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9 个结果
  • 简介:人们面对干旱的反应能力是人类学界值得关注的问题。肯尼亚西北部的图尔纳牧民对干旱极为熟悉。麦凯布认为,在图尔纳人的观念中,干旱是他们参与的生态系统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图尔纳人对干旱爆发的反应深嵌于他们的生活和生态系统中,并且涉及一系列他们在经济和社会组织方面深思熟虑和久经考验的对应策略。灾害的地方应对是灾难研究与人类学地方性知识建构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图尔卡纳 干旱 地方性知识 灾难研究
  • 简介:“外嫁女”纠纷是在农村集体产权框架下,不同利益主体对村落成员权及其相应的利益分配权的争夺。在纠纷过程中,冲突双方有着各自不同的公正认同,各利益主体基于各自的立场形成了不同的行动策略,使得冲突显得异常激烈。要解决这种纠纷,首先必须直面冲突的多重面向,认真对待冲突各方的利益和“正义”诉求,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强制措施。

  • 标签: “外嫁女”纠纷 村落成员权 公正认同 多元正义 行动策略
  • 简介:本文通过在甘肃南部临潭、卓尼地区的田野研究,探讨了龙神民间信仰的巡游和实际供养区域“马路”背后的文化边界问题.本文分析“马路”的范围、产生的历史渊源,并分析了其作为一种文化边界符号在地方性知识中的作用.“马路”作为一种特殊的地方性概念,对于理解多元文化地域的文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 标签: 马路 文化边界 地方性知识 龙神民间信仰
  • 简介:劫机行为是严重危害民航安全的犯罪行为。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及世界各国均对民航劫机犯罪进行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笔者详尽分析了我国民航1977-2007年3月发生的55例劫机犯罪,总结出我国民航劫机犯罪的三大特征:简单性、国内性和运输工具性,剖析了民航劫机犯罪产生的外因和内因,并进一步预测了我国劫机犯罪的发展变化,为劫机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民航劫机犯罪 简单性 国内性 运输工具性 原因 预测
  • 简介:<正>一九二四年一月,全世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列宁逝世了,为了缅怀列宁的丰功伟绩,为了表达苏联人民对自己领袖无限爱戴,苏联革命作家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在文艺作品中再现列宁崇高而光辉的伟大形象。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三日,斯大林同志在回答德国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提出的问题时说:“至于列宁和彼得大帝,那末彼得大帝是沧海一粟,而列宁是整个大海”。列宁的形象,是一个包含着巨大的历史范畴的形象,苏联革命作家在塑造列宁艺术形象的时候,只能选择列宁的某些特征,从特定的角度或侧面,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再现列宁的光辉形象。对于多

  • 标签: 列宁主义 艺术形象 高尔基 革命作家 无产阶级 领袖人物
  • 简介:近年来,学理界对教师专业化标志的讨论已有不少,但由于时代不同、视角不一,人们对其认识和理解也有差异。本文试图站在新时代背景下,从内在标准和外在要求两个维度对教师专业化的标志作系统、客观、理性的剖析,进一步探究教师专业化的准专业现实即教师专业化形成的实际障碍,以期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提供更为完善的指标体系。

  • 标签: 业务特征 社会属性 准专业现实 专业化标志
  • 简介:山地民族万物关联的生态观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彼此向对方植入了自己的文化符号,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个生命体。在这样的生态观的影响下,山地民族不断地向其所处的社区里布控着“神”的化身,使其社区极具神圣性,每一生命体和非生命体都成为人们的崇拜对象。结果是,在一个有“神”的社区里,其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一传统思维给未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诸多生存方式的选择。

  • 标签: 山地民族 有“神”社区 生态智慧
  • 简介:探讨、研究源于远古时期,形成于漠北时期的游牧文化形态西域绿洲农耕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演变成以生态伦理观为主体的,对后世维吾尔人产生根本性影响的绿洲文化形态。

  • 标签: 漠北游牧 西域 绿洲农耕 生态伦理 文化形态
  • 简介:抢婚风俗作为原始社会的一种婚姻习俗,不仅具有文献资料证据,而且还有文化人类学方面的证据,尤其是采用文化人类学中的泰勒残存法,与历史文献和考古文物相结合,能够揭开古史上的一些谜团.我国的民族文化遗留丰富,利用泰勒残存法进行分析说明,能更有力地证明抢婚风俗的存在.

  • 标签: 抢婚风俗 文化人类学 泰勒残存法
  • 简介:翻译的目的是交流,交流的可能性取决于人们对周围事物在某种程度上的共识。翻译的可能性,即语言的可译性基于各种语言具有同等表达力这一事实。但由于语言间存在着语音、语义、句法结构以及语言风格的差异,这种表达上的同等是有差异的。事实上,由于文化间存在的差异,不同语言中对等的词汇也具有不同的含义。因此,语言翻译有一个限度的问题。本文的兴趣所在也正是文化因素与可译性限度的关系。

  • 标签: 文化 可译性 可译性限度
  • 简介:八旗制度对满族的形成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的整合,对女真向满族的转化以及满族形成后逐渐巩固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也相当巨大。使原本处于无序状态的女真文化改变了原来的面目,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区别于女真文化的满族文化,从而使满族成为具有统一文化的民族,八旗制度不仅促使这个民族完成了女真向满族的过渡,也使这个民族完成了由自在向自觉的过渡。

  • 标签: 八旗制度 满族 文化整合
  • 简介:自古以来,人类无论从事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青藏高原县有特殊的生态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文章从青藏高原的实际出发,提出“青藏高原生态文化学”这一个题,并就其内涵、作用及其意义等作了探讨,旨在推动青藏高原环境保护进程,使之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 标签: 青藏高原 生态学 文化学
  • 简介: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占统治地位和起主导作用的意识形态,对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对儒家文化吸收最全面、影响最深刻的当属满族,它对满族完善政治、发展经济、丰富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满族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具有一套完整的机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它对当代中国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讲述了满族对儒家文化的接受过程,分析了儒家文化对满族的历史影响,探讨了满族对儒家文化传承的当代启示。

  • 标签: 满族 儒家文化 当代启示
  • 简介:本文从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如何继承、创新、发展民族文化,继承、创新、发展民族文化与"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等方面,论述了民族文化的发展问题.

  • 标签: 民族文化 继承、创新、发展 “两个文明“
  • 简介:蒙古族舞蹈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它是蒙古人心灵深处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折射和独白。这种文化意蕴又由于蒙古族能歌善舞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使得许多与生活、娱乐、宗教有关的舞蹈以特有的动作、形式、特征流传下来,彰显了一个民族所走过的历史及由此积淀形成的集体审美意识。

  • 标签: 蒙古族 舞蹈 民俗 文化意蕴
  • 简介:在提出城市社区内在特质的基础上,对民族社区研究的文化意义进行摭析;从语言视角分析民族社区的文化现象、从精神视角研究民族社区的归属感、从建设视角探讨民族社区的发展、从文化视角了解民族社区流动青年的异质性,从而申释了对民族社区研究文化意义的思考及其观点。

  • 标签: 民族社区 特质 文化意义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