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床旁护理交接班记录单在ICU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床旁护理交接班记录单并应用到ICU护理交接班中,对比应用护理交接记录单前后护士对病情掌握率、基础护理合格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应用后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交接班记录单的应用,使ICU有了统一规范的交接班流程,保证了护理安全,增加了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基础护理的质量,增加了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标准化护理床旁交接班实施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2月-2022年4月期间本院ICU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在随机分组法的分组原则下将这6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常规组30例,组内患者进行常规交接班干预,研究组30例,组内患者采用ICU标准化护理床旁干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来分析ICU标准化护理床边交接班的实施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较,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对在IUC接受诊治的患者来说,应采用ICU标准化护理床旁交接班干预,这种干预方式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提升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室(简称SICU)床旁交接班checklist的实施对护理床旁交接班质量的影响。方法制定床旁交接班checklist,分别收集传统的交接班方式(对照组)与新型的床旁交接班模式(实验组)下护理质量考评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对照组及实验组患方、护士及医生的满意度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共抽查318个床单元,交接班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252项;实验组共抽查314个床单元,交接班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89项,两组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方、护士及医生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ICU床旁交接班checklist的实施提高了床旁交接班的质量,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
简介:摘要:目的 对ICU进行床边护理交接班的过程中,使用交接班核查表前后是否有护理质量方面的差异之处加以观察和对比,分析相关方法的具体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在本院ICU所有所收治的患者中抽取26例进行对比对照研究,将其随机分组,设定为观察和对照两组。人数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仅有床边护理交接班方面的差异之处,其中对照组常规进行床边交班,而观察组则建立交接班核查表对其进行床旁交接。对两组分别加以交接班之后的护理质量评分、交接班不详细地发生率情况加以观察和对比,评价临床相关方法应用之后的效果和价值。结果 在分别使用不同方法进行床旁交接班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而交接班不详细地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呈现出了一个明显的效果方面差异之处。结论临床ICU进行床边护理交接班的过程中,通过使用交接班核查表之后,总体的护理质量得到了优化和提高,最终护理方面的各种问题发生风险显著降低,有助于更详细地进行交接班,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有效地进行。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ISBAR床旁交接班模式在提升护理管理质量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4月-2021年8月收治的86例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43)和研究组(n=43),常规组利用常规交接班模式,研究组利用ISBAR床旁交接班模式。对两组病情掌握评分、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护理管理质量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病情掌握评分为(86.20±6.35)、交接班问题发生率为9.30%、护理管理质量为(93.57±4.96),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护理管理中运用ISBAR床旁交接班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病情掌握程度,减少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有助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传统交接班模式和I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情况,分析ISBAR沟通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急诊抢救室治疗的急诊患者36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交接班模式,实验组患者采取ISBAR沟通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交接班中问题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以及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的得分情况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在交接班中问题发生率为14.1%,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9.5%;对照组患者在交接班中问题的发生率为32.8%,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87.8%。两组患者的问题发生率及满意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SBAR沟通模式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度的得分为(85.46±12.39)分,传统交接班模式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度得分为(68.74±12.15)分,两种交接班模式的病情掌握度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床旁交接班中应用效果显著,减少不良问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反馈(SBARR)”沟通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7年3月采用传统交接班模式进行交班的病人为对照组,2017年5月—2017年7月按照SBARR沟通模式逐条进行交班的病人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交接班耗时、交接班完整性和护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交接班耗时有所缩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交接班的完整性和病区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BARR沟通模式的床旁交接班缩短了EICU床旁交接班耗时,提高了交接班的完整性,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EICU床旁交接班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采用“5,3,1”的评分方法,确立“降低EICU床旁交接班不符合率”为品管圈活动的主题,进行现状分析,目标设定,分析原因,制订对策,对策检验及努力方向。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床旁交班不合格率降低,护理质量提高。结论QCC活动在床旁交班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PICU(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价值。方法:试验对象选择于2020.04-2021.10期间,在我院PICU就医的重症患儿5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分别以常规模式及SBAR模式进行交班,统计组间病情掌握情况及满意度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主诉诊断、既往史、病程辅助检查、存在风险、护理重点及治疗护理措施各项病情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以SBAR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班,有利于提升护士综合能力,增强其对于患儿病情的掌握程度的同时,还能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适宜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问题导向"的交接班模式在急诊科床旁交接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以2019年6月至11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急诊科进行的304例次床旁交接班事件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其中男性155例,女性149例;年龄20~84岁,平均(50.13±5.12)岁。神经系统77例,消化系统58例,呼吸系统55例,心血管系统78例,外伤例36例。对比普通床旁交接班模式和"问题导向"的床旁交接班模式中,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患者/家属满意度、接班护士满意度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采用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床旁交接班模式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50.46±6.99)分比(38.98±4.76)分]、患者/家属满意度[(52.64±2.13)分比(40.77±3.26)分]、接班护士的满意度[(54.16±2.35)分比(44.22±2.12)分]均有所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降低[0.16%(3/1 800)比2.66%(36/1 3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问题导向"的床旁交接班模式对比普通床旁交接班,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患者/家属满意度、接班护士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