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中国玉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礼制法度”的重要体现。代表着阶级于权利,是帝王权威的象征,但与此同时也像世人展现着中国古代文明,玉制品的造型式样,纹样提炼无一不体现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简介:现代以前的中国,中国女性什幺样儿?都知道她们男尊女卑,夫为妻纲,三从四德,贤惠、节烈,再加上男人大权在握的"七出之条"和女人理当信守的"从一而终"。中国人从不怀疑这一堆条目的总和便是中国女性曾经的标准身心形象和常态生存方式。那活法儿外行看上去会望而生畏并不可思议。中国人却都相信,中国女性也许是天生的中国特色,也许是后天的习惯成自然,她们和这活法儿基本上相安无事,而且从中熔铸出一份独属中国女性的心理和素质。后来这心理和素质被分作封建性和美德两部分,该扬弃的扬弃,该继承的继承。一种统称为"中国传统"的女性人格,在中国便有翻新不尽的应时版本,而中国人一说起女性,最轻车熟路的也总是向文化条目中按图索骥或照猫画虎。或许不无道理。中国最流行的女性命运故事,动人的固然多见悲剧,但那未必不是得力于悲剧本
简介:摘要文化适应问题是当今世界跨文化交际中无法避免,不可忽视的问题。文化适应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结果,这一过程是缓慢曲折的,适应的结果则表现在了不同影响条件下所造就和所体现的人们的行为模式的不同。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需要了解和适应有关文化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不同的人和群体,适应的过程和结果也不尽相同。对于这个客观存在的问题,人们对其的关注日益增多,也表明了其重要性。
简介:20世纪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吴宓作为一种独特而又有一定代表性的文化现象,颇受世人关注与议论,纷争聚讼达70余年之久。其间的关节点,至今仍有研究价值。1922年1月到1933年7月吴宓主编《学衡》杂志,高张"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大旗。在这面旗帜之下,汇聚了一批学贯中西的教授、学者,形成了一个"学衡"派。从那时起,吴宓及"学衡"派,因为体现主流社会意识的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文化运动相牴牾而被认定为封建复古派乃至逐步升级为政治上的反动派。吴宓及"学衡"派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角色形象,也就在一代又一代的后学心目中沉淀下来,直至70年代末期。1978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