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主动脉夹层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评价三维重建图像对主动脉夹层的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能力。方法49例主动脉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CT增强扫描。重建方法为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建(CPR),分别计算各种重建方法对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率。结果MPR,CPR,VR对破口的显示率分别为95.92%,95.92%,18.37%,对内膜瓣的显示率均为100%。MIP不能直接显示破口和内膜瓣。MPR,CPR,VR对真、假腔的显示率均为100%,MIP为67.35%。MSCTA同时可以发现主动脉之外的疾病。结论MSCTA适用于主动脉夹层的显示,所采集的数据能够满足3D图像后处理的需要。MPR和CPR对主动脉夹层显示最好,VR次之,MIP最差。
简介:IgA肾病(IgAN)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2],也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慢性肾脏病,研究发现10~25年约有20%~30%的IgAN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3,4],目前是我国导致ESRD的最主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业已证实,早期诊断、准确的预后评估、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延缓IgAN进展的重要措施[5]。IgAN的诊断需依靠肾组织的免疫病理学检查,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沉积,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积聚为主要特征,但其表现复杂多样,从肾组织大致正常到弥漫系膜增殖伴新月体形成均可出现,因此临床工作中期望从肾脏病理变化获取更多与疾病预后相关的信息,这一领域已有不少研究[6,7],已发现多个组织学病变具有预后预测价值,但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为了增加病理指标对评估预后的价值,许多研究者在综合考虑IgAN的多种组织病理学病变后,制定了多个IgAN病理评价方法。以下回顾性分析以往应用较为广泛的IgAN病理评价方法,包括综合性评价系统的Lee氏分级和Haas分型,半定量评价系统的Katafuchi积分和牛津分型。
简介:目的:探讨MSCTA对急性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临床证实的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急诊CT平扫、CTA及三维重建资料。结果:13例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mesentericarteryembolism,SMAE)7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superiormesentericveinembolism,SMVE)6例。直接征象:7例SMAE中,平扫见血栓密度影2例,CTA均见充盈缺损;6例SMVE中,平扫见血栓密度影4例,CTA均见充盈缺损。间接征象:13例中肠梗阻5例,腹水6例。SMAE:血管壁钙化5例,薄纸样肠壁改变2例,肠壁水肿增厚强化减弱3例;SMVE:增强扫描管壁环形强化、管径扩张5例,缆绳征4例;受累肠管、肠系膜广泛水肿增厚,增强扫描可呈明显减弱或未强化特点,肝脏门脉期强化减弱不均匀2例;合并门静脉、脾静脉血栓2例。结论:CTA对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的诊断敏感性较CT平扫高,对于CT平扫阴性的患者行CTA检查很有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经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的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30例病例,所有病例治疗前均行MSCTA检查,根据CT表现和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分期、分级,按病情发展分期早期、中期、晚期,按肠系膜动脉栓塞程度分级轻度、中度、重度,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总结选择合理治疗方法的指征。结果所有病例均经MSCTA诊断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结合临床表现分期、分级后,选择治疗方案,介入治疗13例,手术治疗10例,其它保守治疗7例;死亡10例(介入治疗3例,手术治疗3例,保守治疗4例),明显提高了治愈率(本组病例达66.7%),降低了病死率。结论MSCTA可对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进行准确诊断,结合临床表现等进行临床分期、分级,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提高了肠系膜动脉栓塞治疗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MRI信号改变和术后疗效之间的的关联性。方法对200例进行了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MRI影像表现在T1、T2加权像上进行信号分析,并将MR信号改变和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影像信号改变和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疗效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的MRI信号改变,对脊髓型颈椎病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分型与治疗方法选择;方法从我院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接收并治疗的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中抽取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显效22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中,显效18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76.0%,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剖宫产后出现瘢痕妊娠,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治疗模式,值得在临床中运用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辨证分型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将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等西药降压及降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主要分为痰湿中阻、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肝肾阴虚、阴阳俱虚型等5个证型,以六味地黄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经治疗,观察组血压和血糖控制达标率为83.3%(25/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20/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86.7%(2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19/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分型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溃疡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诊断的联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胃溃疡患者60例,按不同中医分型将其分为四组,其中A组肝胃气滞型(10例),B组脾胃湿热型(15例),C组脾胃气虚型(25例),D组胃阴亏虚型(10例),均于胃镜下观察其胃黏膜形态及溃疡的变化。结果四组在溃疡面积上无显著差异(P>0.05);A、B、C三组均存在胃黏膜水肿;A组溃疡色泽及覆苔白、黄色相当;B组溃疡色泽黄、覆黄苔;C组溃疡色泽白、覆白苔;D组溃疡色泽黄,覆白苔。结论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诊断存在密切联系,对胃溃疡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视频显示终端(visualdisplayterminalVDT)视疲劳患者症状体征等进行调查,初步探讨和提出VDT视疲劳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并结合VDT视疲劳的发病人群、病因、病机的独特性,分析VDT视疲劳在中医辨证论治思路和方法的特点,提出其中医论治方法及中医临证护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