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心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肾素(PRA)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本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入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益心泰,每次10g口服,3次/d,以6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一个疗程。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心电图的改善、心脏彩超的变化、酶学检查,对比治疗前、后PRA、AngⅡ指标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RA、AngⅡ明显下降(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而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心泰可有效的降低PRA、AngⅡ的水平,防止RAAS激活,阻止心室重构,从而改善心功能,提高有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梗的疗效。方法择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90例急性心梗病人,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这些病人纳入A、B、C三组,三组均施予常规治疗,同时,A组予以40mg/d阿托伐他汀,B组予以20mg/d阿托伐他汀,C组予以10mg/d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评价三组病人的疗效及相关情况。结果经治疗后,A组病人左心射血分数显著高于B组、C组(P<0.05);A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C组(P<0.05)。结论40mg/d剂量阿托伐他汀用于急性心梗治疗中的疗效最佳,在改善病人心脏功能方面的效果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阿司匹林联合通心络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硝酸酯类药物、ACEI、β受体阻滞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联合通心络胶囊口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为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通心络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改善心绞痛的发作症状,降低发作频率并缩短时间,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患者术后低心排量的危险及临床诊疗。方法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共收治77例法洛四联症患者,14例患者行根治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LCOS),行心导管检查分析并发LCOS的危险因素;并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疗效。结果14例并发LCOS患者经IABP治疗后,3例死亡(21.4%),治疗前SBP为78.7±1.8mmHg,CI为2.11±0.54L.m-2.min-1,尿量为34.7±1.5ml/h,T3时间段SBP为112.3±3.5mmHg,CI为3.76±1.07L.m-2.min-1,尿量为80.3±2.7ml/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BP能显著提高法洛四联症术后并发LCOS患者的心脏指数,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于该症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7月~2013年1月治疗的1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治疗15d。结果两组患者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稠度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显效62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显效36例,有效21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为6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nI、HbA1c,NT-proBNP对急性心梗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梗患者86名,根据HbA1c水平分为HbA1c正常组(<6.5%)与HbA1c增高组(≥6.5%),比较两组患者cTnI和NT-proBNP的差异。结果HbA1c增高组患者与HbA1c正常组患者cTnI、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增高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Genisi评分明显高于HbA1c正常组(P<0.05)。结论cTnI、HbA1c及NT-proBNP对急性心梗患者危险度分层有指导意义,HbA1c增高组急性心梗患者冠脉病变重,预后不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梗的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120例急性心梗患者并随机分组,所有患者符合急性心梗诊断标准,知情同意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例数相同。单一治疗组单纯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急性心梗治疗总有效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严重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LVEF、血浆黏度、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结果联合治疗组急性心梗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单一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严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相似,P>0.05。干预前两组LVEF、血浆黏度、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相近,P>0.05;出院时联合治疗组LVEF、血浆黏度、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优于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梗的安全性与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凝血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治疗。方法选取于2014年5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合并高热惊厥患儿共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加强救治与急救指导。观察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29.87±21.87)h、惊厥消失时间为(4.68±3.21)d、住院时间为(6.52±2.25)d及复发率为5.0%,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针对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急救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及时进行治疗,并进行急救指导,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患儿的复发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心先安(环磷酰苷葡胺)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92例冠心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先安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43/4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36/46),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先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对比常规治疗有明显优势,能够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有效扩血管和改善心肌缺血,从而改善心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流检测联合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治效果。方法经临床诊断确定为胎儿宫内窘迫的250例孕产妇被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5例,研究组采用脐动脉血流检测联合多普勒脐动脉血流检测,对照组采用单纯胎心监护检测。分别记录两组胎儿的胎心监护及脐动脉血流检出结果,并对比两组结果。结果两组间胎心异常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胎心异常型明显高于有反应型,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孕产妇经脐动脉血流检测S/D≥3者明显多于S/D<3者,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合应用脐动脉血流检测和胎心监护对于早期诊断胎儿宫内窘迫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可提示临床早作预防,提早治疗,从而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ICCO监测技术在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9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5例。实验组经股动脉置放PICCO动脉导管,参照组给予中心静脉置管,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死亡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48h心率、体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以及氧和指数均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重症患者机中械通气治疗中应用PICCO监测技术效果显著,可准确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利于患者病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急性脑卒中致心脑综合征近期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脑卒中致心脑综合征患者,共8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且各项营养指标存在一定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卒中致心脑综合征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机体免疫力的显著提高,有助于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