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二)审判责任审判责任,主要是指司法官吏不依据法律举发和论处犯罪所应承担的责任。此外,秦还要求司法官吏认真进行法律宣传和教育,否则,也要承担法律责任。早在商鞅变法时就提出:“吏民(欲)知法令者,皆问法官。故天下之吏民无不知法

  • 标签: 诉讼制度 司法 官吏 承担法律责任 商鞅变法 秦始皇
  • 简介:始自2000年3月,中国大陆先后有几十名消费者以其购买的笔记本电脑存在质量瑕疵为由起诉东芝公司;近来又发生了“三菱汽车”事件和“日航”事件,日前的银广夏事件。对这类原告人人数众多且无法确定具体数额的共同诉讼.称之为集团诉讼。集团诉讼是一种特殊诉讼形式,即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且一时难以确定的案件的集体诉讼。其中有自然人或法人的起诉,有多个人的共同诉讼

  • 标签: 集团诉讼 共同诉讼 起诉 数额 诉讼形式 原告
  • 简介:何元平、何元生、何元贵之父何文举,解放前在六块团处自家房后栽种有11株荔枝树。1958年入社为生产队集体管理使用,1959年砍去一株。1962年四周定时,生产队把余下的10株归还并固建给何文举所有。1979年,何文举次子何元生病死,张远德携幼子改嫁在原社。1980年9月30日,何文举与两个儿子何元本、何元贵订立赡养协议,何文举生养死葬全部由两个儿子负担。1981年落实林业两制时,何元平、何元贵将何文举所有的10株荔枝树登记在自己名下,各5株,并由合江县人民政府颁发了林权证。

  • 标签: 中止诉讼 1958年 1959年 1962年 1979年 1980年
  • 简介:关于我国诉讼中的证据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诉讼法学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有益的研究。周国均曾在1981年第4期出版的《北京政法学院学报》上首次提出将我国判断证据的原则和制度概括为“法定确认”。1983年5月出版的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证据学》(群众出版社出版)将我国的诉讼证据制度概括为“实事求是”,对此,不少学者认为“实事求是”不能反映诉讼证据制度的特点,缺少个性,故纷纷撰写论文和发表见解,进行了探讨。经编者研究和综合,十年来,关于我国的诉讼证据制度的主张,除了法定确认和实事求是以外,主要还有:求实,循法求实,以法求实,以证求实,实质求实,依法以证求实;真实,依法真实,实质真实,客观真实,服从客观,确信真实;以实求是,以证求是,依法调查,实据求是;实据定案,据实定案,事实法定,鞠实主义,择实使用,真凭实据;依法确信,法定确信,实事求是基础上的确信,客观确认,客观验证,实事求是基础上的客观验证,等。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1989年召开的全国诉讼法学会年会(黄山会议)上,许多学者认为,概括我国的诉讼制度的名称,应当强调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依法收集和判断证据,对此可简称为“依法”,“循法”或“法定”;二是应当强调尊重和发挥公安司法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对此,可简称?

  • 标签: 诉讼证据制度 法定证据制度 内心确信 自由心证制度 客观真实 认定事实
  • 简介:<正>(一)概论诉讼标的,是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使诉本身特定化的机能,而且是判断诉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标准。诉的客观合并,诉的变更,二重起诉,在一定程度上也都决定于诉讼标的。由此可见,诉讼标的不仅在诉讼理论上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问题,在审判实践上,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谓诉讼标的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如何把握、如何理解诉讼标的,即诉讼上的请求与实体权利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在德国和日本诉讼法学者之间,从来的迎说,即多数说,一直是把诉讼标的作为实体法上的权利来把握来认识和理解的。自一九三一年以后,关

  • 标签: 诉讼标的 诉讼法学 请求权 新理论 实体法 诉讼当事人
  • 简介:自由与安全是刑事程序设计与操作中恒久存在并冲突着的基本法律价值。现代各国对法律价值进行反复权衡之后形成了两种风格迥异的诉讼价值观:一种是犯罪控制观,多为大陆法系国家所采用;另一种是权利保障观,一般为英美法系国家所尊崇。两种价值观在运动中存在并各有优劣,因此探寻一种理想诉讼价值观的努力自有其理论基础并值得肯定。中国刑事立法和司法运作机制历来强调犯罪控制至上的价值观念,其基本取向值得赞许,但是对个体权利重视和保护不尽人意,因此,有必要调整现有的诉讼价值观,完善诉讼法制。

  • 标签: 诉讼价值观 犯罪控制观 刑事诉讼 法律价值 权利保障 自由价值
  • 简介:一、公益诉讼内涵分析在人们感叹打官司难的时候,有一些人却为自己,同时也为多数不特定人的利益,花费大量的人力、精力和财力向法院讨说法,这种行为被法学界称其为“公益诉讼”。如律师乔占祥在2001年春运期间,发现自己买的火车票价比平时高而将“铁老大”诉之法院;

  • 标签: 公益诉讼 价值 2001年 内涵分析 春运期间 火车票价
  • 简介:本文所谓公益诉讼,是指国家审判机关以外的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个人,在发现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代表这些利益主体向国家审判机关提起民事诉讼,追究侵权人民事责任的行为。一、公益诉讼的必要性由于我国法律法规未对公益诉讼作出明确规

  • 标签: 公益诉讼制度 必要性 民事诉讼 侵权人 民事责任 诉讼费用
  • 简介:美国费城有一个名叫克鲁丝的巫婆,据说她的法力无边,能呼风唤雨,逐鬼驱邪,为人消灾除病。可是,克鲁丝却无法医治自己的疾病,肠胃疼痛难奈,灵验的咒语也失去了“活力”,只好到费城坦普尔大学医院求治。医生要她接受胃部钡剂×光常规透视。根据透视结果开了药

  • 标签: 坦普尔大学 克鲁 钡剂 美国费城 审判结果 损害赔偿
  • 简介:既有关于诉讼契约的研究多局限于私法上契约自由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理,淡化了诉讼契约的公法属性。对于诉讼契约的理解,当建立在人权诉权理论、民事诉讼目的论、诉讼行为的相互性和程序效力等程序基本原理基础上。诉讼契约目的在于解决纠纷。这决定了契约的对象、是否涉及公益及生效依据上均不同于民事契约。诉权人权属性决定了其具有绝对性、不可放弃、不可剥夺性,只有法定裁判机关作出的生效裁判才能导致诉权的消耗。因此,不起诉契约属于民事契约,只发生私法上的效力;公证债权文书、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裁定均不能导致诉权消耗。撤回上诉和解协议等诉讼中契约效力不能遮蔽程序效力。认可诉讼契约效力应当坚持契约法定原则,明确当事人就任意事项达成诉讼契约需具备的程序条件。

  • 标签: 诉讼契约 诉权 民事诉讼目的 程序选择权 程序效力
  • 简介:世纪之初,肖扬院长郑重提出,人民法院的主题是“公正与效率”。作为社会主义的终局“裁判者”,整个社会需要人民法院积极的社会评价。法院审判作风的进格与提速也需要良好的法律基础。然而在司法的运作中,我们却发现,一些当事人因为忽视和淡漠基本的法律常识,虽自认为是理所应当,然而却陷入一种误区,那么怎么走出诉讼的误区呢?

  • 标签: 诉讼 当事人 法律常识 人民法院
  • 简介:诉讼诈骗中确有利用伪造的证据借助司法权力实施诈骗的行为,而诉讼诈骗中正如前二例案例所示,诉讼诈骗不能简单归属为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

  • 标签: 诈骗探析 诉讼诈骗
  • 简介:对于虚假诉讼的规制和案外人利益的保护除了法院的内部监督外,也需要来自人民检察院的外部监督。虽然民事检察监督的公权监督性质决定其监督的范围主要为法院生效的裁判和调解书以及审判人员或执行人员的违法行为,但从功能上,其并不只是权力监督一项功能,客观上也具有司法救济、恢复受损诉讼秩序等间接性、补充性功能。检察机关对虚假诉讼进行监督的必要性和正当性的基础在于虚假诉讼的违法性、危害性和规制虚假诉讼的现实不足。对虚假诉讼的检察监督应当以事后监督为主,而且应当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一般应依申请监督,只要虚假诉讼受到损害的第三方没有提出申请,检察机关也无须启动监督程序,如果虚假诉讼损害到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检察机关可以依职权进行监督。在监督方式上,应该充分考虑抗诉的"刚性"和检察建议的"柔性",并适当适用实践中的其他有效监督方式,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制度合力。在监督手段上,要充分、正确行使调查核实权,保证监督的实效。

  • 标签: 虚假诉讼 检察监督 检察建议
  • 简介:近年来,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屡屡出现,并逐渐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公益诉讼的鼻祖公认是王海。他先是知假买假,然后索赔,后来这种行为被称为公益诉讼。但究竟如何从法律上界定公益诉讼,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 标签: 民事公益诉讼 司法实践 社会关注 知假买假 法律
  • 简介:诉讼时效期间一般自权利人能够行使请求权时起算,但诉讼时效期间的延长和中止、中断不同摘要,而其它诉讼时效适用有关时效中断、中止的规定

  • 标签:
  • 简介:行政公益诉讼 诉的利益 直接利害关系 公共利益,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只要认为公共利益受到或将要受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侵害即可提起诉讼,与直接公益侵害行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有行政公益诉讼和其他诉讼两种选择

  • 标签: 公益诉讼 行政公益
  • 简介:作为一类最为典型的行政诉讼,撤销诉讼具有诉讼目标的形成性、诉因的不利处分性、诉讼两造的对抗性及诉讼功能的多重性等特点。行政行为业已存在且尚未失效、原告主张行政行为违法致其利益受到侵害、复议前置程序的特殊要求以及法定期限要求共同构成了撤销诉讼特有的起诉规则。

  • 标签: 行政诉讼 类型化 行政撤销诉讼
  • 简介:吕忠梅在《法商研究》2008年第6期撰文认为,我国现有的环境公益诉讼研究过于关注技术细节和制度设计,而忽视了一些本该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理论核心问题。基于法院对四起环境公益诉讼迥然不同的处理,我们需要从性质、原告主体和客体三个层面对环境公益诉讼进行系统反思。从性质上看,我们不能再陷入传统诉讼制度理论的窠臼,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二分法必然产生法理逻辑上的矛盾、遭遇现实的困境,环境公益诉讼应是一种特别诉讼,是现代社会中公民共同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有机组成部分 技术细节 制度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