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常合并肠外症状。目的:分析腹泻型IBS(IBS。D)患者的肠外症状特点。方法:连续纳入113例IBS.D患者,采用调查问卷方式了解患者肠外症状的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中,胃肠道外疼痛、泌尿系统症状、性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分别为60.2%、37.2%、34.5%。胃肠道外疼痛以头痛最为常见(40.7%),女性较男性更易合并疼痛(P〈0.05):男女性的泌尿系统症状和性功能减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更易发生咳嗽性溢尿(P〈0.05)。育龄期女性的痛经发生率为39.3%。结论:IBS-D患者常合并肠外症状,可累及多个系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本病鉴别诊断和治疗的难度。
简介:目的:观察乌梅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IBS)的疗效。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口服乌梅丸治疗,对照组45例口服双歧杆菌片合双八面体蒙脱石(思密达)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68.88%。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梅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是最常见的肠病之一。治疗效果评估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例如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的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提高的程度以及副作用情况等。具体的评估指标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通常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大便性状异常等。临床上对于 IBS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学诊断,而对于 IBS的治疗则以药物治疗为主,并且随着对 IBS机制的深入研究,目前对 IBS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对症治疗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共9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6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47例,采用中药治疗,比较中药和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26%,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的更好,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腹痛腹胀、排便急迫感和大便性状等症状积分分别为(1.10±0.16)分、(0.46±0.15)分和(1.13±0.19)分,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情况更好,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显著,临床上可以将其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四苓加芩芍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服用四苓加芩芍汤,对照组30例,服用易蒙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66.7%,其差异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方主要针对肝气过旺,脾湿下注病机,具有柔肝燥湿运脾作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