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面肌痉挛在术前、术中的电生理变化,独创的采用“瞬目反射”的两通道界面,设置相应的参数,尤其观察在面肌痉挛中微血管减压术中预警预值得指标判断,结果 通过多参数电生理技术诊治前后的效果、在院时间、有无并发症之间的数据差异。结论 通过对多参数电生理技术的数据分析,发现规律,即适合基层医院为患者提供快速简洁的多参数电生理技术诊疗技术,又能根据其规律,进行研究探索。
简介:目的通过图像分析观察中心母细胞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B—DLBCL)分子亚型之间的细胞核的形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先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将CB,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组(GCB)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组(non-GCB)两组,然后通过图像分析对两组细胞核的形态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GCB与non—GCB的11项细胞核形态参数之间均存在差异,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值〈0.01)。其中截面积以GCB高于non-GCB,截面周长、截面长径、截面短径和截面平均直径以non.GCB高于GCB。描述细胞核的形状不规则程度的异型指数allotypeindex、圆偏度circularskewness、圆球度sphericity、圆形因子sphericalfactor、规化形状因子normalizedshapefactor和形状因子ARshapefactorAR均显示,non—GCB细胞核的不规则程度显著大于GCB。结论本文证实non—GCB与GCB的细胞核形态参数存在显著差异,前者细胞核的不规则程度明显大于后者。这与non-GCB临床预后较差相符合。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的参数变化检验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共 48例,时间集中在 2016年 5月至 2018年 5月,根据有无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有出血肝硬化组与无出血肝硬化组,并将 48位健康成年人分为对照组,对比对照组与肝硬化组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参数,并对比肝硬化组内部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参数。 结果:肝硬化组相比于对照组, PT出现时间延长的情况, PLT大幅降低, MPV、 PDW均大幅提升( P< 0.05);无出血肝硬化组相比于有出血肝硬化组, PT存在时间延长的情况, PLT大幅提升, MPV、 PDW均出现降低情况( P< 0.05)。 结论:在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中,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的参数变化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的肝脏病变情况,并对是否出血进行判断,对于患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防治肝癌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肿瘤标志物早期诊断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患者生存、预后很重要。阐述血清异常凝血酶原维生素K 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PIVKA-Ⅱ)在HCC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复发预测中的价值,发现其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与AFP等肿瘤标志物联合能明显提高 HCC 的早期诊断率,动态检测PIVKA-Ⅱ能较好地协助临床评价HCC 的发生、发展,可以作为 HCC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血小板参数PLT、PCT、MPV、PDW血小板功能有较好的相关性,可间接反映血小板功能状况, 综合分析血小板参数改变,对于正确评估血小板功能、了解肝损伤程度、判断病情及其预后、指导治疗均有重要意义,HCC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可作为判断患者肝损伤程度、判断病情及其预后、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前列腺癌病患诊断中应用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DWI定量参数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部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80例前列腺癌病患进行探究,依托随机数字法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40例采取DCE-MRI,乙组40例采取DCE-MRI联合DWI定量参数,观察二组病患在诊断时效能情况。结果 乙组与甲组在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乙组优于甲组(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PSA联合双参数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前列腺癌患者和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PSA联合双参数磁共振成像,分析临联合诊断效果。结果:前列腺癌组血清PSA水平高于前列腺增生组,P<0.05;双参数MR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血清PSA,P<0.05;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高于双参数MRI,P<0.05;联合诊断的特异度高于双参数MRI,P>0.05。结论:血清PSA联合双参数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在接受临床检验过程中,血小板参数以及凝血指标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医院在2022.12-2023.12期间收治到院接受肝硬化诊断、治疗的患者共计100例,将其纳入对照组。同时筛选同时间段肝功能正常的人群100例,将其纳入普通组。为两组患者分别行外周血PT、APTT、TT、PLT、MPV检测,比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肝硬化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普遍低于普通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则相对较高。肝硬化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显著延长,凝血酶时间(TT)也有所延长,表明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受损更为严重。结论 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在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血小板计数的减少和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增加反映了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生成和破坏的异常。而凝血功能指标的异常则提示了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机制障碍,容易发生出血或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定期监测这些指标对于评估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进展、治疗效果以及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多层螺旋CT定量参数在脂肪性肝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脂肪性肝病患者150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50例为对照组,均行多层螺旋CT检测,获取肝脏定量参数,观察比较两组的参数差异以及不同程度脂肪性肝病患者的参数差异,并通过ROC曲线分析多层螺旋CT定量参数对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的肝脏CT值和肝/脾CT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AA、VAA及TA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脂肪性肝病严重组的肝脏CT值和肝/脾CT比值显著低于轻度组(P<0.05),SAA、VAA及TAA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ROC曲线分析示肝脏CT值、肝/脾CT比值、SAA、VAA、TAA各自单独诊断脂肪性肝病的AUC分别为0.886、0.968、0.940、0.955、0.928,联合诊断的AUC为0.970(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定量参数不但能准确诊断脂肪性肝病,还能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 要] 目的 评估头戴式虚拟现实技术对某单位人员脑视觉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47例某单位人员,根据是否接受头戴式虚拟现实技术的自愿原则分为2组:干预组(27例)和对照组(20例)。于干预前、干预后4周分别检测裸眼视力、 视网膜内层黄斑血管密度、视网膜内层黄斑灌注面积、视网膜震荡电位综合波幅、对比敏感度、聚散灵活度、调节灵活度检测和脑功能核磁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4周后,在裸眼视力、视网膜内层黄斑血管密度、视网膜内层黄斑灌注面积、对比敏感度、聚散灵活度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24,P=0.001,P=0.035,P=0.027);在视网膜震荡电位综合波幅值、调节灵活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16,P=0.611);干预组前后比较,在FA、MD、AD和RD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2,P=0.232, P=0.544,P=0.787)。结论 使用头戴式虚拟现实技术洲练有助于某单位人员某些视觉功能参数的改善,如裸眼视力、视网膜内层黄斑血管密度、视网膜内层黄斑灌注面积、对比敏感度和聚散灵活度。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腰骶结构的改变与慢性下腰痛是否存在相关性尚有一些争论且国内的研究较少,为慢性下腰痛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而研究此题目。方法以67名CLBP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X片测量其总腰椎前凸角度,腰骶角度以及骶骨倾斜角度并与21名无腰痛者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各个指标与CLBP患者之间的相关性。结论CLBP患者较无腰痛人群,总腰椎前凸角度,腰骶角度,骶骨倾斜角度的平均值都呈减小的趋势(P<0.05);男性CLBP患者腰椎前凸角度较没有下腰痛者角度小,但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腰骶角度与骶骨倾斜角度为强相关性(r=0.79),因此在CLBP的诊治和评定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腰骶角和骶骨倾斜角的关系。
简介:目的应用时间相关参数分析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应用电子病历数据库收集本中心2005年7月至2009年6月4年间经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的病例。排除标准:排除肾上腺恶性肿瘤(包括恶性嗜铬细胞瘤、皮质腺癌、淋巴瘤及转移癌等);排除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剜除术及手助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病例。按照手术时间排列此4年间每季度进行的腹腔镜肾上腺手术例数,绘制手术频数图,以患者住院天数、术前准备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为参数,应用手术例数、住院天数、术前准备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将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病例按照手术日期顺序每71例为一组,分为A~D组,应用Kruskal-Wallis检验A~D组术后天数差异,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A组与B组间平均术后住院天数的统计学差异,绘制此4组平均住院天数曲线。结果共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例284例,其中男性140例,女性144例,平均年龄44.4岁。右侧123例,左侧161例。每季度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例数分别为9、11、6、12、14、15、8、12、10、23、28、18、16、37、30及35例。手术例数的累积与住院天数、术前准备时间与术后住院天数呈负线性相关,γ值分别为-0.33、-0.17及-0.5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手术例数的累积仅缩短了术后住院天数(P=0.048),而对总住院天数和术前准备时间的影响并无统计学意义。A~D组间术后住院天数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01)。A与B组间术后住院天数统计学差异显著(P=0.0314),B~D组间的术后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P=0.1258)。结论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例数的累积仅可缩短术后住院天数,而对总体住院天数及术前准备天数并无影响。以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参数分析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学习曲线为71例。
简介:目的探究大脑后动脉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CTA-MIP)分段显示与层厚、旋转角度等参数的相关性,确定大脑后动脉的各分段优化主显体位。方法利用CTA-VR平台,对入组病例分别测量大脑后动脉P1-2段及P2-4段走形跨越厚度及空间角度,把测量参数的修正值在CTA-MIP平台进行验证,形成各分段的层MIP主显体位图像,对主显体位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确定CTA-MIP各分段的优化主显体位的厚度及旋转角度。结果大脑后动脉P1-2段首选主显体位:标准轴位显示,层厚15mm,偏移角度0°;大脑后动脉P2-4段首显主选体位:外旋矢状位显示,层厚25mm,外旋角度15°。结论通过优化CTA-MIP层厚、角度变换,CTA-MIP-P1-2段及P2-4段的优化主显体位能够清晰、快速地显示大脑后动脉各段的主支及主要分支,为大脑后动脉的影像学显示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及理念。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CT测量新疆维吾尔族人正常膝关节参数在膝关节假体设计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招募新疆维吾尔族成年志愿者100名进行前瞻性研究,男53名,女47名;年龄18~68岁,平均34.07岁。行膝关节伸直中立位CT扫描,扫描图像用AW4.4进行3D重建处理,抛币法选取左侧或右侧膝关节,分别测量记录髌骨厚度、胫骨平台内翻角(PT角)、小腿机械轴垂直线与双侧股骨髁远端切线的夹角(FT角),以及胫骨内侧平台最低点至腓骨头尖端高度的差距(DPF)等膝关节参数。将所得数据分别按男女组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将所得数值同文献报道的汉族人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新疆维吾尔族人正常膝关节髌骨厚度、PT角、FT角、DPF男性分别为(22.67±1.40)mm、4.64°±0.61°、4.85°±0.84°、(9.75±1.70)mm,女性分别为(20.70±1.41)mm、4.23°±0.55°、4.33°±0.58°、(8.13±1.80)mm,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是7.006、3.512、3.543、4.634,P值均〈0.01)。与相关文献报道的汉族人群相比,维吾尔族正常膝关节髌骨厚度、胛角、FT角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是1.056、0.844、0.572,P值均〉0.05),DPF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6,P〈0.01)。结论对新疆维吾尔族人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包括髌骨置换术等操作时,为确保操作精确性,不能直接参考其他人群相关数据;设计国人膝关节假体时应该考虑到不同人群及性别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