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建立5-氟尿嘧啶(5-Fu)在小鼠肿瘤组织中的分析方法,并用于考察5-Fu控释植入剂在小鼠肿瘤组织的分布。方法荷瘤小鼠瘤周植入分别由PLGA50/50和PLGA75/25为载体制备的5-Fu控释植入剂,RP-HPLC测定小鼠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肿瘤组织中5-Fu的线性范围为0.5~15.4μg·g-1,准确度为97.5%~104.0%,提取回收率为81.9%~88.3%,日内RSD均〈2.0%,日间RSD均〈7.6%。以PLGA50/50、PLGA75/25为载体的5-Fu控释植入剂在荷瘤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9、15d;Cmax分别为3.79、2.83μg·g-1;AUC分别为41.15、43.50(μg·g-1)×d。结论该分析方法可用于5-Fu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行为研究,2种载体的5-Fu控释植入剂均能维持小鼠肿瘤组织中较长时间的药物分布,延长药效作用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注射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在大鼠血液和肝脏组织中的浓度分布和消除过程,为临床肝脏肿瘤化疗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不同时间采集血液和肝脏组织样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血浆和肝脏组织中的5-FU浓度,并计算穿透比率和药动学数据。结果静脉注射5-FU后,药物在血浆和肝脏组织中的最高浓度(Cmax)分别为(36.85±5.96)μg/mL和(13.79±4.56)μg/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42.00±158.00)µg.min/ml和(342.20±108.20)µg.min/g。肝脏组织药物浓度随血药浓度降低而下降。肝脏血液穿透比率(PR)为0.35~0.49。肝脏血液穿透指数(PI)为40.64%。结论5-FU在血液中可达到较高浓度,其对肝脏的穿透力较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尿嘧啶联合改良袢人工晶状体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收集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9例(45眼),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15眼)植入5-Fu修饰的改良悬吊式PMMA人工晶状体;对照组1(15眼)植入改良型悬吊式PMMA人工晶状体;对照组2(15眼)植入普通的PMMA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6m观察患者术眼角膜、眼压及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情况,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各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情况,术前、术后眼压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m实验组与两对照组均未发现有后囊膜混浊现象出现;随访3m实验组未出现后囊膜混浊,对照组1中有1例后囊膜晶状体上皮细胞薄团;随访6m实验组未发现有后囊膜混浊出现,对照组1有1只眼出现后囊膜混浊,对照组2中有4只眼出现后囊膜混浊,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后囊膜混浊发生率明显偏低,统计学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5-Fu联合改良袢人工晶状体能有效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从而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靶向抑制细胞周期检验点激酶2(Chk2)对5-氟尿嘧啶(5-FU)抗鼻咽癌鳞状上皮细胞SUNE-1的增敏作用。方法根据Chk2基因设计siRNA干扰序列,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其干扰效果;通过细胞生长曲线观察Chk2siRNA对SUNE-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细胞毒性试验检测Chk2siRNA是否影响SUNE-1细胞对代谢类抗肿瘤药5-FU的敏感性;采用AnnexinV/PI双染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结果所采用的siRNA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SUNE-1细胞中Chk2表达,验证了该siRNA的干扰效果;Chk2siRNA对SUNE-1细胞增殖能力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增强5-Fu的细胞毒作用(P〈0.05);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Chk2siRNA显著增加5-FU引起的SUNE-1细胞凋亡水平。结论尽管Chk2对SUNE-1细胞生存和增殖不发挥关键作用,但在5-Fu引起的细胞损伤中对细胞起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其抑制5-FU引起的细胞凋亡有关,因此Chk2可成为在鼻咽癌治疗中增强5-FU的疗效的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氟脲嘧啶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60例类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以更昔洛韦注射液0.25g+250ml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滴注。观察组同给予5-氟脲嘧啶局部注射,将5-氟脲嘧啶注射液与2%利多卡因按15配制成混合液,疣体附近常规消毒,用1ml注射器抽取药液,将药液注入疣体基底部,每天1次。2组均以治疗6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率观察组为36.67%,对照组为20.00%,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6.67%,对照组为66.67%,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均未见明显的副反应。结论5-氟脲嘧啶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沙利铂和多西他赛以及氟尿嘧啶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肿瘤科采用DOF(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方案治疗的54例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化疗2个周期后,ORR为59.26%,DCR为83.33%。初治者的ORR和DCR分别为68.57%、88.57%,高于复治者的42.11%、73.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573,P=0.059;χ2=1.965,P=0.161)。不良反应以脱发、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为主。结论DO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在临床参考使用。
简介:摘要疣是人类乳头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皮肤疾病,不同亚型的HPV决定了疾病发生的部位、性质。常见的有寻常疣、跖疣、甲周疣等。为了避免激光治疗术后创面的并发感染,临床采用了疣体局部注射封闭治疗,减低了感染率,提高了疗效,方便了患者。
简介:通过荧光光谱、粘度测定、磷酸盐效应、热变性实验,研究镧-邻菲罗啉-氟尿嘧啶三元配合物(LAPF)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T—DNA能使该配合物的荧光强度产生猝灭,同时,该配合物可使DNA的粘度降低,热变性温度升高,说明该配合物主要以部分嵌插的作用方式与CT-DNA结合.磷酸盐效应表明该配合物与CT—DNA之间存在非特异性静电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镜注射抗癌药治疗不能手术及放支架治疗的贲门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不宜手术及放支架贲门癌患者采用内镜下肿瘤内局部注射硬化剂加5-氟脲嘧啶。结果取得90%近期疗效。结论内镜下注射抗癌药可作为基层治疗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方案(FOLFOX4)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07年1月间48例Ⅱ-ⅢB期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术后接受两组辅助化疗方案XELOX组24例,FOLFOX4组24例,每组患者均接受6周期化疗。结果两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24个月、2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40个月、3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FOLFOX4组白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腹泻的发生率较XELOX组高,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XELOX组较FOLFOX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辅助化疗方案无明显差异,均可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辅助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行障碍可能的精神生化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经哌醋甲酯治疗后的52例品行障碍男性患儿和25名正常男性患儿的血清中5-羟色胺类及代谢产物水平。结果品行障碍患儿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和NE/3-甲氧-4-羟苯乙二醇(MHPG)比值(22±15)低于正常患儿(148±49),血清高香草酸水平(3.5±2.5ug/L)高于正常患儿(0.6±0.1ug/L);经哌甲酯治疗有效者血清MHPG水平(11±8ug/L)高于无效者(6±4ug/L);智力发育不平衡组血清NE水平(80±40ug/L)低于智力发育平衡组(86±54ug/L);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本,将病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重度品行障碍患儿血清NE水平(79±41ug/L)明显低于轻度(99±39ug/L)。结论品行障碍可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两种递质系统失调或失衡的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浓度光敏剂、短时间封包、红光动力疗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面部痤疮患者随机、单盲平均分为两组,1组外敷5%5-氨基酮戊酸(ALA)于全面部皮损处;另1组外敷安慰剂。均采用红光照射全面部,每周1次,共4次。每次随访记录皮损数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的第2周,试验组30%的患者皮损改善达到60%以上,而对照组的皮损改善均低于60%。疗效分析显示,试验组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所有皮损计数,包括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及总计数,与基线比较皮损的计数都减少(P<0.05)。而对照组,只有脓疱和总计数与基线比较计数减少(P<0.05)。结论5%ALA-PDT和单用红光治疗痤疮都能使皮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5%ALA-PDT疗效优于单用红光,不良反应较轻。