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相关因子组蛋白H2AX和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因子(ataxiatelangiectasiamutation,ATM)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我科宫颈癌30例(宫颈癌组),同时选取非宫颈癌18例为对照组,对宫颈癌组和对照组宫颈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在mRNA水平检测H2AX和ATM的表达情况,以磷酸化抗体检测磷酸化H2AX(7H2AX)与磷酸化ATM(phospho-ataxiatelangiectasiamutation,pATM)水平。结果荧光定量PCR分析宫颈癌组ATMmRNA为2.8546±0.8881,明显高于对照组1.0018±0.4980(f=9.256,P=0.000);宫颈癌组H2AXmRNA为2.4312±0.8224,显著高于对照组0.7896±0.4791(t=8.738,P=0.000)。7mAX和pATM主要在细胞核中表达,7mAX阳性率80.0%(24/30),显著高于对照组11.1%(2/18)(Z=_3.381,P=0.000);宫颈癌组pATM阳性率83.3%(25/30),显著高于对照组16.7%(3/18)(Z=-4.031,P=0.000)。结论7H2AX和pATM在宫颈癌中高表达,作为DNA损伤修复因子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面对各种因素导致的DNA损伤,细胞有一套应答修复机制。其中细胞周期阻滞在DNA损伤应答修复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修复受损DNA创造了条件。关于细胞周期调控的研究集中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DK)与细胞周期检查点等方面。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损伤位点募集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样激酶(PIKKs)可引起细胞周期检查点相关蛋白的激活,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在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错配修复、DNA双链断裂修复等常见的DNA损伤修复途径中,招募的损伤修复相关蛋白在细胞周期调控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综述了主要DNA损伤修复形式与细胞周期阻滞之间的关系及研究进展。
简介:为深入研究特色烟叶的形成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用灰色关联理论结合生产实际选出与烟叶DNA甲基化相关的平均最高温度、总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和总降雨量等4个气象因子,并建立了DNA甲基化(因变量)与4个气象因子(自变量)之间修正的Logistic模型。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平均最高温度、总日照时数和平均相对湿度与DNA甲基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对烟叶DNA甲基化影响的程度依次为,平均最高温度〉平均相对湿度〉总日照时数;而总降雨量与DNA甲基化的关系为负相关。两因子交互效应分析表明,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最高温度和总日照时数之间对烟叶的DNA甲基化具有协同作用;总降雨量和平均最高温度、总降雨量和总日照时数、总降雨量和平均相对湿度之间对烟叶的DNA甲基化有拮抗作用;而平均相对湿度与总日照时数之间对烟叶的DNA甲基化水平没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简介:目的研究褪黑素早期干预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DNA损伤和修复关键蛋白-XRCC1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褪黑素干预组(30只)、缺血组(30只)和假手术组(30只)。褪黑素干预组术前30min腹腔注射褪黑素按10mg/kg给药。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褪黑素早期干预后脑缺血再灌注DNA单链断裂和XRCC1的情况。结果XRCCl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在各时相点褪黑素干预组的XRCC1蛋白含量均高于缺血组[缺血2h再灌注10min(70.4±6.3vs59.4±3.6);1h(32±5.1vs24±2.9);4h(25±3.5vs11±2.9);12h(17.4±5.6vs9.1±1.58);24h(10、6±1.8vs7.2±1.9);48h(8.0±1.6vs5.2±1.3)],DNA单链断裂轻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并且在各时相点均有显著差异[缺血2h再灌注10min(10.4±3.7vs13.4±3.8);1h(11.2±2.3vs18.7±5.9);4h(19.7±3.4vs33.6±9.2);12h(24.9±3.8vs42.9±13.5);24h(17.4±4.3vs27.5±4.8);48h(15.5±2.7vs25.4±6.6)]。结论褪黑素对于脑缺血再灌注DNA单链断裂有保护作用,可能是减少XRCC1的降低。
简介:摘要鼓膜穿孔是耳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根据其病程长短,可简单分为急性鼓膜穿孔和慢性鼓膜穿孔。因鼓膜具有较强的自愈能力,小的创伤性鼓膜穿孔大多能够自愈,然而大的鼓膜穿孔往往愈合较慢或者迁延不愈,可演变成为慢性鼓膜穿孔。目前手术仍是治疗慢性鼓膜穿孔的主要方式,患者往往需要承担相应的手术风险,并支付较高的手术医疗费用。因此,寻求一个高效、微创、经济的替代疗法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材料与技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鼓膜穿孔,其中表皮生长因子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鼓膜愈合的生物活性分子而备受关注。本文将对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应用于鼓膜穿孔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不同金属修复材料在口腔修复患者中的疗效以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90例,时间为2023年1月份至2023年12月份,分成甲组和乙组和丙组,每组30例,甲组患者提供镍铬合金;乙组提供钴铬合金;丙组提供金沉积,分析三组患者的牙周指数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牙周指数以及炎性因子水平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乙组、丙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更低,P<0.05,乙组、丙组患者的牙周指数优于甲组,p<0.05。结论:为口腔修复患者治疗期间提供钴铬合金和金沉积治疗可以减轻对患者的刺激,降低炎性反应,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