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鼻咽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50例鼻咽部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病理均经鼻咽活检证实。其中鼻咽炎症22例(作为对照组),鼻咽癌28例(作为观察组),对所有患者采用西门子螺旋CT进行扫描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CT扫描能显示两组患者鼻咽部均有不同程度黏膜增厚和软组织肿块,观察组患者CT扫描检查阳性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经CT诊断,观察组患者的咽旁间隙受侵率(28.6%)明显高于对照组(9.1%)、观察组患者的口咽受侵率(25.0%)明显高于对照组(13.6%)、观察组的患者颅底破坏率(46.4%)明显高于对照组(9.1%),CT影像学显示,对照组患者均无T分期,观察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T分期表现,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成像诊断技术可显示鼻咽部良恶性病变过程,对鉴别鼻咽癌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鼻咽癌骨转移80例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80例骨转移者均接受放射治疗,其中11例同时进行了化疗。结果骨转移放射治疗的止痛效果,疼痛完全缓解者4例,部分缓解者33例,无变化或疼痛加剧者6例,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57.50%(46/80),2年生存率为31.25%(25/80)。结论鼻咽癌的远处转移以骨转移最常见,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早期发现和及时有效选择预防和治疗措施,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鼻咽癌是一种罕见但具有挑战性的头颈部肿瘤,其发病机制及治疗一直备受关注。本文旨在探讨鼻咽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鼻咽癌的发病机制涉及病毒感染、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尚需深入研究。治疗方面,放疗和化疗一直是主要治疗手段,但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发展也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本文总结了目前的研究进展,为鼻咽癌的进一步研究和治疗提供了参考鼻咽癌是头颈部的一种罕见肿瘤,其发病机制和治疗一直备受关注。发病机制涉及病毒感染、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但仍有待深入研究。治疗方面,传统的放疗和化疗一直是主要手段,但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不断发展也呈现新希望。本文总结了鼻咽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为未来研究和治疗提供了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就卡培他滨不同给药方案用于晚期消化道肿瘤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围绕我院收治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50例)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3年2月止于2024年2月,均接受卡培他滨治疗,基于数字法的前提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25例,前者每日给药1250mg/m ,2周1疗程,后者每日给药1000mg/m ,3周1疗程。结果:观察组卡培他滨(每日用量1000mg/m ,3周1疗程)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相比之下对照组则较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中,卡培他滨是常用药物,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用药方案,旨在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究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肺透明膜病新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对患儿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研究组,42例/组,对照组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24h血气指标水平、治愈率、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PaO2、PaCO2等血气指标水平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4h,研究组患儿PaO2水平、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PaCO2水平、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透明膜病新生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儿机体血气指标水平和提高其疾病治愈率,同时还能降低其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运动疗法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3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在治疗中应用早期运动疗法。再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53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象,设为对照组,对其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肺炎发生率四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动疗法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突出,提升了治疗效果、缩短了住院时间,也能控制肺炎发生率,后续工作中可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性加温湿化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导管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择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入院的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气管导管非机械通气治疗,按照入院的先后来进行分组,每组各有45例。入院在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气道护理干预;入院在后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持续性加温湿化干预。就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状况进行检测,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就患者干预前后的基本体征加以观察。结果: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改善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基本体征改善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导管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中,加入持续性加温湿化干预,可有效地改善其基本体征与肺功能,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与保健在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5年 6月至 2016年 6月我院收治的高压氧治疗患者 80例作为本次对比研究的对象,按治疗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与保健,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护理与保健过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对高压氧治疗密闭空间的恐惧、耳部不适等情况消失,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高压氧舱是病人在高于一个大气压的密闭舱内吸入氧达到治疗病人的大型医疗设备,结构比较复杂,因此在高压的特设环境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特殊护理与保健,使患者满意,促进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