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9 个结果
  • 简介:据LongCZ2018年1月31日[SciAdv,2018,4(1):eaap9004-eaap9004.]报道,美国和德国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描述了一种新的CRISPR方法,这种新方法或许有望利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患者机体的多能干细胞来产生健康的心肌,这种新方法还克服了此前研究人员对DMD细胞进行基因编辑时遇到的多种问题。

  • 标签: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治疗 研究人员 多能干细胞 LONG ADV
  • 简介:目的比较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2月5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其中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组28人,动力髋螺钉组26人。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价,并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获随访患者54例,随访时间为13-17个月,平均14.6个月。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组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下地负重时间早、骨折愈合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价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组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动力髋螺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下地负重时间早、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具有更多的优势,可以作为一种优先考虑的内固定系统。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 动力髋螺钉
  • 简介: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盆骨折的患者22例,随机分为3D组和对照组,3D组病例采用3D打印技术建模,术前模拟手术,定制个体化解剖钢板后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所有病例记录手术所用时间、出血量和内固定物的长度、弧度、螺钉数量和方向,术后应用Matta评分评估疗效,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2~8月,Mata评估标准均为优,3D组手术时间为(60±12)min,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为(218±63)mL,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手术入路与术前设计一致,内固定位置与术前手术方案设计完全一致。结论3D打印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骨盆骨折,可以给每一位骨盆骨折患者设计个体化解剖形内固定物,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并且具有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等优势,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3D打印 个体化治疗 骨盆骨折
  • 简介:目的设计一套适用于立体定向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治疗手术的计划系统。方法采用线性布源原则,设计结合立体定向手术方式的粒子植入治疗计划设计模块;采用基于图形处理单元的粒子剂量快速计算方法,进行放射剂量场的实时计算和更新;研究术前MRI图像和术后CT图像的自动配准和融合方法,实现术后剂量的定量验证,并提出一种基于体积重合率的剂量比较方法。结果实现了一套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的神经外科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软件。经临床试用,完全满足临床需求。结论该系统能够有效地辅助医生进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的术前治疗计划设计、优化和术后的放射剂量验证,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立体定向 放射性粒子植入 治疗计划系统 剂量验证 图像配准
  • 简介: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SAVM)的血管构筑从而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治疗的120例SAVM病人的临床资料、血管造影影像资料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 根据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团的形状,将AVM分成两种类型:团块型和幼稚型。血管构筑学分析包括供血动脉、供血方式、伴随病变。其供血动脉为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和/或软膜动脉。经超选择脊髓血管造影可见畸型团有5种构筑方式:(1)终末供血形式,本组104例行栓塞治疗,其中85例单纯栓塞,70例神经功能恢复与改善;19例行术前栓塞、减少术中出血;(2)穿支供血形式本组16例,少量部分的用颗粒栓塞,栓塞后症状均改善;(3)动静脉直接交通1例;(4)AVM伴有动脉瘤13例,首先行动脉瘤栓塞;(5)AVM含有静脉动脉瘤样扩张2例。结论 脊髓髓内AVM的血管构筑学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终末型供血可行胶栓塞。穿支供血只能少量部分的用颗粒栓塞。AVM内的动脉瘤应首先栓塞,可明显减少再出血的危险。团块型AVM术前栓塞有利于手术切除。幼稚型AVM只能栓塞治疗

  • 标签: 脊髓动静脉畸形 治疗 血管构筑学
  • 简介:目的总结16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包括:同胞allo-HSCT125例.非血缘关系allo-HSCT30例和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7例1治疗恶性血液病疗效和生存状况。方法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6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5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2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6例,多发性骨髓瘤(MM)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3例,慢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CMML)1例.霍奇金淋巴瘤(HD)1例。经预处理,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的同胞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27例.allo-PBSCT98例和非血缘关系allo-BMT4例,非血缘关系aUo-PBSCT26例.HLA相合的同胞非清髓allo-PBSCT7例。非血缘关系allo-HSCT患者采用长程加强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方案(将环孢菌素A提前至预处理开始时使用,同时加用霉酚酸酯)。结果移植后中位随访38(2-259)个月。allo-HSCT患者长期DFS为54、9%(89/162),CML至今DFS为61-3%(38/62),AML至今DFS为56,9%(33/58),ALL至今DFS为39-3%(11/28).MDS至今DFS为83-3%(5/6),3例NHL存活1例,1例CMML存活.3例MM均死亡.霍奇金淋巴瘤(HD)1例死亡。移植后100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TRM)19.8%(32/162),死亡原因分别为急性GVHD、播散性感染、复发和植入失败;移植后100d至2年内TRM为24、7%(40/162).死亡原因分别为慢性GVHD、CMV感染和疾病复发,1例于移植后1413d死亡.其余移植超过2年均存活,死亡原因是慢性GVHD合并感染,最长生存已11年。结论allo-HSCT可使相当部分白血病患者获得长期无病存活.治疗MDS效果良好.治疗MM效果很差。该组患者移植后100d内死亡原因主要是急性GVHD:移植后100d至2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慢性GVHD和CMV感染、疾病复发;故除正确处理移植相关并发症�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估急诊闭合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blade,PFNA)治疗青壮年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6月~2012年6月经急诊手术治疗的16例青壮年粗隆下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1例,女5例;年龄32~45岁,平均36.2岁。按Seinsheimer分型:ⅡB型2例,ⅡC型1例,ⅢA型6例,ⅢB型1例,Ⅳ型4例,Ⅴ型2例。所有患者急诊手术前均进行美国麻醉学会(ASA)评分,术后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进行评估。末次随访采用Parker-Palmer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术后活动能力。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平均13个月。本组患者评分平均为(7.72±1.40)分。结论急诊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是治疗青壮年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可靠方法,能提供坚强的固定,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 标签: 股骨粗隆下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急诊手术 青壮年患者
  • 简介:比较正常对照组、骨质疏松动物模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各治疗组大鼠股骨的蠕变力学特性,以蠕变特性指标确定各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以去卵巢方法复制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分别以中药、西药、VK、钙剂对模型动物进行治疗,15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取大鼠股骨进行蠕变实验,蠕变实验的应力增加速度为0.01MR/s,设定实验时间为7200s,采集100个数据,记录蠕变实验数据和曲线,以三参数模型处理实验数据。正常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7200s应力松弛量差异不显著(P>0.05s),模型组7200s蠕变量低于正常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差异显著(P>0.05s),VK组7200s蠕变量大于模型组与钙剂组,差异显著(P>0.05),模型组7200s蠕变量与钙剂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蠕变曲线是以指数关系变化的。中药、西药治疗组大鼠通过治疗股骨蠕变力学特性恢复到原来的水平,VK治疗组大鼠股骨蠕变特性有一定恢复,钙剂对提高骨的蠕变力学特性无明显效果。模型组大鼠股骨蠕变特性发生了改变。模型组大鼠股骨蠕变特性改变最大。

  • 标签: 骨质疏松 动物模型 药物治疗 蠕变 对比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对比后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0月~~2008年10月进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7例资料。平均年龄74.5岁,小切口组45例,标准切口组42例。记录患者的身高、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应用助行器时间、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两组资料患者年龄、术前诊断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平均体重指数小切口组小于标准切口组。其余各项指标小切口组均优于标准切口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技术熟练的手术者,经后外侧小切口行THA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比后外侧标准切口术后早期疗效优越。

  • 标签: 小切口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移位骨折 老年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和适应症选择。方法2011年1月-2015年1月,对52例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部分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应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VAS疼痛评分评估治疗结果,观察肩关节活动范围,肌力、疼痛情况。结果52例患者例患者术后获10-18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前屈上举(130.4±20.4)°,外旋(35.8±14.2)°,内旋达T9水平。ASES评分平均为(83.4±11.9)分,VAS疼痛评分平均为(1.5±0.9)分,总体优良率为80.3%。48例患者未出现假体松动,4例术后出现肩关节假体上移,1例上举轻度受限,4例出现大、小结节吸收。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指征和掌握操作技术,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肱骨骨折 人工肱骨头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老年
  • 简介:目的观察尿激酶两种不同的应用方法针对血液透析用半永久性双腔导管尖部血栓及纤维蛋白鞘的预防及治疗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0年1月~12月行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置管血液透析患者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56岁。随机分为2组。共行血液透析2210例次。观察组采用100kU尿激酶加入100mL0.9%NaCl溶液缓慢滴注,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比较透析前导管抽吸不畅事件及透析过程中护理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透析前导管抽吸不畅事件[28例次(2.5%)]及透析过程中护理干预的次数[51例次(4.5%)]明显少于对照组[110例次(10.2%),221例次(20.5%)],观察组在透析过程中血流量[(241.6±55.2)mL/min]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208.0±52.7)mL/min]。结论尿激酶预防滴注法对于半永久性双腔导管尖部血栓及纤维蛋白鞘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法。

  • 标签: 半永久性双腔导管 血液透析 尿激酶滴注法 纤维蛋白鞘 尖部血栓 导管堵塞
  • 简介:据LyleHoodR2016年12月4日[JBiomedNanotechnol,2016,12(10):1907-1915]报道,美国德克萨斯大学(TheUniversityofTexas)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设备———胶囊,其能够给治疗癌症及其他疾病的药物运输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很多药物释放系统的问题是需要采用特殊的最小剂量的药物来有效治疗疾病,但最大的限制是并不知道这种药物释放系统中能够携带多少药物才能够使得患者没有副作用。

  • 标签: 有效治疗 疾病 癌症 设备 药物释放系统 植入
  • 简介:成人复杂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是最难治疗的的肱骨远端骨折,类型多种多样,加之治疗上难以绝对恢复软骨的平滑,关节软骨再生能力低,治疗不当常遗留创伤性关节、关节功能障碍、关节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对骨科医师治疗仍然充满挑战。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09年6月采用鹰嘴截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复杂肱骨髁间粉碎骨折25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肱骨髁间粉碎骨折 固定治疗 解剖钢板 成人 截骨 鹰嘴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对老年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32例,进行术中观察及术后随访。结果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固定可靠,31例术后经4~16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无并发症,功能评分:优21例,良8例,优良率达93.9%。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效果良好,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转子间骨折 解剖型锁定接骨板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微创内外侧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C3型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3月~2012年12月采用微创内外侧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C3型股骨远端骨折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及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110~150分钟,平均125分钟;术中出血量400~600ml,平均480ml.术后伤口无感染、皮肤坏死发生,均Ⅰ期愈合.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个月.X线显示平均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无内固定物断裂及松动事件发生.22例患者达到骨折解剖复位.患者末次随访时,2例开放性骨缺损患者关节僵硬(0~50°),其他患者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2~120°.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优9例,良11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0%.结论采用微创内外侧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能较好的暴露骨折,达到骨折内固定的坚强固定,满足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微创操作减少了软组织并发症,利于骨折愈合.

  • 标签: 股骨远端骨折 C3型骨折 微创 双钢板固定
  • 简介:本文介绍特异性DNA免疫吸附剂制备方法及用血浆灌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DNA免疫吸附剂是以碳化树脂为载体,将小牛胸腺DNA与蓝四唑阳离子络合后同火棉胶混合固定于载体表面而制成。6例SLE女性患者,年龄22~43岁,免疫复合物高于正常值,有不同程度贫血。其中,关节疼痛5例,水肿3例,皮肤损伤2例。用血浆灌流进行治疗。结果:5例关节疼痛全部缓解,3例水肿中2例减轻,2例皮肤损伤中1例好转。DNA抗体平均减少了37.5%。BUN平均减少40.6%。而血小板及血红蛋白变化不明显。此方法是较理想的血液净化形式,为难治性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新治疗方法。

  • 标签: 免疫吸附剂 血浆灌流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目的观察前方经胸骨及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治疗对上胸椎结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的27例上胸椎(T1-4)结核患者。经胸骨入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手术14例(A组),采用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13例(B组),术后随访时间12~52个月,平均27个月。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评分(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SF-36量表的记分,比较组内和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ODI评分、VAS评分和SF-36量表的记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上述三项指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上胸椎结核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术后功能,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与两种手术方式无关。

  • 标签: 结核 脊柱 脊柱融合术 随访研究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