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常规剂量与小剂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婴儿痉挛(Westsyndrome,WS)疗效及副作用的差异,寻找ACTH的最小有效剂量。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30例WS(8例隐原性,22例症状性)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n=15)或小剂量组(n=15)。常规剂量组ACTH50IU/d×2周,随后2周减量至停药;小剂量组每日0.4IU/kg×2周,若痉挛发作停止,随后2周减量至停药,若未完全控制或无效,加量至每日1IU/kg再用2周,随后用2周的时间逐渐减量至停药。比较ACTH两种不同剂量治疗WS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常规剂量与小剂量治疗WS的近期疗效相似,有效率分别为53%及60%(P〉0.05),治疗后脑电图变化、痉挛复发及复发时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8例完成12个月以上随诊,长期疗效两组间也无差异。ACTH对隐原性WS的有效率及脑电图高峰失律消失例数均高于症状性组(P〈0.05)。常规剂量组副作用发生率(93%,14/15)明显高于小剂量组(20%,3/15),常规剂量组中1例出现轻度脑萎缩。结论ACTH50IU/d与每日0.4IU/kg两种剂量治疗WS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相似,对隐原性WS的疗效优于症状性,为避免副作用的发生,ACTH的使用应从小剂量(每日0.4IU/kg)开始。

  • 标签: 婴儿痉挛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疗效 副作用 儿童
  • 简介: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ofibromatosistype1,NF1)是一种常见显性遗传性疾病,是由位于染色体17q11.2的NF1基因突变引起。NF1基因编码神经纤维素,是一个具有GTP酶激活蛋白(Ras—GAP)结构域的、含有2818个氨基酸的蛋白,它加快活性Ras—GTP转换为非活性RAS—GDP。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1型 基因突变 自我平衡 显性遗传性疾病 激活蛋白 GTP酶
  • 简介:目的评价枸橼酸和金钱草治疗三聚氰胺-三聚氰酸所致大鼠肾脏结石和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实验效果。方法40只sD幼龄鼠被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C组)10只,常规喂养。三聚氰胺-三聚氰酸加自来水组(Mc组)、三聚氰胺-三聚氰酸加枸橼酸治疗组(CA组)、三聚氰胺-三聚氰酸加金钱草治疗组(HL组)各10只,三聚氰胺三聚氰酸悬浮液每日400/400mg/kg连续灌胃3d后,分别用自来水2mL/d、枸橼酸溶液每日1g/kg、金钱草溶液每日1g/kg连续灌胃10d。评价各组大鼠的平均体重、平均双侧肾重、肾重/体重、肾功能、肾脏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MC组、CA组和HL组在三聚氰胺-三聚氰酸喂养期间平均体重进行性下降;停止喂养后分别用自来水、枸橼酸和金钱草溶液灌胃处理,平均体重逐渐上升。处理结束后3组平均体重显著低于NC组,平均双侧肾重、肾重/体重均明显高于NC组,肾功能明显受损,肾脏中均存在大量晶体。但MC组、CA组和HL组三组间平均体重、平均双侧肾重、肾重/体重、肾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聚氰胺-三聚氰酸在大鼠肾脏中产生不溶性晶体并导致急性肾功能损害;短期的枸橼酸和金钱草治疗不能促进晶体排出或溶解晶体,不能改善肾功能。

  • 标签: 三聚氰胺 三聚氰酸 肾结石/诊断 动物实验 大鼠
  • 简介:目的测定迁延性慢性(迁慢性)腹泻病患儿回肠末端纹状缘肽酶及双糖酶活性水平,探讨回肠末端黏膜组织学形态与纹状缘肽酶、双糖酶活性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结肠镜检查患儿回肠末端黏膜标本行病理学检查,以迁慢性腹泻病及非腹泻病组患儿为观察对象,两组中病理学检查为慢性炎症者为慢性炎症组,余为黏膜正常组。非腹泻病组中病理学检查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测定回肠末端黏膜标本中纹状缘肽酶和双糖酶活性水平。结果2007年7月至2008年3月在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儿童医院共收集到27例回肠黏膜标本,光镜下见其绒毛形态均正常,病理学检查10/27(37.0%)例有慢性炎症。迁慢性腹泻病组纹状缘肽酶及双糖酶活性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炎症组纹状缘肽酶及双糖酶活性水平与黏膜正常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末端黏膜绒毛正常的迁慢性腹泻病患儿,其纹状缘肽酶及双糖酶活性水平无明显变化。慢性炎症且绒毛正常的回肠末端黏膜,其纹状缘肽酶活性及双糖酶无明显变化。

  • 标签: 腹泻 纹状缘肽酶 双糖酶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肥胖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瘦素(LP)、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相关性。方法抽样调查湘潭市13702名2~18岁儿童及青少年,将69名肥胖自愿者及3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自愿受试者分为两组,分别测体重指数(BMI)、hsCRP,L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INS),计算ISI,比较两组差异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组hsCRP,INS,L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MI与hsCRP,LP,INS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与ISI呈显著负相关(P〈0.01),hsCRP与FPG,INS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与ISI呈显著负相关(P〈0.01);LP与INS,BMI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ISI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肥胖儿童存在胰岛素抵抗(IR)及瘦素抵抗(LR),同时CRP,LP等炎症因子在肥胖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肥胖 超敏C-反应蛋白 瘦素 胰岛素抵抗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长期服用对癫痫患儿智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近诊断的原发性强直阵挛性癫痫,无明显智力低下,且单药治疗有效者。随机分为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组,并设一正常对照组。采用自身对照方式,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半年或两年半后测查韦氏智测,神会适应能力,P300,并进行家长问卷调查,综合判断患儿智力功能。结果:癫痫组治疗前,智商和社会适应能力正常者分别占47.62%和69.84%,而对照组分别为93.33%和96.67%,P300潜伏期处宅者在癫痫组占30%,三组儿童言语长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以及P300潜估期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直线相关分析:总智商与语文,数学成绩呈正相关(r=0.49,P〈0.01,r=0.53,P〈0.01),与P300潜伏期呈负相关(r=-0.46,P〈0.0

  • 标签: 苯巴比妥 卡巴西平 癫痫 智力 适应能力 儿童
  • 简介:临床前研究证实,外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够改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肾损害和促进肾脏修复。本文着重讨论MSCs促进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机制。MSCs向缺血后肾脏靶向归巢与MSCs表达CX-CR4和CD44等趋化因子受体有关。MSCs直接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并非MSCs促进肾脏修复的主要机制。更主要的是,MSCs将通过旁分泌机制,分泌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和释放微泡,发挥激活肾内细胞、促进血管生成、抑制氧化应激、抗凋亡、抗炎和抗纤维化等效应,从而促进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

  • 标签: 肾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归巢 分化 旁分泌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目的构建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相关基因SCN5A-delQKP1507-1509突变型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人胚肾293(HEK293)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一步法构建SCN5A-delQKP1507-1509突变型真核表达载体PEGFP-delQKP-hH1,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分别转染HEK293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钠通道蛋白在HEK293细胞的表达与定位,Western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经电泳及DNA测序显示突变型1507-1509位点成功缺失9个碱基,野生型与突变型均在HEK293细胞膜上表达,且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钠通道基因SCN5A-delQKP1507-1509突变型真核表达载体,并在HEK293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 标签: 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 SCN5A基因 定点突变 真核表达载体 人胚肾293细胞
  • 简介:目的了解苏州地区人鼻病毒C型(HRV-C)在呼吸道感染(RTIs)住院患儿中的检出情况、流行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RTIs住院患儿1702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儿鼻咽深部吸取物1702份。采用RT-PCR法检测HRV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高分辨熔链曲线分析对HRV-C进行检测。结果1702例RTIs患儿中,检出HRV感染244例(14.34%),其中HRV-C型69例(69/244,28.3%)。HRV-C混合感染率为61%(42/69)。HRV-C在每个月份均有检出,其中秋季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春、夏、冬三季(P〈0.05);2~5岁患儿HRV-C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HRV-C感染致大叶性肺炎和哮喘急性发作的比例显著高于HRV-A/B感染(P〈0.05);HRV-C感染所致中性粒细胞、CRP升高比例显著高于HRV-A/B感染(P〈0.05),但在性别分布和其他临床表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V-C感染约占HRV感染的1/3,秋季高发,混合感染率高,以2~5岁患儿检出率最高,HRV-C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基本与HRV-A/B感染患儿相似。

  • 标签: 鼻病毒 呼吸道感染 流行病学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围生期及生命早期环境因素与外周血CD4+、CD8+T细胞相对计数的关系,估计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遗传度。方法采用双生子研究设计,经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乌鲁木齐总医院和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出生的健康双生子。收集研究对象一般家庭状况、母亲孕期及分娩状况、出生时状况等信息,在双生子满1周岁时进行体检。体重和身高等体格发育指标依照"199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标准进行测量。测定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亚群相对计数,并通过微卫星DNA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卵型鉴定。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遗传度估计应用Mx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有172对双生子进入分析,其中82对为(47.7%)同卵双生子(MZ),90对为异卵双生子(DZ)。Apgar评分与MZ、DZ组CD4+T细胞相对计数呈弱正相关(rMZ=0.16,rDZ=0.14,P〈0.05)。最终选择AE模型得到1岁幼儿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的遗传度分别为61.8%(95%CI:38.3%-74.8%)与57.3%(95%CI:34.5%-70.2%)。结论1岁幼儿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亚群遗传度高于成人水平,Apgar评分或与CD4+和CD8+T细胞亚群相对计数相关。

  • 标签: 幼儿 CD4+T细胞亚群 CD8+T细胞亚群 双生子 遗传度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索处理混杂因素的手段,创造一种新的用于观察性数据疗效比较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方法本方法基于以下原理:针对诊断为同种疾病接受不同治疗的一组患者,采用反复多次模拟随机化分组并根据RCT的统计分析策略进行疗效比较,以拒绝Hn的试验频率和不拒绝H0的试验频率之比(odds值)及其95%CI作为判断不同治疗方法问疗效差异的依据。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获得统计量odds值的分布。对包含结局变量和混杂因素变量的模拟数据库进行随机化分组,对根据符合方案集分析(PP)策略保留下来的样本进行结局变量比较。重复100次随机化分组,并对每次随机化分组后结局变量进行比较,同时也对}昆杂因素变量的组间均衡性进行分析。计算100次结局变量比较分析结果中拒绝H。与不拒绝H。的比值,即odds值,重复100次odds值的计算过程得到odds值的点估计值及其95%CI。根据样本量(n1=n2=50,100,500和1000)、组问差异的把握度和效应量产生多个模拟数据库,观察分析得到的odds值及其95%CI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同时验证混杂因素在根据PP策略保留下来的样本的组间均衡性。结果①对不同样本量下疗效有差异数据库分析得到的odds值均〉1,odds值及其95%CI均随把握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②对不同样本量下疗效无差异数据库分析得到的odds值均〈1,odds值及其95%CI均随把握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二者变化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③同时验证样本量相等和不相等的情况下,混杂因素组问均衡的概率均〉95%。结论将本文发明的方法命名为模拟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简称sRCT。运用sRCT对模拟数据库分析得到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高,实现了在均衡}昆杂因素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用于观察性数据疗效比较研究的新方法。

  • 标签: 疗效比较研究 随机化分组 把握度 混杂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尿道镜检术在重度尿道下裂合并前列腺囊诊治中的必要性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7例重型尿道下裂合并前列腺囊患者临床资料,年龄1.2~15岁,平均年龄2.8岁。其中尿道开口于阴茎阴囊交界处18例,开口于阴囊15例,开口于会阴部14例。47例均于尿道成形术前行膀胱尿道镜检术,其中3例行前列腺囊切除术。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B超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膀胱尿道镜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47例重型尿道下裂患者通过膀胱尿道镜观察到前列腺囊大小不一,长度0.3~3.6cm,以会阴型的前列腺囊长度最长。通过B超发现前列腺囊31例(59.5%),通过VCUG发现前列腺囊3例(6.4%)。临床表现为反复尿路感染、附睾睾丸炎4例(8.5%),其中3例行腹腔镜下膀胱镜辅助前列腺囊切除术,术后随访临床症状消失,1例拒绝手术,随访中仍存在反复感染症状。结论膀胱尿道镜检术能准确发现尿道下裂患者的前列腺囊,并能测量前列腺囊的大小、位置。在前列腺囊切除术中,膀胱尿道镜辅助腹腔镜操作,能准确显示前列腺囊的位置,有助于精准完整地切除前列腺囊。

  • 标签: 前列腺囊 尿道下裂 膀胱尿道镜
  • 简介: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致凋亡作用及其对凋亡相关基因NF-kB与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蛋白酶体通路特异性阻断剂MG-132加入K562细胞,用AO/EB细胞形态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逆转录-PCR检测NF-kB的转录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NF—kB与caspase-3的表达,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15μmol/LMG-132作用24h后,凋亡率为(26.5±0.6)%,与对照组(1.2±0.1)%相比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1),MG-132诱导K562细胞凋亡具有量-效关系;RT—PCR检测发现NF—kBmRNA表达下调;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MG-132可降低NF—KB的表达,增加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且表达量与MG-152的作用呈剂量相关。结论MG-152能诱导K56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MG-132抑制NF—kB信号转导通路,下调NF—kB表达继而上调caspase-3表达有关。

  • 标签: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 凋亡 CASPASE-3 K562细胞株
  • 简介:目的总结宝鸡市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细菌病原谱的构成和细菌药敏情况。方法收集2010—08/2011—07宝鸡市三区五大医院儿科住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息儿6234例的痰细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6234例送检标本中,1827例份结果阳性,阳性率29.31%。共培养出致病菌1882株23种,检出前5位致病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0.72%)、肺炎克雷伯菌(17.48%)、肺炎链球菌(16.84%)、铜绿假单胞菌(6.59%)、金黄色葡萄球菌(6.32%)。(2)宝鸡市区AL—RI致病菌66.05%是G一菌,其中绝大多数是肠杆菌科细菌占86.56%.且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高居前2位占57.84%;而G+球菌共占29.05%;真菌位居第7位。(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棒酸、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高度敏感。可作为经验治疗首选的抗菌药物。所有G一杆菌对亚胺培南均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在本地区对头孢他啶高度敏感。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70.57%,对一至四代头孢菌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均高度敏感。本地区儿童下呼吸道痰葡萄球菌检出者,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对苯唑青霉素耐药率依次为92.69%、82.69%。在本地区链球菌属导致的儿童细菌性ALRI仅占到3.03%.对青霉素类抗生素高度敏感,仍是首选抗生素。(4)作为导致儿童ALRI占主要病原的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情况严重,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感染率有增高趋势。结论宝鸡市区儿童ALRI细菌病原谱复杂,有其明确的地域性和时代性特点。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这4类细菌是宝鸡市区0~14岁儿童各年龄组ALRI的常见致�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细菌 病原谱 药物敏感性 多中心研究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CD47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中的预后意义及靶向治疗的最佳策略。方法将分选的CD34+CD38-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stemcells,LSCs)移植入NOD/SCID小鼠体内,建立小鼠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模型;抗人CD47单克隆抗体单独或联合阿糖胞苷治疗白血病小鼠7~14d,并进行疗效分析。将LSCs与小鼠巨噬细胞在含抗CD47单克隆抗体的培养液中共培养,观察CD47对巨噬细胞吞噬LSCs能力的影响。结果THP-1细胞中存在CD34+CD38-LSCs,比例约为0.12%±0.06%,将分选后的CD34+CD38-LSCs(比例高达97.0%±1.7%)移植入NOD/SCID小鼠后成功建立白血病模型。体内实验表明,阿糖胞苷(7d)联合抗CD47单克隆抗体(14d)治疗后,白血病小鼠外周血和骨髓中CD33+CD45+白血病细胞下降最明显(P〈0.01),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其它各组。体外共培养2h后,抗CD47单克隆抗体组吞噬指数(76.9%±12.2%)明显高于抗CD45单克隆抗体组(7.60%±2.4%,P〈0.01)。结论CD47高表达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预后不良因素。阿糖胞苷联合抗CD47单克隆抗体可有效杀灭普通白血病细胞和白血病干细胞,对彻底治愈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干细胞 CD47 阿糖胞苷 靶向治疗 小鼠
  • 简介: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指睡眠过程中频繁出现的部分或全部上气道阻塞,扰乱儿童正常通气和睡眠结构,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1]。儿童OSAHS是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征,在流行病学、病因及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均与成人有很大差异。儿童OSAHS发病率约为2%~3%,最常见于3~6岁年龄阶段的儿童[2]。主要表现为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频繁憋醒,伴夜眠不宁、哭闹、遗尿等[3],如不及时干预治疗,往往造成心血管疾病、认知水平障碍、生长发育落后等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可造成儿童在睡眠中突然死亡[4,5]。OSAHS特征性的慢性间歇性低氧(chronicintermittenthypoxia,CIH)类似于再灌注损伤,可导致机体氧化应激状态发生改变。氧化应激在OSAHS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有关成人OSAHS与氧化应激的研究报道较多,而对于儿童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就氧化应激在儿童OS-AHS及其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氧化应激 阻塞性 儿童 OSAHS 病理生理变化
  •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Ⅱ)与儿童过敏性紫癜复发(HS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扬州市洪泉医院于2019年11月-2022年6月初次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患儿共108名,出院后通过电话、网络、再入院等形式随诊1年。依据复发情况将出院后未复发分为对照组,过敏性紫癜再次复发为复发组。收集两组患者入院相关实验室指标、出院后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复发组患儿出院后激素治疗、出院后饮食、运动限制比例低于未复发患儿(P<0.05);紫癜缓解时间(<6天)、有前期感染病史人数和入院时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SⅡ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2)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发现:C反应蛋白、SⅡ水平升高为HSP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紫癜缓解时间(<6天)、出院后激素治疗、运动限制为儿童HSP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3.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预测儿童过敏性紫癜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2(95%CI0.697-0.867,P<0.001),SⅡ对儿童过敏性紫癜复发的预测的敏感性74.5%特异性为70.2%(P<0.05)。结论:SⅡ水平的升高是儿童过敏性紫癜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HSP的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

  • 标签: 过敏性紫癜;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复发;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氧化应激状态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新生大鼠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不同浓度H2O2(0-60μM)诱导氧化应激细胞模型,LDH法检测各种神经细胞损伤程度,MTT法检测各种神经细胞活力;不同浓度H2O2(0~80μM)诱导氧化应激神经元细胞模型,Westernblot检测IGF-1(25ng/mL)施加前后神经元细胞内Akt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未经H2O2处理组相比,不同浓度H2O2处理细胞24h后,大脑皮层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程度均有升高、细胞活力均有降低;但神经元变化更为显著,与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大脑皮层神经元5min后,相比于未经H2O2处理组,可见Akt磷酸化水平呈H2O2浓度依赖性降低(均P〈0.01),而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加入25ng/mLIGF-1后,IGF-1能够逆转低浓度H2O2导致的神经元细胞Akt磷酸化,与未经H2O2处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高浓度H2O2导致的Akt磷酸化作用无明显效果,其磷酸化水平均低于未经H2O2处理组(均P〈0.01);经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1h后,再加入25ng/mL的IGF-1,IGF-1处理前后Akt磷酸化水平均已恢复至未经H2O2处理时的水平(均P〉0.05)。结论大脑皮层神经元对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较其他神经细胞敏感;IGF-1对皮层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氧化应激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神经细胞 新生大鼠
  • 作者: 蔡锦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2-09-14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2期
  • 机构:重庆市彭水县中医院,重庆400000
  • 简介:目的:探究婴幼儿辅食营养包对6~24个月龄婴幼儿营养干预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本院体检的婴幼儿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膳食+辅食营养包)和对照组(常规膳食),每组50例。持续干预12个月后,统计两组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各项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婴幼儿身高、体重情况更佳(P<0.05);观察组婴幼儿生长迟缓率、消瘦率分别为4.00%、2.00%;对照组分别为8.00%、8.00%,两组相比,观察组的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更低(P<0.05),而两组低体重率分别为2.00%,4.00%,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取婴幼儿辅食营养包对6~24月龄婴幼儿进行营养干预可起到良好的效果,能够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对于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婴幼儿;辅食营养包;营养干预
  • 简介:目的研究北京市3~18岁人群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的分布特征;在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评估的基础上提出6—18岁人群WC和WHtR的适宜界值。方法对2004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研究项目总人群中3—18岁人群的WC、WHtR进行描述性分析;基于CVD危险因素评估,采用工作者特征曲线分析方法,研究6—18岁人群WC和WHtR的适宜界值;并利用《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2006)血脂健康调查中6—17岁人群生理、生化检测数据,对上述界值进行交叉验证。结果基于CVD危险因素评估基础上的WC适宜界值为性别年龄组的第80百分位值,WHtR的适宜界值为0.46。交叉验证显示:按WC和WHtR适宜界值划分的肥胖组血压、血脂等CVD危险因素无论均值还是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结论上述WC、WHtR适宜界值可敏感地区分高血压、高三酰甘油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CVD危险因素,WC作为相对简单的测量方法应列入学生体检的常规测量项目。

  • 标签: 儿童青少年 腰围 腰围身高比 适宜界值 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