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构建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基地师资准入标准。[方法]在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基地师资准入标准体系,选取来自上海市15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咨询,确立评估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68,两轮协调系数分别为0.244,0.179(P〈0.01)。初步建立了一套由职业素养、教学能力、临床护理工作能力3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基地师资准入标准体系。[结论]建立的新入职护士临床教学基地师资准入标准体系可信度高,可用于新入职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基地师资的遴选和规范化培训。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一种创新实践方法,以提高妇科患者的疼痛管理水平。通过采用个体化、综合性的疼痛管理策略,旨在减少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方法:按照制定的计划,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疼痛管理,在实施疼痛管理计划后,再次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收集反馈意见,以便不断优化管理策略。结果:实施创新实践方法后,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和发现:1. 患者疼痛程度显著降低:与实施前相比,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平均降幅达到30%以上。2. 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3. 患者参与度增加:通过与患者的密切沟通,患者对疼痛管理的参与度增加,主动寻求疼痛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结论:通过创新实践方法,妇科护理在患者疼痛管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种方法强调了个体化、综合性的疼痛管理策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了患者对疼痛管理的认知和参与度。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更有效的疼痛管理方法,以满足妇科患者的多元化需求。
简介:摘要:目的: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疼痛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效的疼痛管理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肿瘤患者疼痛管理及护理实践,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记录疼痛程度、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等信息。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疏导等。观察并记录患者疼痛程度的变化,评价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的食欲、睡眠、情绪等方面均有所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肿瘤患者疼痛管理的护理策略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疏导等。药物治疗是疼痛管理的常用手段,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等可以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心理疏导对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外重症患者气道管理的优化实践,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方法:本研究于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选取80例神外重症患者,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优化气道管理策略,包括早期气管插管、定期评估气道状况、使用先进的呼吸支持技术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管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气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更快,住院时间缩短。观察组中有35例患者成功避免了二次插管,而对照组仅有25例。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整体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优化气道管理策略在神外重症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的优势,能够有效降低气道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因此,建议在神外重症患者的治疗中推广应用优化气道管理实践。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后出血风险管理的产科护理实践效果,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安全性和满意度。方法:选取了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分娩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产科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产后出血风险管理措施。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恢复速度更快,满意度更高。在护理过程中,观察组还表现出更强的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有效降低了因护理不当导致的并发症风险。结论:产后出血风险管理的产科护理实践能够显著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促进产妇的产后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