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龄<34周早产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特点及其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收治的胎龄<34周早产儿生后8周内的临床资料,按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程度分组,比较各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BPD的关系。比较BPD患儿与无BPD患儿在不同胎龄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构成比及不同程度BPD患儿生后8周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inophil count,EC)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生后4周内不同时间点EC对BPD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34例早产儿,发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52例,发生率为65.0%,轻度、中度及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分别占23.7%(36/152)、50.7%(77/152)、25.7%(39/152),生后第4周EC达高峰(1.47×109/L)。EC水平与胎龄、胎膜早破、败血症、BPD、红细胞输注、气管插管及生后类固醇使用等临床特征相关,不同程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儿BP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调整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等因素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24, 95%CI 2.474~52.742, P=0.002)。生后第3周EC预测BPD发生的敏感度最高(78.1%),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731, 95%CI 0.663~0.799,P<0.001)。结论早产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发生率高,EC在生后第4周达高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BPD可能相关,生后第3周EC对预测BPD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简介:摘要A型肉毒毒素(BTX-A)通过化学去神经作用改变眼外肌张力,当主动肌和拮抗肌组成的眼位平衡系统被打破,结合大脑反馈,可刺激双眼视觉重建,促使眼球恢复正位。BTX-A自1989年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治疗斜视至今,已成为儿童斜视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低创伤、麻醉时间短、无瘢痕等优点。本文对BTX-A治疗斜视的历史、注射方式、种类以及在儿童各种类型斜视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临床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医院门诊管理中应用流程优化的临床价值与体会。方法: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试验样本,通过双盲法分成两组,各为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实施优化护理流程的管理模式,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同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组分诊时间、等候时间、挂号时间、就诊总用时长明显更短,而分诊准确率明显更高,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组间对比门诊护理满意度,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对比患者投诉率,研究组更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门诊管理中应用流程优化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具有在临床中进行普及推广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骨科实行优质护理服务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骨科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收诊的患者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n=68例。实验组实行优质护理,观察组实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相比之下,实验组在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上比观察组要短,P<0.05;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对比而言,同样是实验组表现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 通过差异化骨科临床护理服务的对比,为骨科患者提供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缩短病患的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为病患减轻经济压力,提升预后生活品质;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的提升,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医护工作者的信任感、对医嘱的依从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中医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流涎症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治疗的60例患有小儿脑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采取中医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流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为29例,占比97.6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为20例,占比66.67%,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流涎情况较研究组严重,并且研究组患者垂涎情况Ⅰ~Ⅱ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小儿脑瘫流涎的患者,采取中医康复护理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流涎情况,具有非常好的护理效果,可以将其应用到临床护理当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乳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乳腺增生患者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各48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比较症状改善情况(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1.49±0.52)分]、乳房肿块直径[(1.46±0.40)cm]比对照组[(2.01±0.74)分,(2.03±0.48)cm]更低(P<0.05)。评价心理状态(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9.60±1.85)分]比对照组[(15.32±2.02)分]更低(P<0.05)。评价自我护理能力(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143.85±5.61)分]比对照组[(123.03±6.55)分]更高(P<0.05)。结论:在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加快病情恢复,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予以人文关怀的效果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时间筛选为2021.12-2023.1,以此时间段展开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治疗的78例患者,依据数字表随机划分,设定参照组、研究组,各计有患者39例,提供常规护理为参照组,研究组在此前提下加以研究组。就2组患者有关指标展开评测(康复疗效、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干预前比对康复疗效值相似(P>0.05);干预后同项测定为研究组值低(P<0.05);评测生活质量各项值为研究组表现更佳(P<0.05);满意度值为研究组97.44%比参照组82.05%高(P<0.05)。结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予以人文关怀,有着较好的效果,对于患者的机体状况恢复具有积极影响,可使患者更好适应日常生活,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阴道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对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具体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11月我院收治的4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经阴道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和腹腔镜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效果。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知,经阴道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和腹腔镜检查方式,在通畅、通而不畅和阻塞的诊断上无明显的差异,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两种方式的不良反应率,经阴道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的不良反应率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输卵管性不孕的患者采取经阴道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方式诊断,具有一定优势,可将其作为临床首选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产生的效果。方法:在本院2019年4月~2023年10月期间随机抽取106例患者纳入在本次实验中,并按照患者的就诊序号完成分组,将偶数的患者纳入参照组中,给予常规护理,将奇数的患者纳入在观察组中,给予专业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眼压以及前房深度、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眼压以及前房深度各项数据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要远远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对比于参照组来说更低,p<0.05。结论: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处于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实施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