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口服营养支持补充(ONS)集束化护理方案,并探讨其在胃癌术后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文献回顾胃癌术后患者居家ONS依从性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根据循证证据总结并制订相应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建立居家ONS管理团队及流程。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宁波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需要居家实行ONS的107例胃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1月—2021年4月的胃癌术后患者设为对照组(n=40),将2021年5—10月的胃癌术后患者设为观察组(n=67)。对照组实施常规ONS,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居家ONS集束化方案,并评价两组间营养支持依从性、体重增幅、体重指数增幅、随访体验的差异。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ONS的依从性、体重增幅、体重指数增幅、随访体验评价得分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集束化方案提高了胃癌术后患者居家ONS的依从性、营养状况及对医护随访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居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探究其在居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且现居家的糖尿病患者80例,按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居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维度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构建的居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完整,且科学性强,其在居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血糖水平,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理论的延续护理干预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上海市同济医院接诊的居家腹膜透析患者1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基于IKAP理论的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心理状况及治疗效果的变化。结果实施基于IKAP理论的延续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再入院率、腹膜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实施基于IKAP理论的延续护理后,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对健康成年人血脂和血糖的影响。方法2020年4月7日至5月1日在北京市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成年人512例,从中筛选出无慢性传染性疾病、年龄≥18岁、接受社区封闭管理或居家隔离时间为2020年1月23日至3月30日,且2018及2019两年同月份均在北京市体检中心体检的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最终87例纳入本研究。使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血脂及血糖三年的变化趋势,进一步使用Bonferroni法分析两两体检年份血糖及血脂水平差异。结果87例研究对象中男性36例(41.4%);女性51例(58.6%),年龄(46.3±13.2)岁(范围:24~74岁)。2018—2020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指标的随时间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男性LDL-C、TC、FB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HDL-C、LDL-C、TC、FB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8、2020年的HDL-C水平均显著低于2019年[(1.27±0.29)、(1.30±0.31)比(1.36±0.34)mmol/L],2020年的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2018、2019年[(3.11±0.88)比(2.81±0.77)、(2.84±0.71)mmol/L],2020年的TG水平显著高于2019年[(1.54±1.17)比(1.32±0.80)mmol/L],2019、2020年的TC水平均显著高于2018年[(4.88±0.94)、(5.10±0.99)比(4.63±0.90)mmol/L],2019、2020年的FBG水平均显著低于2018年[(5.34±1.17)、(5.44±1.58)比(5.84±1.70)mmol/L](均P<0.05)。男性LDL-C、TC、TG、FBG四项指标总体均值在各年度均高于女性、HDL-C总体均值低于女性;相比2019年,2020年男性LDL-C、TC均显著升高、女性HDL-C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对血脂及血糖产生不良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居家护理平台指导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入本院治疗的100例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为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平台指导结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标准吞咽功能(SAA)、吞咽障碍筛查量表(Burke)、吞咽视频内镜检查(VESS)评分分别为(25.47±2.63)分、(2.97±1.07)分、(6.38±0.91)分,均优于对照组(29.48±2.41)分、(5.24±1.41)分、(5.32±0.8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压力、进食持续时间、食欲、食物的选择、吞咽障碍症状、恐惧心理、情绪、社交、疲劳及睡眠等评分分别为(2.99±0.87)分、(3.12±1.21)分、(3.65±0.85)分、(3.57±0.74)分、(2.57±0.84)分、(2.98±0.68)分、(3.46±1.03)分、(3.41±0.96)分、(3.38±1.07)分、(3.12±1.48)分,均高于对照组(2.29±0.95)分、(2.27±0.88)分、(2.42±0.93)分、(2.98±0.63)分、(2.12±0.69)分、(1.99±0.97)分、(2.32±0.99)分、(2.68±0.97)分、(2.84±1.01)分、(2.01±1.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实施居家护理平台指导联合康复训练干预模式,可提高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慢性病患者对居家康复资源整合的期望与需求,分析慢性病居家康复项目的可利用资源以及整合方式,为建立完善的慢性病居家康复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19年10 —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慢性病管理中心随访的16例慢性病居家康复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整理访谈结果,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4个慢性病患者对居家康复资源整合的期望与需求的主题:慢性病居家康复有效资源有限;慢性病居家康复水平有待提高;慢性病居家康复相关资源碎片化明显;应加强政府和基层医疗机构对慢性病居家康复的重视。结论目前慢性病患者对居家康复资源整合有较高的期望与需求,应有效整合区域内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平台以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居家康复效果,推动慢性病居家康复项目的全面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和整合慢性病居家康复患者自我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主要着重于居家自我管理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和促进因素,为慢性病居家康复自我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PsycINFO、Scopus、PubMe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与慢性病患者居家康复自我管理体验相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0年5月31日。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汇集性整合的方法进行Meta整合。结果共纳入23篇研究,提炼出82个主要结果,归纳成9个新的类别,综合为4个整合结果,分别为:慢性病居家康复自我管理过程中的多重压力、慢性病患者居家康复自我管理相关资源支持不足、慢性病患者的居家康复自我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慢性病患者居家自我管理的积极体验。结论慢性病居家康复患者在自我管理过程中面临多重阻碍因素。护理人员应高效整合区域内可利用的居家康复自我管理相关医疗资源,精准对接患者的居家康复自我管理需求,早期识别患者居家康复自我管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的居家自我管理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瓴汤加减治疗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云浮市中医院内科二区收治的64例脑卒中患者,男35例,女29例。年龄(62.08±3.86)岁,年龄范围为55~77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与中药组,每组32例。阿司匹林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中药组采用建瓴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效果及中医症状评分。结果中药组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06±0.43)分]低于阿司匹林组[(6.35±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80.27±4.58)分]高于阿司匹林组[(71.43±4.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有效率[93.8%(30/32)]高于阿司匹林组[75.0%(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7.58±1.72)分]低于阿司匹林组[(10.36±2.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瓴汤加减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中医症状评分,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吞咽动作观察疗法,而对照组患者则增加假吞咽动作观察疗法。观察组观看正常人吞咽动作视频,然后模仿吞咽动作;对照组则在常规吞咽功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看风景视频,2组均每周治疗5次,每次10 min,一共治疗6周。2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采用经口进食能力评估(FOIS)、渗透-误吸评估(PAS)和进食评估问卷调查(EAT-10)评估其吞咽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OIS评级、PAS评级和EAT-10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FOIS评级(5.03±0.96)级、PAS评级(2.57±1.01)级和EAT-10评分(20.80±4.90)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动作观察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脑卒中康复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10月到 2022 年10月期间的 60 例脑卒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患者,对照组脑卒中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结论:在神经内科中对脑卒中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值得在目前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过去的20多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青年脑卒中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与老年患者相比,青年患者颅内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比例较高,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也更多样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口服避孕药等风险因素日渐增加。由于青年脑卒中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病因繁多、接诊医师的临床惯性思维以及他汀类药物使用顾虑,及时诊断和规范化治疗仍然具有挑战性。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医疗援助已近60年,考虑到中国及非洲医疗水平的地域差异,为了帮助中国援外医疗队对非洲青年脑卒中的现状有更深入的认识,本文对国内外尤其是非洲青年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早期识别、治疗、预防和宣教青年脑卒中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凝视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凝视稳定训练,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的静态站立时双足压力中心(COP)压强占比和包络椭圆面积、动态下双足COP前、后偏移速度(AP-COPV)、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动态平衡功能[起立-行走测试(TUGT)]和特定活动中保持平衡的自信程度[特定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结果治疗后,试验组闭眼时的双足包络椭圆面积[(73.21±72.40)mm2]、睁眼患足压强占比[(60.28±17.86)%]、闭眼患足压强占比[(55.04±13.77)%]、健足AP-COPV[(12.03±6.83)cm/s]、患足AP-COPV[(11.82±5.46)cm/s]、BBS评分[(49.95±4.70)分]、TUGT[(21.63±11.14)s]、ABC[(68.38±12.85)%]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视稳定训练不仅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患侧支撑和重心转移能力,还可增强其平衡信心,降低跌倒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影响因素,并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多维度分析比较,针对性提出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100例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包括住院和已出院回院复诊的患者,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收集患者基本信息;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起立-行走计时试验(TUGT)测定患者平衡功能、移动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采用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评估患者对活动平衡的信心。应用单因素分析法评估患者性别、年龄、跌倒史、视力情况、平衡功能、移动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等因素与患者跌倒恐惧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分析法比较其影响程度。结果年龄、跌倒史、视力情况、平衡功能、移动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均对患者跌倒恐惧有影响。结论年龄、有跌倒史、平衡、移动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是导致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主要因素,针对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主要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跌倒恐惧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