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人民医院 PICU 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目的:探讨将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PICU(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价值。方法:试验对象选择于2020.04-2021.10期间,在我院PICU就医的重症患儿5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分别以常规模式及SBAR模式进行交班,统计组间病情掌握情况及满意度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主诉诊断、既往史、病程辅助检查、存在风险、护理重点及治疗护理措施各项病情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以SBAR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班,有利于提升护士综合能力,增强其对于患儿病情的掌握程度的同时,还能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适宜临床推广。
【关键词】SBAR沟通模式;PICU;交接班;满意度;应用价值
护理交接班指的是护理人员互相对工作信息进行传递,是确保工作延续与护理安全的一项重要环节,由于PICU儿科重症监护室内患儿具有病情危重、复杂且病种多等特点,传统交接班过模式存在机械化特点,易导致交接双方出现沟通不到位情况,护士对于患儿病情掌握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易对患儿安全造成影响[1-2]。为确保交接班工作顺利、有效开展,本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以SBAR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班的干预价值,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本组入选对象为56例PICU患儿,组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回顾性分析组内对象基础资料,对照组:年龄在1岁至12岁,均龄值在6.27±1.08岁,男患儿18例,女患儿10例;观察组:年龄为1岁~12岁,均龄值为6.35±1.14岁,男女患儿各15例及13例。综合分析2组资料数据(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提供常规交班模式,于患者床头完成基本信息及治护措施交班,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做好管道、皮肤等情况交班;之后由交班者口述交班内容,接班者与其进行交接与查看交班内容;观察组则提供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内容为:(1)组建一支培训小组:由护士长及护理组长作为小组成员,对全科护理人员展开培训,内容包括SBAR含义、优势、使用方法等,以案例分析、集体授课等方式提升护士对于该模式的了解,并充分落实各项内容;(2)实施方法:结合科室特点及SBAR沟通模式内容,在原有交接班基础上,制定出新模板,经SBAR步骤融入到新模板中,并固定好格式,交接班顺序为S(发生了什么),重点沟通患者基本信息、给氧方式、家属或管床医师特殊要求等→B(背景),重点沟通患者液体管理与治疗,主要包括液体管理、用药执行、监测项目等→A(结合现有资料做出专业性评估),重点沟通患者皮肤情况,明确潜在护理风险或者护理问题→R(需要什么),重点沟通已采取措施有效性、下班需关注建议及待完成事项等;(3)交接班流程:在交班前由交班者根据格式要求进行填写与签名,在开展床头交接班工作时,由交班者根据交接班表格交接,并由交接班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检查。
1.3指标观察及判定标准
(1)统计病情掌握情况,指标包括:主诉诊断、既往史、病程辅助检查、存在风险、护理重点及治疗护理措施,每项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病情掌握程度越高;(2)统计医生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调查问卷方式评价,总分为100分,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及满意,得分分别为<60分、60分-89分及≥90分,总满意度为基本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
1.4数据处理
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所得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以百分数%与t值表示,以卡方x2与(x±s)进行检验,若检验显示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病情掌握情况
表1可知,通过对干预后2组病情掌握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表1 对比干预后组间病情掌握情况(x±s,分,n=56)
组别 | 主诉诊断 | 既往史 | 病程辅助检查 | 存在风险 | 护理重点 | 治疗护理措施 |
对照组 | 8.20±0.71 | 8.16±0.75 | 8.78±0.47 | 8.11±1.02 | 8.46±0.76 | 8.12±0.74 |
观察组 | 9.53±0.42 | 9.42±0.37 | 9.60±0.28 | 9.27±0.48 | 9.37±0.45 | 8.97±0.62 |
t值 | 8.531 | 7.972 | 7.931 | 5.445 | 5.452 | 4.659 |
P值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2.2 护理满意度
表2可知,通过对干预后2组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表2 对比干预后组间满意度(n,%)
组别 | 不满意 | 基本满意 | 满意 | 总满意度 |
对照组 | 7 | 15 | 6 | 21(75.00) |
观察组 | 1 | 17 | 10 | 27(96.43) |
x2值 | - | - | - | 5.250 |
P值 | - | - | - | 0.022 |
3讨论
儿科重症监护室作为临床重要科室,所接受的患儿病情大多较为危重,且病情发展速度较快,需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及高质量护理服务,故而对于护士专业能力有着较高要求[3-4]。SBAR沟通模式属于一种沟通技术,主要包括情境(S,即简述临床状况)、背景(B,即目前状况或与治疗相关个人病史、家庭史)、评估(A,即可反映出患者最新信息)及建议(R,即对可能发生事件采取相应措施及监测,实现危急状况预防目的),既往被广泛应用于航空业、核潜艇等领域中,确保信息于危急情况下准确被传递,将其应用于护士交接班工作中,可帮助其全面了解患儿病情,分析及整理患儿所存在问题,有利于提高护士对于患儿病情的掌握度及医护质量,对确保护理工作准确开展及患儿安全性起着积极意义[5]。本研究中,经比较常规模式与SBAR沟通模式在PICU交接班中的干预效果差异性,结果发现观察组主诉诊断评分为9.53±0.42分、既往史评分为9.42±0.37分、病程辅助检查评分为9.60±0.28分、存在风险评分为9.27±0.48分、护理重点评分为9.37±0.45分、治疗护理措施评分为8.97±0.62分,高于对照组8.20±0.71分、8.16±0.75分、8.78±0.47分、8.11±1.02分、8.46±0.76分、8.12±0.74分,且观察组满意度为96.43%,高于对照组75.00%,证实以SBAR沟通模式开展交接班工作,具备有效性及可靠性,既能够提升护士对患儿病情的掌握程度,进一步增强其综合能力的同时,还能起到提高其满意度,临床应用意义较高。
综上所述,将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PICU交接班工作中,可取得理想干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邱琳,邱美芳. 标准化SBAR沟通模式在ICU护士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9):182-184.
[2]邵云凤,张进彦.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规范性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5):241+244.
[3]王国强,陈夏莲. 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病人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291-292.
[4]刘亚楠,臧舒婷,芦良花等. SBARR沟通模式在EICU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全科护理,2018,16(34):4311-4313.
[5]陈石兰,郭红霞,徐曼曼. SBAR沟通模式在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06):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