有不同部位血管钙化的31例(钙化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显示:年龄(OR=1.066,P=0.163)、hsCRP(OR=1.195,P=0.065)、钙磷乘积(OR=1.154,P=0.011)、FGF-23(OR=l.048,P=0.012)是发生血管钙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高水平的ALB(OR=0.575,P=0.0.016)和口服骨化三醇(OR=0.004,P=0.006)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对FGF-23无明显影响,可能减轻血管钙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钙透析、骨化三醇冲击疗法治疗肾性骨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肾性骨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透析的基础上加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低钙透析联合骨化三醇冲击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Ca×P及PTH等指标均明显降低,Ca指标则有明显提高,而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肾性骨病患者采用低钙透析联合骨化三醇冲击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磷、钙磷乘积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新型维生素D类似物帕立骨化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检索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13.9)、OVID(1963~2013.9)、中文万方数据库(1996~2013.9)、CNKI(1979~2013.9)、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手工检索己发表或未发表的相关文献,包括会议摘要等.纳入帕立骨化醇和经典维生素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独立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4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帕立骨化醇与经典维生素D(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比较,降低甲状旁腺素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63,95%CI(-2.20~0.93),P=0.43].帕立骨化醇可升高血钙[WMD=-2.92,95%CI(-16.64~10.8),P=0.007],降低血磷[WMD=-0.05,95%CI(-0.08~-0.03),P=0.0001],但高钙血症和高磷血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RR=0.95,95%CI(0.83~1.08),P=0.45].结论帕立骨化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安全有效.
简介:目的比较阿仑膦酸钠片、阿法骨化醇胶囊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随机法分成2组。观察组给予口服阿仑膦酸钠片70mg,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法骨化醇胶囊0.5μg,每日1次;同时2组患者每天均服用钙剂600mg,连续治疗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骨密度(BMD)、生化指标,采取VAS法评价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L2、L3、L4、股骨颈的骨密度值分别增加了3.61%、4.76%、3.66%和5.06%;观察组的骨密度值分别增加了3.57%、4.71%、3.61%和5.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善疼痛症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药物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增加患者骨密度,缓解疼痛程度;但阿仑膦酸钠片服药方便,患者顺从性较好,较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产科行剖宫产的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6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宫体注射缩宫素+口服卡前列甲酯栓1mg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等,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不仅能够降低产后出血率,而且还能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丁三醇酮咯酸联合间苯三芬对外科急性腹痛的止痛效果、对体格检查及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就诊的急性腹痛患者115例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后的疼痛评分、体格检查变化和诊断准确率。结果(1)实验组给药前后的平均疼痛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2)在体格检查变化情况上,两组比较有差异,但在最终的诊断上,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氨丁三醇酮咯酸+间苯三芬用于外科急性腹痛病人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主观疼痛感受而不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及护理体会。方法将60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催产素治疗)和观察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各30例,对两组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及止血速度和出血量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显效率明显升高,止血时间显著缩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产后出血患者,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期间给予相应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采用铣刀与普通枪式咬骨钳在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40例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拟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的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8~75岁,平均56.2岁。随机分为铣刀减压组及普通减压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手术减压时间、出血量、硬膜囊损伤发生率、脊髓神经损伤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脊髓神经的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铣刀减压组手术减压时间(34.0±9.8)min,减压失血量(166.7±52.1)mL,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仅出现1例硬膜囊损伤及脑脊液漏,JOA评分平均改善率60.9%。单纯减压组手术减压时间(53.6±18.90)min,减压失血量(331.5±90.5)mL,术中出现2例硬膜囊损伤及脑脊液漏,JOA评分平均改善率57.6%,两组在手术减压时间及出血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铣刀对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与普通减压方法相比,可缩短手术减压时间,减少手术创伤。
简介:摘要抗NMDA(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但可治疗的急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2007年首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Dalmau等人发现于成人当中1,主要影响伴有卵巢畸胎瘤的年轻女性。其临床特点主要为精神病性脑病、癫痢样发作和面部运动异常。抗NMDA受体抗体的鉴定对于该病的诊断是最关键。对该病的早期明确诊断,并进行免疫抑制和肿瘤切除对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产后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4例行剖宫产术且有产后出血倾向的高危孕妇,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两组均在胎儿娩出后常规宫体注射缩宫素,在此基础上,研究组(47例)给予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照组(47例)给予米索前列醇、垂体后叶素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输血率、止血时间、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2、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输血率、止血时间、子宫切除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产后出血倾向的高危孕妇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输血率,缩短止血时间,减少近远期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卡泊三醇联合卤米松序贯治疗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6例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联合使用卡泊三醇软膏和卤米松软膏,分三阶段进行序贯治疗;对照组单纯外用卡泊三醇软膏早、晚各1次。治疗后第2、4、6周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判断和比较,并观察治疗过程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在第2、4、6周复诊时总有效率分别为54.17%、68.89%和84.44%;对照组在治疗后在第2、4、6周复诊时总有效率分别为33.33%、46.67%和63.4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各个观察时间点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出现局部红斑、灼热、瘙痒和色素沉着,治疗结束后症状均能缓解。结论卡泊三醇联合卤米松序贯性治疗斑块状银屑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轻,是较好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