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修补鼻中隔穿孔,改善鼻腔的生理功能。方法在鼻内窥镜下用两层鼻甲黏膜夹一层颞肌筋膜作为移植组织修补鼻中隔穿孔。结果所有病例全部愈合。结论在鼻内窥镜下应用两层鼻甲黏膜夹一层颞肌筋膜作为移植组织修补鼻中隔穿孔成功率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54例接受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护理配合措施。结果实施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的54例患者经过针对性术前护理干预、术中护理干预、术后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70%,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操作且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均安静、无痛以及无不良记忆,经调查分析,患者满意度是96.29%。结论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的护理配合主要分为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给予接受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患者护理配合可以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肺内感染发生率影响。方法从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重症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中选取88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44例)和对照组(早期肠外营养,44例),对比两组患者肺内感染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内感染率、肺部第二重感染率、肺内感染病死率和呼吸机使用率分别为25.0%、9.1%、4.5%、31.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显著降低重症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肺内感染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剥内扎术与内括约肌后正中切断术用于环状混合痔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患者100例参与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治疗组使用外剥内扎术联合内括约肌后正中切断术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当中,治疗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的概率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比较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外剥内扎术联合内括约肌后正中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效果比单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更好,更得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7年8月)收治的LST患者4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ESD组16例给予ESD治疗,EMR组28例给予EMR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ESD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EMR组、完整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明显高于EMR组、复发率明显低于EMR组,均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若LST病灶>2mm可选择ESD,虽然手术时间较长,却能更彻底的切除肿瘤,降低复发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胶囊内镜检查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的清洁效果。方法127例患者随机分成20%甘露醇组(42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42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二甲硅油散组(43例),比较3组患者的肠道清洁效果。结果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二甲硅油散组的肠道清洁有效率为93.02%,肠道清洁效果最好(P<0.05)。结论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二甲硅油散进行肠道准备可有效提高胶囊内镜检查图像的清晰度及病变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损伤性脑内血肿临床效果。方法采用CT定位微创手术对27例静脉损伤性脑内血肿进行治疗及术后评估。结果24例良好,3例中度残疾,无重残、死亡患者。结论CT定位微创手术治疗静脉损伤性脑内血肿适用于血肿量在10~30ml混合型或单纯型,单纯型静脉损伤性血肿血肿量>30ml的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4年11月经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的42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这42例患者中,颅脑损伤术后27例,脑出血术后13例,颅骨修补术后1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1例。结果29例通过腰大池进行脑脊液引流,13例在引流下配合鞘内抗菌治疗,其中1例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其余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无加重及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应用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加鞘内注药,配合全身应用敏感抗菌药物是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