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效果的因素以及合理用药措施。方法 选择某院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120例呼吸道感染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将这些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于60例对照组患者是在护理人员或者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而对于观察组患者,则是由临床药师提供了药学服务,在分别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药学服务方法的基础上,对比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患者症状的缓解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各项指标。结果 在确保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变的前提下,使用临床药师提供药物服务的观察组,比在护理人员或者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的对照组,其咳痰以及咳嗽现象得到了明显缓解,并且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以及住院天数也明显减少,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和PCT水平也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67%与13.33%。结论 使用临床药师实施药学服务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合理性,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病症,减少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在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方面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 标签: 药师 药学服务 临床合理用药 头孢菌素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期间开展临床药师干预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呼吸内科收治的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学干预,研究组采用临床药师干预,对比患者干预。结果:研究组用药合理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

  • 标签: 呼吸内科 抗菌药物 临床药师干预 用药合理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现将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依据入院顺序进行随机分组,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49例作为对照组,接受二甲双胍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49例作为观察组,针对两组治疗效果开展对比。 结果 观察组血糖水平明显更低,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更有利于患者的血糖水平下降,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在社区医院积极推广应用。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糖尿病 作用机制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胰腺导管腺癌是一种致命的恶性肿瘤,以促结缔组织增生间质为特征。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是PDAC微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维持细胞外基质,同时也参与癌细胞和浸润性免疫细胞的复杂串扰。因此,它们是开发PDAC治疗策略的潜在目标。

  • 标签: 胰腺导管腺癌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异质性 免疫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中间入路途径和传统上入路途径用于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入院进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纳入研究,就诊时间处于2021年6月-2022年8月期间内,予以数字表达分组,对照组共计39例选择传统上入路途径,观察组另外39例选择中间入路途径,将两组手术指标予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所用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更少,但术后引流量于对照组大致相同,两组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传统上入路途径相比,甲状腺手术中应用中间入路途径的手术效果更好,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的同时,促进手术患者尽快恢复,是更值得广泛推广的方案。

  • 标签: 中间入路途径 上入路法途径 甲状腺手术 手术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对于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的作用。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未实施PDCA循环的病案首页200份设置为对照组,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实施PDCA循环的病案首页200份设置为观察组,对比PDCA循环实施前后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结果经统计,对照组与观察组疾病编码准确率、手术编码准确率、手术或操作漏填率及资料完整率各项指标相比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结论病案首页信息管理应用PDCA循环的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信息管理质量,对于保证医院综合管理质量推动医院可持续性发展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

  • 标签: PDCA循环法 病案首页信息质量 作用
  • 简介:摘要在药品检验的过程中,针对细菌内毒素检验的方法如何进行有效应用,许多学者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针对药品检验中细菌内毒素检验进行分析,提出了药品检验中细菌内毒素检验的使用方法和应用的原理,进而明确了药品检验中细菌内毒素检验的具体作用,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药品检验 细菌毒素 检验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在肺癌患者放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 114例,采用随机方法分别纳入到观察组(开展循证护理)和常规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放疗期间心理状态和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放疗期间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奇霉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抽签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患儿。观察组患儿行阿奇霉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对照组患儿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患儿78.04%,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11.96%高于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88%,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反应,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满意程度。

  • 标签: 阿奇霉素 克林霉素 小儿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笔者对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在尿中红细胞与白细胞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3022份晨尿样本进行研究,将尿液分成两管,对两管尿液分别进行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结果显微镜检查与UF-500i检测红细胞阳性率分别为12.5%和19.5%,真阳性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以及真阴性率分别为10.8%、8.7%、1.7%、78.8%,经2检测RBC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检查与UF-500i检测白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4.8%和14.5%,真阳性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以及真阴性率分别为12.1%、12.7%、2.5%、72.8%,经2检测WBC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对红、白细胞进行检测时与显微镜存在差异,二者可以在临床工作中做到互补,为检测结果准确性提供保障。

  • 标签: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 显微镜法 红细胞 白细胞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阐述nCD4细胞对白血病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近期来我院进行检查的患者100例,根据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对其进行分组各50例,观察不同患者间检测指标的异同。结果 不同患者间检测指标与各项指标在诊断疾病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有很大不同(P

  • 标签: nCD4 白血病 细菌感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HIV)患者测定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了解其自身的免疫力,为今后的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县疾控中心2020年2月-2022年2月期间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767名HIV患者进行CD4+T淋巴细胞的测定,并对其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767名HIV患者中CD4+T细胞最大值为1673个/ul,CD4+T淋巴细胞的最低值为1/ul,CD4+T淋巴细胞的平均值为488±292个/ul;2767名感染HIV的患者中,CD4+T淋巴细胞的性别和感染途径比较无显著性,P>0.05;CD4+T淋巴细胞在各年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市大部分患者均处于艾滋病的中期和晚期阶段,临床上采用CD4+T淋巴细胞的方法,对HIV感染患者进行客观评价,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HIV患者的免疫状况,以便及时制定相应的抗HIV治疗方案。

  • 标签: 艾滋病HIV CD4+T淋巴细胞 检测 价值
  • 简介:摘要: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调查显示:从2013年末到2018年末艾滋病人数由3430万人增加到3790万人,携带者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我国的艾滋病例从2013年的80.9万人增至2018年末的125万人,截止到2019年末,全国报告存活的感染者有95.89万人。针对目前艾滋病的传播进行研究,主要表现为性传播,其他传播的途径已经基本阻断或是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如何早期诊断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免疫印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环孢霉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间,本院接诊的6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抽签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33例,对照组33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环孢霉素治疗以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环孢霉素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以及ANC(外周血中性细胞)绝对值变化。结果:在对实验组患者实施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环孢霉素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78.79%,(P

  • 标签: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环孢霉素 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药物选择、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抽选我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资料,对药物选择、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显效23例(占57.5%),有效15例(占37.5%),无效2例(占5%),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40),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了解药物作用机制,合理选择药物,有助于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疗效的提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药物选择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在医院各科室中,药剂科是非常重要的功能部门,直接关系到医院的药品管理、监督和供应。目前,在开展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抗菌药物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该药物具有杀菌、抗菌的作用比较常用的抗菌药物有青霉素、林可霉素等等。实际在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要合理使用该种类药物,避免对患者的健康和康复造成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药剂科如何在临床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了多角度论述,希望对医院的发展和病人的康复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药剂科 用药管理 抗菌药物 临床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学服务对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9月期间于我院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2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前)139例和观察组(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后)143例,观察两组的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发生率(3.50%<10.07%,χ2=4.850)、不良反应发生率(2.80%<10.79%,χ2=7.169)以及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6.14±0.71)mg/L<(8.06±0.85)mg/L,t=20.610]、降钙素原(PCT)水平[(3.02±0.74)ng/mL<(4.16±0.95)ng/mL,t=11.260]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3.41±1.02)d<(4.35±1.27              )d,t=6.862]、用药时间[(4.28±1.87)d<(5.06±1.61)d,t=3.749]、住院时间[(5.05±1.14)d<(5.91±1.29)d,t=5.936]比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临床药学服务的开展,能够保障用药的合理性,进而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降低用药风险。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临床药学服务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