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预防犯罪需要采用多种措施,运用各种手段.从犯罪意识的产生、犯意的强化、到犯罪行为的着手实施的各个阶段进行预防,能够有效地减少犯罪;同样,采取一定的措施,从防止被害的角度着手,加强防范而使有犯罪倾向的人无机可乘、犯罪行为无法实施,也能达到减少犯罪的目的.经过深入研究可以发现,防止被害不但有必要,而且切实可行.因此,被害预防应该成为预防犯罪的另一种途径.
简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求改变当前刑事案件庭审普遍存在的庭审虚化现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是实现庭审实质化改革最直接的方式。然而,因为当前我国司法资源相对短缺,要求所有案件的证人出庭既不现实也无必要。为此,我国应在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中明确证人出庭作证的范围,将刑事关键案件的关键证人范围予以明确。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关经验,建构符合国情的交叉询问制度,明确法官在庭审人证调查中的作用和地位。最后,对于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与书面证言如何进行认定,也应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判断标准。
简介:摘要:情报作为行动的先导,而无人机系统是顺应时代的新型侦查工具,具有成本低、效率较高、无人员伤亡风险、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特点,可以大力发展用于制毒犯罪侦查,本文通过浅谈警用无人机在我国制毒犯罪侦查中的应用,来分析无人机在警务运用中的可行性和未来发展。
简介: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定的监督机关,被赋予了特定的监督权力。但其本身存在的问题也理应受到有效的监督,这样才能有效防止"灯下黑"的执法犯法情况发生。因此,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检察院自侦案件监督制约机制尤为必要。
简介:传统的思维认为我国司法只能严格依法进行,法官没有司法能动的空间,原因来自于我国成文法传统和宪法选择以及法官素质。这种错误思维对我国现阶段危害颇深,直接影响到我国和谐与宪政地实现,而造成这种司法困境的不是宪法与制度,更多的是传统思维,因此转变成见、进行司法能动无疑是解决问题最切实可行的道路选择。
简介: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终于审理完结。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马加爵杀人这与其反社会、仇恨型犯罪的畸形人格密切相关,也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严重缺失,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待加强。
简介:为了查明犯罪事实,准确惩罚犯罪,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侦查机关应在明确犯罪嫌疑人享有各项权利的基础上,切实从表明身份、告知诉权、严格按诉讼程序履行义务三方面加强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的保障.
简介:在信息化大背景下,为顺应公安实战需求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潮流,《犯罪情报学》课程教学应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批判性思考教学应掌握的基本原则,从授课教师教学知识、能力、态度及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等四个层面来全面探讨怎样将批判性思考科学合理地融入《犯罪情报学》课程教学。
简介:摘要:刑事犯罪情报工作是公安机关预防和打击犯罪的关键工作,大数据环境为刑事犯罪情报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技术支持,文章通过分析大数据环境下刑事犯罪情报工作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可行的刑事犯罪情报工作策略,为刑事犯罪情报工作提供借鉴。
简介:法人的刑事责任问题一直是法学界议论的热点问题,英美法系国家的刑法在追究法人犯罪刑事责任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远远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法人刑事责任理论比较分析,着重对“替代责任”理论以及“法人代表的另一个我”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大陆法系国家近几十年来对法人刑事责任问题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梳理了我国刑法学界对法人刑事责任理论研究的主要代表性观点。
简介: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为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课题组成员对海南省未成年人犯罪状况进行了充分调研。文章以调研为基础,从犯罪主体、犯罪类型等方面分析了海南省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特点,从身心发展矛盾等方面探讨了引发海南省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形成的心理基础,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防治措施。
简介:药家鑫一案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辩护律师提出其是激情杀人,让激情犯罪一词再次进入公众的视线,然而何谓激情犯罪,我国的刑事立法及司法解释却没有相关的规定。本文从激情犯的概念出发,明确激情犯的五个成立要件,并基于成立要件分析药家鑫的行为并对其加以定性,最后借国内外有关被害人过错的相关理论,得出激情犯得以减轻刑事责任的依据。
简介:刑事诉讼的目的一是打击犯罪,二是保护人权。在整个刑事诉讼中,尤其是侦查阶段,处于被追诉者地位的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及人身安危极易受到国家有组织的暴力行为的侵犯,因此,其权利的保障自然成为人权保障的重点。文章就我国目前对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完善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制度提出了建议。
简介:NGO是一种非赢利性、非政府、自愿自治的正规化民间公益组织,在现代社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是,对于NGO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进行经济犯罪该如何加以规制的问题,刑法理论界和实践中都有着诸多不同意见和具体法律规制方法.全文通过一种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认为国内外传统刑法学理论与具体法律文本总共存在着NGO话语缺失、方法陈旧和传统研究的前见性三大缺陷,提出将来应当建立起独立的NGO工作人员职务型经济犯罪刑法规制体系.
简介:"马尧海案"所引发的巨大争议,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我国刑法所规定的"聚众淫乱罪"。从刑法学角度,基于刑法的谦抑性,无被害人犯罪应当除罪化;从宪法学角度,公民享有自我决定权,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必须符合宪法意义上的比例原则。私密性的聚众淫乱行为如被入罪,即属于无被害人犯罪。这侵害了公民的自我决定权,亦不符合宪法意义上的比例原则。
简介: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行为多发生在侦查阶段,新《法律诉讼法》的修改极大地加强偶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的保护,本文分别探讨了具体侦查厅对犯罪嫌疑人的保护及新刑事诉讼法对辩护人权利的保护。
预防犯罪的另一种思路——被害预防
庭审实质化改革之刑事案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研究
警用无人机在制毒犯罪侦查中的应用研究
检察院自侦案件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措施
一种实现司法能动的进路——以公法案件为例的阐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关于马加爵案件的思考
谈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诉讼权利的实现
批判性思考对《犯罪情报学》课程教学的启示
大数据环境下刑事犯罪情报工作优化研究
法人刑事责任的理论与实践——公司犯罪理论的比较研究
海南省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状况调研报告
论激情犯罪的成立要件及处罚——以药家鑫案为视角
论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对NGO工作人员职务型经济犯罪传统刑法规制之评判
自我决定权、比例原则与无被害人犯罪的除罪化——从“马尧海案”说起
论侦查阶段中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护——以新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为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